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外阅读

2019-07-04 17:58张文忠
闽南风 2019年5期
关键词:读点经典著作休学

张文忠

最近想写点东西,往往是提起笔来,才发现自己孤陋寡闻,知识贫乏。看别人博闻广记,境界开阔,真是羡慕。诸葛亮诫子书里说:“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读来颇有感慨。

回想自己,浑浑噩噩,人生也经历了几十载,真要想起读书的时光,零零碎碎,竟不能成片。我何曾也叫读书人? 稍微可以说真正读点书的,回忆起来就一两段短短的时光。一次是我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因为生病,我休学回家。居住在乡村,未免有些无聊。刚好回家时同学送了我一些书,我现在可以查到的,同学们送我的书主要有两套。一套《20世纪中国名家散文精品》;另外一套是《20世纪中国名家短篇小说精品》。此外,还有我自己买的一些书;还有同学送我的一本《圣经》。林林总总,加起来大概有一小木箱。我久居家中,就闲闲散散地看,几个月的时间,几乎把这些书看完了。那时除了看书,偶尔也和村里的伙伴去溪边钓钓鱼。有时候我也和放牛的伙伴到山上去,时候正是秋天,我抬头看满眼秋色,稻谷泛黄,心中突然生出许多对人生的爱恋。有书有山有水,如此人生,夫复何求?

我的第二段读书时间,是在休学过后。我回大学插班,新的同学比较陌生,我就有一段时间常到学校的图书馆去。但是看的都是月刊杂志,比如《当代作家评论》之类。我看这些评论,当然也看一些理论专著,但绝对不是经典著作,可能是能力有限,只有简单一些的评论,我才能看得懂。所以我知道福柯、本雅明、凯恩斯、哈耶克等人,但是我没有读他们的原著,这是现在想起来,很遗憾的事。

都说人要成才,要读很多经典著作。惭愧的是,回顾起来,我到现在,读的经典著作少之又少。中国经典著作,读过的就是小学生水平的四大名著(很多人小学时候就读过这些了),和前些年匆匆读的《论语》,加上《警世通言》之类的一些古小说,再无其他。至于很多人推荐的二十四史、楚辞之类,从来就是只听个响。外国的书,读得更少。记得中学时候读过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则没有读过;英国的莎士比亚、笛福、斯威夫特等作家的书没有读完;法国的仅读过《漂亮朋友》《红与黑》等小说;南美洲的读过《百年孤独》;美国的读过海明威;日本的读点川端康成。想起来,大致就是如此。西方的一些经典哲学著作,原本是想看的,但是因为神经衰弱,头脑常常发昏,一直就读不太懂。比如尼采和叔本华的书,买了几本,一直看不下去,就束之高阁。

我现在看心理类文章,知道小学到初中的时候是最好的課外阅读时光。我在那个时候,还没有患神经衰弱,是能读书的,记性也不赖,也特别喜欢读书。我记得初一时为了找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想了种种办法,找不到,失恋一样,失魂落魄,魂牵梦萦。那个时候真有一种读书的饥饿感,但是没有书读。学校的图书馆是不开放的,身边能认识的、可以借书给我的朋友,几乎寥寥。我初中的时候能看得到的书,就是《青年文学》《散文》《散文选刊》之类,除了《三国演义》《水浒传》四大名著之外,从来就不知道其他的古代经典,更遑论外国名著。这是我人生最大的遗憾。

现在,有了读书的条件,各种读本几乎泛滥,但人们却不怎么喜欢读书了。据2011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以色列人平均每年每人读书64本,俄国人55本,美国人计划每人50本,而中国人均不足5本,真是让人徒叹奈何。

我真心希望,现在的中国的孩子,能抓住机会,多读点书。

猜你喜欢
读点经典著作休学
马恩经典著作引用的学术出版规范
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点处”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指导
晶莹的泪珠
教育部:允许大学在校生休学创业
大学生休学创业切忌盲目“跟进”
材料成形及控制专业经典著作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晶莹的泪滴
想要有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