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式分析

2019-07-05 02:00秦文华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脂溢伊曲康唑克莫司

秦文华

南京市栖霞区医院皮肤科,江苏南京 210046

脂溢性皮炎是临床常见的浅表炎性皮肤病,主要发生于皮脂分泌丰富的头面部、躯干等位置,其中头部为脂溢性皮炎发生率最高的位置,对患者面部美容影响较大,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脱发等严重后果,因而需尽早诊断,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1]。抗真菌药物是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主要方法,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头部脂溢性皮炎,降低复发风险。他克莫司乳膏外用是头部脂溢性皮炎治疗的常用药物,可有效改善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丘疹、斑片或油腻性鳞屑症状,但是单纯外用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为此临床领域多采取口服抗菌药物联用疗法。他克莫司乳膏联合伊曲康唑胶囊在头部脂溢性皮炎治疗中应用较多,但仍需进一步探明其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总结头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式,该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4例头部脂溢性皮炎患者,总结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比分析了他克莫司乳膏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4例头部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存在头部斑丘疹、红黄色斑片或油腻性鳞屑表现,部分患者伴有局部渗出物,经临床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脂溢性皮炎,符合《临床皮肤学(2001年版)》相关诊断标准[2]。观察组,男21例,女 16 例,年龄 18~49 岁,平均(33.14±15.53)岁,病程2~5 年,平均(3.41±1.54岁。 对照组,男 22 例,女 15 例,年龄 18~49 岁,平均(33.14±15.53)岁,病程 2~5 年,平均(3.41±1.5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近4周内未使用抗真菌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真菌镜检阳性;无药物使用禁忌证;成年人;自愿参与该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痤疮、白色糠疹等其他皮肤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抗真菌药物使用无禁忌证者;近期内有生育意愿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无法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他克莫司乳膏治疗:0.03%他克莫司软膏(国药准字 J20100015,10 g:3 mg),均匀涂抹,2 次/d,持续4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伊曲康唑胶囊治疗:伊曲康唑胶囊 (国药准字 H20020367,0.1 g/粒),0.1 g/次,2次/d,持续4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不使用其他抗真菌药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估 疗程结束后,评估两组头部脂溢性皮炎治疗效果[3]:痊愈:红斑、丘疹、鳞屑、瘙痒等症状完全消失,头皮表皮恢复正常;显效,红斑面积减少80%以上,丘疹<5个、鳞屑显著减少,仅存在少量、瘙痒症状较轻且显著改善;有效,红斑面积减少40~80%,丘疹 6~10个、鳞屑有所减少,瘙痒症状有改善;无效:红斑面积减少不足40%,丘疹>10个、鳞屑无明显改善,瘙痒症状仍较为严重;总有效率=(样本数-无效)/样本数。

1.4.2 不良反应情况监测用药后,持续监测患者局部及全身是否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

1.4.3真菌镜检、复发情况监测 治疗期间,密切监测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结束后,立即采集患者皮损处组织进行真菌镜检,统计两组真菌镜检阴性率。同时,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3个月内复发率。

1.5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头部脂溢性皮炎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真菌镜检、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监测

对照组用药期间出现口唇疱疹1例,观察组出现口唇疱疹1例、带状疱疹1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1%)与对照组比较(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镜检阴性率(83.78%)显著高于对照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3 个月内复发率(2.70%)显著低于对照组(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真菌镜检、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

3 讨论

脂溢性皮炎是皮脂分泌过多、真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且复发率较高,需尽早干预治疗。头部头皮位置皮脂腺丰富,是脂溢性皮炎的高发位置。脂溢性皮炎的早期主要表现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覆盖油腻的黄色鳞屑或痂皮的暗红色斑片,皮损常呈环状,界限清楚,患者感觉较多瘙痒,严重者皮损位置伴有渗出物。脂溢性皮炎多从头部发病,皮损面积逐渐扩大,可向下蔓延至头部、躯干及全身,形成泛发而顽固的脂溢性皮炎[4]。

祛脂、抗菌、免疫调节和激素治疗是脂溢性皮炎治疗的常用疗法,但是长期治疗极易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情况,且患者复发率较高,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法[5]。他克莫司是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于新型免疫抑制剂,抑制T淋巴细胞的激活,抗马拉色菌活性较强,抗炎、抗菌、止痒效果较好,在头部脂溢性皮炎治疗中应用较多,但是其抑菌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6-7]。伊曲康唑是新一代合成唑类抗真菌药,属于氟康唑的衍生物,抗深部和浅表真菌效果均较好,抗真菌效果优于氟康唑,而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氟康唑[8]。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伊曲康唑口服在脂溢性皮炎治疗中应用较多,文献报道显示,两者联合治疗效果更为理想,真菌镜检阴性率也显著提升,可达到80%以上,抗深部和浅表真菌效果均有所提升[9-10]。该次研究也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 (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真菌镜检阴性率(83.78%)显著高于对照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他克莫司软膏外用联合伊曲康唑口服疗效可靠,抗菌、抑菌效果较好,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克莫司软膏外用对表皮真菌杀伤能力较强,但是真菌可存在于真皮部分,且增殖能力较强,因而患者单纯使用克莫司软膏的复发性较强,相关文献报道也显示患者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导致患者脂溢性皮炎反复发作[11]。伊曲康唑口服后抗深部真菌效果较好,因而有助于清除头皮深部镇静,从而降低复发率,两者联合可降低复发率10%~20%[12]。该次研究也发现,观察组3个月内复发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1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该联合疗法可降低患者后期复发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在用药安全性方面,他克莫司软膏和伊曲康唑胶囊的安全性均已得到临床验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该次研究对两者联合的不良反应监测发现,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41%)与对照组比较(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两者联用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风险,其安全性可靠。

综上所述,头部脂溢性皮炎存在多种皮损表现,采用他克莫司乳膏联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抗真菌效果良好,复发率较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脂溢伊曲康唑克莫司
脂溢性皮炎重在早预防
脂溢性皮炎重在早预防
他克莫司软膏的处方研究和制备
肾移植受者联合用药对他克莫司影响及其剂量调整策略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联合氯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200例临床效果分析
他克莫司软膏配合短程地塞米松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疗效分析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