胡曼曼
摘 要:情感引动式阅读教学是一种用教师的情感牵引着学生投入到教学活动中的阅读方法,教师的情感引导有助于逐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我们要以阅读教学为载体,以情感引动为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聚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着手,通过阅读教学实现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为学生终生学习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阶思维 情感 引动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89-02
1 情感引动阅读与高阶思维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新课标》 指出:学生学习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艺术价值。众所周知,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何为高阶思维?它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高阶思维是高阶能力的核心,主要指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高阶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有效阅读,而有效的阅读必定能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那么,如何使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呢?笔者在课题研究中审时度势并做了大胆尝试,其效果十分显著。
2 具体教学实践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具有感染性,所以笔者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自己的情绪感染,牵引学生有效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形成了一种情感引动阅读教学的方法,下面就此具体谈谈:
2.1 以情激情——培养学生思维发散力
课堂多次实践证明,教师的情绪与课堂的气氛有密切关系。教师热情低则课堂气氛死,学生面无表情甚至冷漠。相反,教师情绪高昂投入,则容易感染学生使其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这充分印证了心理学原理情感具有感染性。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开始若能吸引得到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将为后续的讲解打下好的基础。在执教《永远执著的美丽》时,首先问学生你们认为美丽是什么意思,同学们争相回答问题。在对答案做简单的总结后,请学生看课本87页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大部分说一位农民伯伯在看水稻,你认为美吗,几乎所有人都在摇头否定。顺势导入,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农民,作者却用“美丽”二字来概括,他弄错了吧。学生们立刻兴奋了,“那肯定不会的,美丽不是本意吧”“能再具体再说一说吗”。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不说,老师的疑惑就不解,现在就请大家到文中去一探究竟,谁找到依据了,举手告诉我”。话一落音,好多同学都开始认真研读课本。在本节课的开始,教师充分利用情感的感染性,短短的几分钟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情感热身帮助学生尽快消除新课的陌生感,也牵引着他们想要快速进入新课的学习,为正课的开展做了充足的蓄势。在阅读教学中,读前发问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在教师情感引动下,让他们带着疑问开启新课学习,是对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2 以趣激趣——培养学生思维聚合力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包括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其中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求知欲、自尊心等。教学中,教师若能成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将会促使学习者主动去探求未知。在执教《我不是懦夫》时,笔者仅仅抓住学生的兴趣,牵引学生把思维聚焦于“我到底是不是懦夫”这个问题上,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比寻求问题的答案更能激发好奇心的了。以下是课堂实录:
师:“我”到底是不是懦夫?
生:他不是懦夫,课文37段写到他在病痛之中苦练行走
生:他是懦夫,课文前面多出都有依据,第4段写到不愿意出去看演出,17段写到不愿意和放学时的孩子一起过马路。
生:老师,我觉得他好像是懦夫,又好像不是懦夫。
师:为什么啊,这样说来小嘉鹏似乎是个矛盾体了。
(这一个问题的抛出立刻引起了班里大部分学生的兴趣,他们在小声地讨论,很快有了答案。)
生:他先前不能接受灾难的现实,但是后来有了很大的改变。
师:你太厉害了,初读第一次就已经对课文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做出自己的思考。看来小嘉鹏在面对灾难时,他的心理前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接下来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文中能够表明“我是懦夫”的依据。
(同学们在刚才的兴趣引导下都非常积极地参与到这个问题的思考中来。)
生:起初的王嘉鹏的确是懦夫,他拒绝看演出、拒絕和学生一起过马路、哥哥帮“我”训练,“我”不情愿,这些都是他是懦夫的具体表现。
师:再找出他不是懦夫的表现。
生:课文37、42段又是小嘉鹏不是懦夫的具体表现。
师:既然作者前后的表现完全不同,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发生变化呢?
生:在妈妈和哥哥的帮助下他有了一定的心理变化,并最终凭借自我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终于战胜了病魔,不再是一个懦夫。
激发兴趣是情感动力功能的体现,课堂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的激发兴趣,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不仅课堂气氛会瞬间不同,学生也能愉快的接受知识,这种自我探索解决问题带来的不仅是愉悦感更会让学到的知识持久记忆。因此,激发学生的求知需要并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同时,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目的,在原有问题基础上继续发问,让学生带着新疑问继续阅读,然后把广阔的思路聚集成一个焦点,形成一个更深层的问题,然后再进一步去讨论与阅读文章。总之,围绕核心问题,步步追问,开展讨论,最后再回到原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
2.3 以言取情——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
一堂好的语文课与教师能否巧妙地利用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也息息相关。教学中,要寻找契机用有声的语言传情,对特别感人的地方反复吟诵,以饱满的激情引动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执教沪教版八年级下册《雁》时,在文章的结尾处,配乐朗读并要求学生闭目用心听,当老师用惊讶又惋惜语气慢慢朗读完课文的结尾,音樂逐渐消失时,学生久久沉浸于这样的结局中。此时,教师再请同学们为文章续写结尾,在刚才的情绪感染下,孩子们似乎下笔如有神,很快完成练习。一生这样写:然而张家夫妇依旧不肯放过这只雁,他们把头颈相交死死地缠在一起的两只死雁用力分开,剪掉身上的雁毛要拿去集市卖好价钱。男人说:“虽然雁已经死了不过雁毛依旧柔顺光滑。”女人说:“还是可惜了,要是留着下蛋,那得卖多少钱啊,哎,可惜了……” 夫妇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天空中,于绕不绝。短短的续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训练了其语言表达等创造性能力,甚至会引发学生深思人性中的弱点,从而也培养了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是高阶思维的核心内容,教学中教师不局限于教教材,而是创造性地用教材教,适当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将不断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本堂课便是通过朗读,以读促写,最终实现培养学生思维创造力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若能带着激情朗读感染学生,必定会牵引学生从教师朗读的语调、音律中深入思考,从而深入领会文章内涵。当然,阅读教学中,学生才是阅读的主体。教师除了本人朗读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探究与发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充分朗读,使学生凭借语言对课文读出疑问,得出本人或他人未曾有过的独特感悟和新结论,从而实现创造力的培养。
3 结语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出生动、活泼、开放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气氛,力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发展和完善学生个性,使有限的课堂学习为其带来无限的积极影响,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如此,教师必能培养出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是情感引动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何立新,王燕玲.阅读素养的教学逻辑与变革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
[2]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