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明
2017年以来,沈丘县围绕年底脱贫摘帽目标,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组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筹推进扶贫车间、光伏发电、种植养殖、企业带贫等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各项举措,取得明显成效。截止9月底,全县578个行政村(社区)全部组建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550家有贫困人口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社均资产达到30万元以上,159个贫困村年底集体经济收入预计村均达到6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20户以上,为全县年底如期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一个思路,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
沈丘县积极推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金融扶贫各项举措,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体制机制、资金投入、利益分配等方面的瓶颈制约,特别是一些贫困村集体经济空白、村级实力薄弱,无钱给群众办事,带动能力不足,制约了脱贫攻坚深入推进。沈丘县坚持问题导向,以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县和全省扶持村级集体发展试点县为契机,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纽带,促进产业扶贫、项目扶贫、金融扶贫统筹推进、融合发展。一是与产业扶贫相结合,把财政投入涉农整合资金建设的扶贫车间、光伏电站、种养扶贫基地产权划归村集体所有,搭建了产业扶贫平台,实现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和村集体经济稳定稳步发展;二是与项目扶贫结合,把扶贫项目资金注入到村集体经济,理顺了资金投入体制机制,实现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和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多元化;三是与金融扶贫相结合,把小额扶贫贷款投入村集体经济并入股带贫龙头企业合作分红,构建了利益链接分配机制,实现了龙头企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壮大、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三赢”局面。通过稳步发展村集体经济与脱贫攻坚有机融合,实现了产业项目、扶贫基地、贫困群众、基层组织建设精准衔接、无缝对接,有效破解基层组织发展短板、脱贫攻坚动力不足的问题。
二、抓实三个产业: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把扶贫车间、光伏发电、种养基地三个产业作为产业扶贫的主方向,作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我们把扶贫车间、光伏电站、种养基地作为产业扶贫主方向,同步推进、融合发展。一是建设扶贫车间。坚持盘活村集体经济经营性资产,利用围村林、空闲地、闲置厂房、废弃教室、村集体预留地、空心村改造等农村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投入涉农整合资金,延伸服装加工、电子组装、户外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条,采取“扶贫车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贫困村建设500—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吸纳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增收。二是建设光伏电站。紧紧抓住国家推广光伏发电的政策机遇,投入涉农整合资金1.7亿元,规划建设400个村级光伏电站,总规模25兆瓦。建成后划为村集体资产,纳入村集体经济管理,除运维费用外,收益主要用于村特困户产业兜底、村公益事业支出。三是发展扶贫基地。根据贫困村资源禀赋、特色优势,在贫困村开展农村集体产业项目培育,重点推进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产业项目,每村投入10—3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产业项目启动资金,采取“扶贫基地+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共打造21个种植扶贫基地、17个养殖扶贫基地,带动贫困群众4296户。
三、构建两个机制:增强村集体经济组织稳定带贫增收能力
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注重在体制机制上深化改革,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构建长效机制。一是构建村集体资产管理机制。对村级未承包到户的资源性资产、农业基础设施和县财政整合资金建设的村级扶贫车间、光伏电站、种养基地等经营性资产,纳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通过租赁经营、承包经营、入股分红等获得长期稳定性收益。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与企业签订扶贫车间租赁协议,每年每平方米可獲得4—6元固定收益,每个村级光伏电站年收益在7万元左右,入股龙头企业每年可获得不少于年利率6%的分红收益。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村投资兴办企业,开展自主经营,获得更高收益。二是构建优先带贫持续增收机制。把涉农整合资金、产业项目资金和金融扶贫贷款,作为以贫困户为股东的集体股,投入到扶贫基地或带贫企业,签订合作经营协议,获得稳定性分红收入,优先用于带动贫困户;合作社与贫困群众再签订合作帮扶协议,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贫困户每年获得稳定性收入。
四、做到“四个规范”: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一是规范清产核资。对村集体所有的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核查,摸清集体家底,重点把经营性资产纳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管理经营。二是规范登记办法。突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市场主体地位,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定名为“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由县农业主管部门发放合作社登记证书,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管委会主任,由县人民银行和县农村商业银行办理合作社开户手续。三是规范组建程序。重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做好合作社成员身份确认,召开社员大会,民主选举合作社管委会、监委会成员,真正让农民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四是规范管理制度。坚持市场化方向和公司化运作,依照合作社章程,以“村财乡管”为基础,完善财务管理、资产运营、社员代表大会等各项制度,确保村集体经济沿着良性轨道健康发展。
通过集中发力、集中攻坚,沈丘县村集体经济开局良好、进展顺利,逐步形成了"一村一项目、一村一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实现了搭建产业扶贫发展平台,壮大村级组织实力,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三赢”局面,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