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山东省海阳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海阳 265100
小儿疝气是普外科和小儿外科当中较常见的疾病,根据类型可以分为腹股沟疝与脐疝,前者的致病因素主要是由于鞘状突未关闭所导致,而后者是由于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导致[1]。患有疝气的患儿在前期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随着疝囊的增大,患儿会出现腹部坠痛、便秘。哭闹不安等现象。若严重时会导致患儿的卵巢或睾丸梗塞、萎缩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生命健康。由于一周岁以上年龄的患儿不能够自愈,临床上通常使用手术的方式治疗,而传统的手术方式存在对患儿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恢复时间长,易感染等问题,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对患儿而言,有一定的不可取性,随着医学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微创在各外科手术当中都取得较好的成效,该文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1月间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做了对比分析,总结出两种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该研究对象选自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7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的传统组(n=35,选取自2016年12月-2017年6月),一组为采取小切口微创术治疗的微创组 (n=35,选取自2017年7月-2018年11月)。传统组35例患儿中,男患儿19例,女患儿16例,年龄最小为1岁,年龄最大为10岁,平均年龄为(5.43±0.12)岁,其中包括:单侧疝 10例、双侧疝8例、直疝9例、斜疝8例;微创组35例患儿中,男患儿20例,女患儿15例,年龄最小为11个月,年龄最大为9岁,平均年龄为(4.35±0.21)岁,其中包括:单侧疝8例、双侧疝8例、直疝10例、斜疝9例。对于本次的研究目的,均向患儿的家属详细说明,并取得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进行研究,对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后得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继续进行对比研究。
微创组:对患儿的患处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并行全身麻醉,麻醉药物取氯胺酮,患儿呈仰卧位,在外环中上方腹横肌下进行长度大约为1 cm左右的横切口,并对皮下组织进行分离,使精索完全的暴露[2-4],确定疝囊的位置,找到疝囊后将其分离置顶部,使用丝线对疝囊进行高位结扎和止血的处理,完成后将疝囊复位,逐层缝合切口。当无出血的情况发生后,结束手术,并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传统组:在患儿的平行腹股沟韧带处进行斜切口,长度大约为3~4 cm,其他方法同微创组。
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诊治的70例患儿的所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n(%)] 的形式表明,并采取χ2进行检验。两组患儿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平均住院时间采用(±s)表示,并采取t检验进行计算,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治疗有效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①并发症分为:腹胀、阴囊肿胀、疝复发。并发症几率=腹胀人数+阴囊肿胀人数+疝复发人数/该组的总例数,值取百分比。②对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并统计。③疼痛评分采取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满分10分,分值越高代表疼痛情况越严重。④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该组的总例数×100.00%。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
微创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腹胀1名,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传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为:腹胀3名、阴囊肿胀2名、疝复发2名,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果表明,微创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0.05),见表 1。
表1 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微创组患儿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25±1.0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 (2.23±0.34)d均短于传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微创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为(1.55±0.51)mL少于传统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见表 2。
表2 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微创组(n=35)传统组(n=35)t值P值11.25±1.02 19.98±3.24 15.205 0.000 1.55±0.51 4.41±0.15 31.828 0.000 2.23±0.34 5.62±1.01 18.819 0.000
微创组患儿的术后疼痛评分为(3.98±1.01)分显著低于传统组的(5.79±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见表 3。
表3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3 术后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疼痛评分微创组(n=35)传统组(n=35)t值P值3.98±1.01 5.79±2.37 4.156 0.000
经过治疗后得出,微创组35例患儿:治疗显效人数20例,治疗有效人数14例,治疗有效率为97.14%;传统组35例患儿:治疗显效人数10例,好转人数19例,治疗有效率为82.86%;可见,微创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0.05),见表 4。
表4 治疗有效率比较[n(%)]
小儿在患有疝气时会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在患儿的脐孔附近以及腹股沟区域会出现大小不一的肿块,并在患儿出现哭闹或者站立时可见明显的增大,在平躺或不哭闹的情况下,用手按压则肿块消失,前期患儿不会出现不舒适感,而后期随着疝囊的增大,会造成患儿出现便秘、、腹部坠痛、哭闹不安的症状,严重时会造成患儿睾丸或卵巢梗塞或萎缩等,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久治不愈会对患儿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5],临床上手术的治疗方式是治疗该疾病的最好最直接的办法,但是由于婴幼儿生理的特殊性,所以在选择手术方式上需要严格掌握,本研究提及的传统手术虽有一定的成效,但是却有很多术中和术后的缺陷,如:术中出血量较多,创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疼痛程度较大,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了刀口感染的几率,且易复发[6],安全性较低。而该研究的另一种微创手术相比较传统手术可以有效的控制术中的出血量,并且术中所需要切开的切口较小,利于术后的恢复,缩短了住院的时间,对于患儿的疼痛程度也不大,不易形成刀口感染,复发几率较低,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所以临床上针对于治疗小儿疝气的手术方法应推广微创技术的应用。赵继学研究中指出,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的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其中微创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为9.99%,传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2种不同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体的临床疗效为,微创由于传统。结合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得知,微创组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
综上所述,对小儿疝气患者采取小切口微创术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儿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疗效显著[7-8],可供临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