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镭
在莫里森政府上台执政尤其不久前的大选后,澳大利亚与中国关系出现一定转圜。但澳大利亚洛伊国际问题研究所日前发布的最新一期民调显示,澳大利亚人对中澳关系的信心创下近年来新低。这表明,在改善对华关系上,堪培拉不仅对外,对内也还有不少课要补,还需更多的反思和行动。
第一个需要反思的是如何停止对中澳正常的商贸关系和民间交往政治化、妖魔化。据澳大利亚外交外贸部统计,2018年中国对澳投资额仅为峰值时的1/4。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去几年,联盟党政府频繁以“国家安全”为由干涉正常的商业投资、企业并购和市场开发行为。这样的粗暴干涉有违商务公平和WTO基本原则,严重损害两国经贸和投资互利合作。
即便在中澳关系近期有所转圜的情况下,澳国内仍有一些媒体和政客肆意炒作防备“中国干涉”和“中国渗透”的论调,有人甚至喊出“澳大利亚需要麦卡锡主义”的谬论。当前的澳大利亚政府对此并未予以及时制止和澄清,这实际是在延续去年通过“反外国干涉法案”时的态度。这严重误导了民众,继续毒化两国民间良性互动的氛围,恶化了两国民众的互视。
第二,就是澳大利亚联盟党政府应反思并改变把南太平洋地区关系霸权化、殖民化的做法。澳大利亚现政府不仅继续对南太平洋14个岛国的内政指手画脚,动辄予以政治施压、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而且还对岛国的对外交往横加干涉。据澳媒披露,澳大利亚政府高官近来频繁访问岛国,不仅要求岛国不要与中国开展正常的经贸互利合作和人文交流,而且要求岛国不要接受中国的经济援助。可想而知,这些根本违反国家主权基本原则的要求引起了岛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不满。岛国一些议员反驳说:没有中国援助,我们议员只能在大树下商议国是。岛国民众也毫不留情地反驳:我们不是你想象中的“白象”,我们知道谁是真正的朋友。
第三,澳大利亚联盟党政府需停止把别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双标化”“歧视化”。无论过去还是眼下,澳某些政客、军方人士和媒体一直没有停止“污名化”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行为,还不时以此为借口派遣舰机巡弋南海甚至台海。但对为什么澳大利亚拒不执行海牙仲裁庭关于澳大利亚和东帝汶对海上划界纠纷的裁决,澳政府和媒体至今绝口不提,许多澳大利亚民众甚至根本不知道两国间存有海疆纠纷。这就是一个自视为“法治国家”和亚太地区负责任成员国的态度。
另外,澳大利亚总是一面宣称有权到中国海域“自由航行”,一面又对依据国际法到南太平洋地区友好访问和补给的中国舰机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这是国际关系中典型的“双标化”“歧视化”行为,违反主权国家平等的国际法原则,对国与国关系的良性互动有百害而无一利。
从上述分析不难得出结论,国与国关系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在现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平等、公平、公正等规则和法律之上。任何违反这些基本原则的外交政策和言行,只会导致国家间关系的停滞与下行、民间交往的萎靡与减少、民众情感的冷淡和互视的恶化。在这些方面,堪培拉还需要更多自我检视与修正。▲
(作者是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