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婷婷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5)
在医疗重要组成中护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人们也提升了对基础服务的要求。目前,在当前的医疗教学中对护理教学质量高度重视。护理属于实践性学科,实验性教学科目较多,其核心课程主要为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由此可见,培养护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至关重要[1]。本次研究工作旨在探讨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对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主要作用。总结结果的同时将具体流程进行如下分析。
选择从2016级护生80名的纳入本研究,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划分为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有40名。研究组:男性女性分别为5(12.5%)、35名(87.5%),最大年龄为24岁,最小年龄为17岁,年龄均值为(20.11±2.33)岁。参照组:男性女性分别为6(15.0%)、34例(85.0%),最大年龄为25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年龄均值为(20.32±3.00)岁。
研究组和参照组护生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
参照组护生接受传统教学,研究组护生则实施早期接触临床,具体流程为:护生将基础医学课程完成后,利用暑假和寒假与医疗机构联系,并尽早实施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参加活动后需将《早期接触临床活动鉴定表》进行填写,并将活动期间的收获和体会详细记录,活动完成后交给学校,并由专业老师对其成绩进行评定,最后在教学办进行上报。两组护生在参与活动期间,均按照学校默认的实习单位,并充分掌握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前需做好备课工作,并对教学方法和操作标准进行统一。
观察对比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基础操作评分。
两组数据纳入SPSS22.0 for windows中进行收集校正,计数资料(护生分布比例)和计量资料(平均年龄、基础操作评分)分别行x2和t检验,P<0.05表示数据存有差异性,有临床统计学意义。
对比后发现,研究组护生基础操作评分显著高于参照组,t=13.2697,P<0.05,如表1。
表1 对比研究及参照组护生的基础操作评分(±s,分)
表1 对比研究及参照组护生的基础操作评分(±s,分)
研究组(n=40) 91.11±4.35参照组(n=40) 88.34±7.43 t值 2.0347 P值 <0.05
早期接触临床的主要目的为对医院、临床、患者和社会进行了解,利用假期联系医疗结构开展教学活动。通常情况下,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主要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进行培养,在护理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护生基础护理操作水平会对护理服务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与患者康复和危重患者救治是否成功存在相关性[2]。
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不仅培养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同时将护生的职业素养、情感的培养予以承载。护生尽早与临床接触可对护理专业的认知进行强化,通过对临床护生的专业行为进行观察,对患者痛苦进行考虑,会在将来进行自我定位,从而对护理价值的理解起到促进作用,将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要想使护生的核心能力和岗位胜任力得到提升,需在实验课堂中引入先进护理理念,包括:优质护理、人性化护理和舒适护理。护生尽早与临床接触切身体验护理工作,深入了解理论源于实践,改变抽象理论,让其更加形象化。据有关统计表明,护生对护理专业的初步干性认识比例可达90%[3]。早期将感知予以建立可促进多样化教学的开展,同时可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更好的融入。另外,通过开展早期接触临床可将创新思维源泉予以提供,从而使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增强。部分护生对于基础护理操作存在诸多疑问,如:注射液抽药后怎样将空气排净,护生可带着问题在实验时期将答案找到,不仅使护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行激发,同时可将其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显著提高[4]。
现阶段,我国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仍存在诸多不足,如:临床实践过于落后,内容和教学方法单一,人文素质教育较低等。现在的护生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等级均实施了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其不仅学习了新技术和新知识,同时掌握了护理的新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从事护理实验教学教师的心理负担,促使将自身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进行提升。
本研究数据表明,应用早期接触临床活动的研究组护生,基础操作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的参照组,表示护生早期接触临床较比传统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不仅强化护生的职业道德,同时可将护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培养,说明在诸多方面开展早期接触临床活动可促进基础护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基础护理实验教学应用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可对护生的职业素养和情感意识进行强化,影响积极。但是由于目前护生早期接触临床活动无有关该方面的教材,实施要求和评价标准尚不明确,与此同时,医疗机构均为学生自主联系,医院的实施情况不同会致使效果存在差异,从而致使护生的收获也存在出入。因此,如何规范早期接触临床,并将其积极作用充分发挥仍是护理教学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