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前国际风云变幻莫测、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队伍、教学载体创新、教学管理机制等路径进行优化,使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适应新时代发展,承担起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优化路径
作者简介:陈诗师,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讲师。(湖南 长沙 41013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12-0012-02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形势,他们容易受到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甚至侵蚀,急需教育和引导。“形势与政策”课作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坚定其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的重要任务。
1.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机遇。“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主要是立足全球视野,在介绍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的基础上,阐明我国政府的基本原则、基本立场与应对政策,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格局,穿越迷雾,看清本质。一方面,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变幻莫测,能提供做“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多,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长从中选择相关专题进行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在好奇心重的时期,他们对热点非常关注,愿意接受新鲜事物,但鉴别能力有待提高,“形势与政策”课可以将学生的好奇心与各种实际问题相结合,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也能帮助他们厘清思路,正确看待和分析当前时政热点问题,从而坚定立场,为国家社会贡献力量、发挥积极作用。
2.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面临的挑战。在新的世界历史条件下,我国面临的世界政治格局和经济全球化都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为辅的局势。然而,现代物质文明的巨大成功使西方人陶醉于他们创造的“文明”体制中,认定自己掌握了现世的真善美,他们有责任把自己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治制度输出给其他国家,使其人民获得自由、幸福、美好的生活,企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人。[1]青年大学生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不足,易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良信息的诱惑等。在这种浪潮中,如何剔除不良信息,引导让大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1.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形势与政策”不同于其他思政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与教材,课程变化性相对较大,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教师希望将最新的时政热点问题应用到教学中,另一方面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将新变化讲透彻。二是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很少能做到贴近学生实际和学生特点。有的内容新颖,但深度难度较大,学生很难理解消化。三是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形势与政策”课学分设置较少,一般高校没有安排相关实践活动,理论与实践脱离,理论知识难以内化为学生自身知识、指导学生实践。
2.教学队伍组成存在的问题。在教学队伍组成上,一般来说,“形势与政策”课授课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构成情况较复杂和随意、稳定性不强,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职教师、学校领导,也有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和辅导员等,教学队伍理论素养参差不齐。行政教师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理论功底的动力不足,繁重的行政事务导致他们对课程投入的时间不对等,制约了教学的效果。在教学队伍培养上,每学期的课程培训由于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只有个别的专职教师作为代表参加培训学习,而行政兼职教师往往不会参加培训,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因理论功底不足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的现象。
3.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从管理机制上看,学校重视程度不到位,学校、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按要求要课时量上课就算完成任务,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设计等上没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另一方面,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够完善。许多高校以论文作为主要考核方式,这样操作简便、时间相对灵活,但忽略了过程考核,无法对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价。
1.规范教学环节。首先,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筛选,鲜活的、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内容往往更受大学生欢迎。教师可以从国际国内时政热点中选择符合以上标准的信息,使学习内容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既对形势与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又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专题教学、网络课程、更新话语体系、设置与大学生相关获大学生热议的典型案例进行互动讨论、辩论等,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结合、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结合,在相关问题的解读和分析上下功夫,力求达到知识传递与知识深化的双重效果。最后,应注重加强实践教育。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2]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实践,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分析事物的本质,从而内化知识进一步指导实践。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3]
(1)整合教师队伍。《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要设置“形势与政策”课教研室,并对集体备课、教学专题、教学重点、教学课件等都提出了要求。队伍应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专长,使教学合力大于优秀教师个人力量,提高队伍的整体教学水评和业务水平。
(2)注重教师队伍培养。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培训和学习,理论素质的积淀并非一蹴而就。一要积极组织教师轮流参与校内外培训学习,保证每位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学习,从而增长知识,提升理论素养。二要注重教师听课评课,通过交叉听课、评课机制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三要注重教师社会考察能力,社会考察能帮助教师获取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教学内容鲜活贴近实际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同时也能开括教师视野和思维。
3.创新教学载体。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4]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媒体应用日益普及,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粉丝”,他们善于乐于使用新媒体了解世界。“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教学载体,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如建立微信公众号、抖音公众号、创立微博大号等通过微信文章评论功能、微博话题功能、抖音视频展示功能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思考时政热点,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了解学生真实想法,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4.科学化管理机制。一是高校要建立相關运行机制,如教研室主任负责制、集体备课制度、督导制度、培训管理制度等。二是要完善期末考核制度,仅凭课程论文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学习,可以将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和理论考核相结合,如期末成绩=课堂考勤+课堂表现+网络习题随堂测+实践学习+期末论文。其中网络习题是指教师通过课堂派、云课堂或学习通等对学生发布客观题测试,APP软件可自行根据标准答案批改,既节省了教师的时间精力,又能实时检测学生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 李方泰.和谐视野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
[2] 王志华,李建伟,屈跃宽.当代大学生政治心理结构、基本特征及培养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2):29-34.
[3] 邓小平文选(第 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4] 曹文泽.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N].人民日报,2017-02-13.
责任编辑 郝 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