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颖,刘丽媛
(邳州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徐州 221300)
神经外科护理一直是医院的重点和难点护理科室[1]。院内常规护理模式的应用虽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依从性,但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显著,医患、护患纠纷发生率仍旧较高。为解决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困难,提高其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近年来,各大医院开始越来越注重对患者临床治疗时的护理服务,导致各类型的护理模式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2]。有学者在研究中提出,针对神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中采用精细化护理可有效提高院内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同时保证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一定程度上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本次研究我们为探讨上述研究的可行性,共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6年1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共100例。随机分组下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54.14±10.28)岁,根据我院相关病情危重程度分型标准,其中轻度10例,中度17例,重度23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平均(57.65±10.17)岁,轻度12例,中度16例,重度22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进行后续组间对比研究。
入选对象均符合《神经外科疾病诊断标准》[3]中针对各类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在入院后存在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症状;入选患者及家属均具有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且独立完成问卷调查表。排除机体合并有多项器官严重功能障碍、临床病案资料不全及无法自主配合研究的患者;排除存在其他恶性疾病及具有精神病史的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操作参考院内相关要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精细化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基本护理:核心制度是我们的工作导向,将制度流程的精细化是精细化护理的基础。术后需将患者床头抬高20-30°,采用量角尺测量、标记;制定规范统一的拍背和气切换药流程,并采用硅胶拍背器对患者进行拍背处理;改进护理用具并保证其清洁性,防止交叉感染。②生活护理:患者术后多应用心电监护定时对生命体征监测分析,使用我院危重病人病员服有效降低不适感。重视患者的饮食,启用药食同源及中医药膳,及时恢复和提高患者的肠道功能。检测指标异常时采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如针对血压过高的患者考虑采用合理的降压药物治疗,而针对呼吸薄弱的患者可采用辅助通气方式治疗。需注意的是,针对所有患者均需进行降颅压与营养神经治疗,防止患者术后恢复其意外情况发生。③心理护理:患者接受治疗时通常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心理,此时应以患者为中心,对其一举一动细致观察,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外,还需在言语和行为中体现出对患者的关心与人文关怀,最大限度满足其需求,同时多与患者家属沟通,疏导其情绪,促使家属能参与到整个护理模式中,共同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与康复信心。④构建家庭支持体系:对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与疾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告知疾病治疗的详细进展,使其能共同配合医院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形成整个家庭对疾病治疗的支持体系。⑤健康宣教:在院内显眼及患者经过地方设立健康宣传栏,同时需定期更新健康知识,使患者及家属均能对疾病相关知识一定程度了解,除此之外,院内还需定期开展健康一堂课,确保所有患者在住院期间均能参加,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归纳总结,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解答患者疑问,增强患者的疾病控制信心与自我认知能力等。⑥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详细记录其临床病案资料,并嘱咐其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减少意外情况发生,定期返院复查。出院一周内进行电话随访,询问居家情况。
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的差异,其中护理服务质量主要参考《优质护理服务规范操作与考评指导》[4]中相关评价标准,其中评分项目主要包括:医院制度考核,共计30分;护理文书考核,共计20分;护理安全考核,共计30分;药品安全考核,共计20分。上述项目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证明护理质量越高。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由本院自制并分发调查统计,调查项目主要包括环境满意度、健康教育满意度、心理护理满意度、总体满意度。同时,参与本次研究的护士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共10名,且成立优质护理组,在开展前对该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后进行专业技能考核结果均为优。在护理措施实施期间,组长需对护理人员护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错误后立即纠正。另选我院8例未经培训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护
理质量考核由医务部门与护理部门共同执行,患者满意程度问卷调查表则需由患者自身独立完成。
将本次研究所得护理服务质量各项数据及患者满意程度各项数据均纳入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t值检验两组差异,(%)表示两组数据率差异,x2为组间对比检验标准,P<0.05可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除药品安全考核项目评分外,医院制度考核评分、护理文书考核评分、护理安全考核评分及总考核评分精细化护理模式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各项目数据对比(±s,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各项目数据对比(±s,分)
组别 n 医院制度考核 护理文书考核 护理安全考核 药品安全考核 总考核分数精细护理组 10 28.61±1.57 18.62±1.29 27.28±2.11 18.37±1.74 90.86±9.43常规护理组 10 24.32±1.60 14.31±3.03 24.10±2.03 17.25±2.30 80.27±7.65 t 5.413 3.702 3.072 1.098 2.467 P 0.000 0.000 0.002 0.272 0.014
观察组在环境满意度上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健康教育满意程度、心理护理满意程度以及总体满意程度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满意度各项数据对比[n,(%)]
精细化护理属于优质护理服务中一种,该护理模式主要以患者为中心,在强化基础护理理念的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深化护理人员专业内涵的方式,使院内整体护理服务水平得到提升[5]。精细化护理作为新的一种护理模式,实施的护理措施主要目的在于: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护理过程中注重患者安全;保持患者护理舒适度;促使患者保持健康心理;取得家庭与社会的协调与支持;采用优质的护理模式来提升社会与患者的满意程度[6]。
研究结果表明,精细化护理组在多项护理质量考核得分及总护理质量考核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而后我们对所有患者采用院内自制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采用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在各项满意率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精细化护理可通过对护理人员自身职能程度进行归纳分析, 将每位患者与护理人员进行对应分组,合理安排工作,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护理效果[7]。同时,精细化护理主要着重于对患者进行细节护理,排除也因细小因素导致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的几率,充分保证了护理服务开展时患者的安全性。就此,护理安全是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减少医疗纠纷以及医护纠纷发生的重要环节[8]。本次研究中我们通过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实行责任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分层负责制,护士长对科室开展多方面监控,将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护士并予以统计,每周进行1次归纳总结及每月召开质控会议,通过组内成员共同参与分析、讨论,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各类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规护理的应用通常并不能取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我们推测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也与护患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有关[9]。优质护理模式与传统护理模式存在较大程度差异,相较于传统护理,优质护理更注重加强基础护理,并在上述基础上重视患者自身消极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对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均具有重要意义[10]。
综上所述,相较于常规护理,精细化优质护理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同时减少医患、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