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香椿(德清县高级中学,浙江德清 313200)
传统的语文课堂,是“以言语为中心”的课堂。这样的课堂虽然为学生学习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但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学生应该如何学习等问题却常常被忽视。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可以促使学生在面对挑战的过程中,转变学习方式,同时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意识,砥砺学生的思维品质,并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培养自信。由此,笔者尝试将“以言语为中心”的课堂转向“以任务为中心”的课堂,即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这种转变,其实质就是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变。
《〈论语〉选读》的教学,传统的做法一般以教师的讲读课为主。这种课型通过解读文本和引申拓展,引导学生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辩证吸收《论语》中的思想精髓。这样的课虽然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上多了学生会出现心理的厌倦与疲惫,以至于在日复一日的相同方式的学习中对《论语》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进行了以任务驱动来推动《〈论语〉选读》教学的尝试。
除了传统的讲读课,笔者还在教学中加入了以下几种课型:
(1)主题讲座课型:规定一个文化主题(话题),以课文选段为材料,以教师讲座为主要形式,阐发课文内容,探讨该话题的文化意义。
(2)读书报告课型:在学生写作读后感的基础上,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交流阅读心得,评价阅读效果。
(3)评点交流课型:学习中国传统阅读方法,用圈点批注的形式,标示阅读过程中的理解、质疑、阐发、联想和评价,采用作业张贴、投影呈现、上台讲述等方式进行。
(4)课题报告课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采用小论文的体裁,以个体或小组合作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学习成果以文章形式进行交流展示。
(5)作业练习课型:结合课文后面“文言练习”的题目拟制相关练习题,以课外作业或者当堂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完成,并注重讲评。
穿插使用这些课型,可以给学生新鲜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通过教授学生检索学术论文的方法,可以将开放的网络和学术研究的世界引进学生的生活。学生通过检索资料、阅读学术论文,然后进行摘记、小组交流,可以形成对所学内容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理解。
在教学中,笔者设置了一系列有一定难度的活动。
一般情况下,《〈论语〉选读》的起始课往往是教师精心准备的《〈论语〉选读》导读课。具体的做法是,教师概括介绍《论语》的思想内容及孔子的生平经历,意在知人论世,使学生更方便地展开《论语》的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在听中记,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鉴于这样的情况,笔者把教学改成“为孔子写个微传记”活动。这是一个有一点难度的任务,学生要写好传记,就必须去检索了解孔子的生平和《论语》的大致思想。同时,学生还必须通过互联网学习了解“微传记”的写作要素和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要建构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知识,还要学习写作学知识。写作是能力层级最高、综合程度最高的一种能力,也是表达性、交流性、应用性、创新性最强的一种能力,同时还是思维强度最大、培养生成最难的一种能力。“为孔子写个微传记”活动可使学生感受到任务带来的刺激和挑战,同时也扎扎实实地提升语文素养。
学生要写旁批,必须要先疏通字词,继而进行个人的思考,部分学生甚至可以通过联想和向外拓展来进行更深更广的阅读。上完新课写感想,便于学生梳理学习内容,也便于教师检测和评价学生所学程度,且有助于提升学生联句成段、连段成篇等语言运用能力。此外,以写作任务驱动,可以促使学生广阅读、深阅读,并学习主题阅读、比对阅读等阅读方式。
每半个月,笔者要求学生以一个话题为主线,设计文字和图片,做成文质兼美的小报进行交流阅读。这个任务对学生来说是有挑战难度又有吸引力的。学生到了高中阶段,已经有一些美术功底,具备了独立完成小报的能力。同时,制作小报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力和鉴赏力。在布置任务之初,笔者教授学生一些排版的技巧,同时给学生展示一些样本,再启发他们确定主题进行片段或者短文写作。这样,学生就要去了解、还原课本上的内容,还要进行主题式章节整理,继而进行材料的搜索和积累,并通过阅读名家点评等相关材料来丰富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进行拓展,弥补课堂上言语互动的不足,而且学生可以在全班交流中通过比较、借鉴丰富自己所学。
《论语》中的许多专题如“义与利”“过与不及”等,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思辨力。以这些素材为话题展开辩论,可以促使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去理解这些概念,比单纯教师讲授的效果要好。
这个任务是希望学生“以画带读”,用绘画的手段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学生在画像和写绘制理由的过程中,需要通读整本《〈论语〉选读》教材,并按照所画人物进行分门别类的梳理。这本身就是一个再学习和深入学习的过程,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所画所写看出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是否充分和准确,继而改进自己的授课内容。
教师将思维导图的形式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自己梳理《论语》中相关章节的思想和内容,并对同专题下各章的关系进行思考和整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梳理出整本书的编写脉络,以便更宏观地了解和辩证地吸收《论语》的思想。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以演带读”,促使学生设身处地去思考孔子及其弟子在一场场对话中的语气、动作和神态等。要进行表演,学生就要准确理解这些文字的含义,弄清这场对话的年代、背景知识等。这促使学生更广泛地阅读,然后通过表演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的课堂,借鉴了综艺活动轻松愉悦的特点,同时又能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语文学科具有学科的特殊性,“以言语为中心”的课堂仍然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而“以任务为中心”的课堂只是一种补充、一种改善,主次还是应当区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