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韦
一直以来,写作教学都是初中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写作难的现状,也直接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写作记录学生的生命成长历程,抒发内心的本真情感,是非常美好而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由于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缺少积累,导致他们写出来的文字没有感情色彩,毫无新意可言。
具体来说,学生的习作有下列几种倾向:人物过于模型化,在长相上的描述都是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在语言方面是非常模式化的,例如“他高兴地说”你伤心地说”;在选材方面,一直呈现单一化的趋势,表现人物的感情,一般都发生在雨夜,如父母带自己看病等,缺乏真实的情感。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探索实践,开展了以片段训练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提升的实验,努力探索一条写作教学的新路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是一种技能,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练习。让学生每天练习写完整的文章,长篇大论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采取了片段练习这个方式,用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
一、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奠定片段写作的基础
观察是写作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认真观察,才能把握写作对象的特点,反映出事物本身的特性。引导学生观察,我们便能够督促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生活,感知生活,做好充分的语言素材积累工作。
例如,在每一学期开始的时候,我们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个观察的任务,即新任的科任老师是什么样子的,要巧妙地抓住他与众不同的特点,为大家呈现一个真实的教师形象。
这样的要求并不高,我们就提出了以下几点:请你选择老师的一个特点,然后从一个角度来凸显他的这个特点,字数大约在200字左右。
一周以后,学生交上来的作品,因为有了认真细致的观察这个基础,所以视角还是非常独特的。在片段里边,一个个形象丰满而个性鲜明的教师形象跃然纸上。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我们的班主任眼睛会说话。然后举例子,当自己或者是其他同学有了突出的表现时,老师会眼角上扬,目光柔和,放射出鼓励和赞美的光彩;而当学生上课调皮或者是犯错误的时候,教师的眼神会变得非常犀利,让学生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错误。这个小片段中,小作者通过对老师眼神的描写,刻画了一个对学生充满爱心而又严格的教师形象。
每个学生所呈现出来的写作特色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是,因为有了认真观察这个基础,呈现出来的片段是各有特色的。在分享创作成功喜悦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继续投入现实生活,认真观察生活的热情。
二、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积累和摘抄工作
若要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充分的语言积累一定是不可或缺的。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没有语言的包装,思想便难以依存。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思维活动都必须通过语言材料呈现。
自古以来,就有文章可以安邦定国的说法,如果学生有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便可以将自己的思想真实而深刻地呈现出来。所以为了做好学生的语言积淀工作,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积累形式。
首先便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尤其是一些名家名篇,让他们得到语言熏陶和思想提升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其次便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选择一些有价值的语言文字进行摘抄。有的篇章段落非常富于表现力,可以要求学生摘抄下来,作为重点积累的内容。为了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笔者会组织他们进行读书笔记的评选,或者是进行读书手抄报的评选活动。
三、依托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训练
语文教材是我们上课的依托,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工具。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分别从文章选材特点、写作角度的特点,或者是语言运用方面的特點,进行感知和把握,并对所学的知识点及时迁移运用,无形之中会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就以仿写为例,我们学到一篇文章,会发现这篇文章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章呈现出一个捕鸟的片段,在这一片段中,作者的动词运用非常准确,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表现了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我们便可以让学生自己设想一下,用一系列的动词来描写一个动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续写的练习中,我们一般会给学生提供教材中的有关情节,然后鼓励他们通过想象,把事情的发展态势或者是结局补写完整,完成片段练习。
片段练习,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为他们积淀了丰富的写作材料,为写作练习奠定了语言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