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输血与常规输血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2019-07-05 11:07马仕财郝彩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介素亚群白细胞

马仕财, 郝彩红

(陕西省榆林市中心血站, 1. 业务科; 2. 机采科, 陕西 榆林, 719000)

输血是临床治疗危重疾病的主要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白细胞可通过吞噬、消化等产生免疫反应,从而抵抗微生物、细菌的危害,是机体重要组织细胞[2-3]。然而血液制品内白细胞极易对人体造成诸多危害,尤其是同种异体输血,限制了输血治疗的临床应用,因此临床普遍采用去白细胞输血,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4-5]。为进一步明确去白细胞输血、常规输血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 年龄18~75岁,平均(53.29±3.33)岁; 输血原因为外科手术22例,外伤出血18例,产科出血10例; 输注血制品量440~650 mL, 平均(521.29±37.69) mL。参考组中,男27例,女23例; 年龄18~74岁,平均(53.31±3.29)岁; 输血原因为外科手术23例,外伤出血17例,产科出血10例; 输注血制品量440~660 mL, 平均(527.30±38.01) mL。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2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具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 采用去白细胞输血技术进行血液输注,红细胞悬液经白细胞过滤器,保证白细胞去除率达99%。400 mL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残余量低于5.0×106个,且红细胞回收率>90%[6]。在输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在出现明确不良反应时需即刻处理,并依据不良反应的症状、类型等给予停止输注、注射抗过敏药物及静卧等处理方式,必要时进行急救。参考组: 采用常规输血技术进行输注,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处理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① 观察2组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指在血液输注过程中、输注完毕后1~2 h内,患者出现寒战、1 ℃以上的体温升高、皮肤红疹及消化道反应等过敏反应,严重者会出现血红蛋白尿。排除血液检测失误引起的严重溶血反应。② 观察2组输血前、后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的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 低于参考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2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与参考组比较, *P<0.05。

2.2 输血前、后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输血前, 2组间NK细胞、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输血后, 2组NK细胞、CD3+、CD4+、CD4+/CD8+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2。

表2 2组输血前、后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

NK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与参考组比较, *P<0.05。

2.3 输血前、后2组IL-2、IL-8、IL-10及TNF-α水平比较

输血前, 2组间IL-2、IL-8、IL-10及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输血后, 2组IL-2水平有所下降,IL-8、IL-10及TNF-α水平有所上升,观察组改变程度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见表3。

表3 2组输血前、后IL-2、IL-8、IL-10及TNF-α水平比较 pg/mL

IL-2: 白细胞介素-2; IL-8: 白细胞介素-8; IL-10: 白细胞介素-10; TNF-ɑ: 肿瘤坏死因子-ɑ。与参考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出现的输血相关异常情况或疾病[7],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异体输血,然而大量研究[8-9]证实输血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血浆内生物活性物质、血制品存放时间长、血液中白细胞等均可引起系列不良反应。临床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为输血后2 h内出现的寒战、体温升高、皮肤红疹、消化道反应等,严重者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等[10], 鉴于此,临床就减少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了大量研究[11-13]。有研究发现,人体白细胞能够作为多种病毒的宿主,如巨细胞病母、人关免疫缺Pea病母、人体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等,而异体白细胞进入人体后,可产生IL-1、IL-6、IL-8及TNF-ɑ等炎性因子,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更多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14-15]主张在成分血输注时,可采用去白细胞技术,通过去除血液内的白细胞从而减少血液制品中的炎性介质,避免多种炎性因子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改变; 同时,红细胞形态保存完整,溶血反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此外,通过去白细胞技术输血将血液内白细胞水平降至0.5×109/L, 能够减少输血引起的病毒传播、发热反应。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证实了去白细胞输血安全性更高,引发不良反应的风险更低。

血液为多种成分的混合物,能够与机体的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并诱导受血者出现免疫功能抑制,不利于术后良好康复。CD3+、CD4+为具有免疫调控功能的T细胞亚群,能对其他免疫效应细胞的激活、增殖等形成抑制,在移植、自身免疫耐受等免疫应答中有着重要作用,而CD3+、CD4+水平的降低,可造成其对T细胞活化免疫抑制的作用减弱,加速其他T细胞增殖,大量释放细胞因子,促进红细胞破坏,本研究中2组输血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有一定程度下降,然而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由此可见,去白细胞输血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更小,对输血后患者机体康复、预防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IL-2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在B细胞激活、增殖中均有参与,输血后T细胞产生的IL-2减少,则IL-2功能下降,此时抗体减少、B细胞激活、NK细胞的功能不全,进而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抑制[16-18]。IL-8为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产生的重要趋化因子,其生物活性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 IL-10主要由T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组成,可抑制炎症细胞产生IL-6、IL-8及TNF-α等多种炎症因子,而TNF-α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较为活跃。本研究中,观察组输血后IL-2水平下降,IL-8、IL-10及TNF-ɑ水平上升等程度均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 由此可见,去白细胞输血、常规输血均可加重一定的炎性反应,然而去白细胞引起的炎性反应更轻。

综上所述,与常规输血比较,去白细胞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且对炎性反应、免疫机制影响较小。随着临床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临床输血的研究也不能仅停留在无不良反应这一阶段,还应加强对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等的全面研究,以提高临床输血技术水平,实现合理用血。

猜你喜欢
介素亚群白细胞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吸烟对种植体周围炎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表达的影响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壮尔颗粒对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