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丽
摘 要:高职院校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更加注重实训操作和专业技能的传授,极易忽视或者削弱学生文化素质培养。依托行业背景,探索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总结创新内容和经验,做好高职院校立德树人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11.097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重大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主动担当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通过培育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1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现状分析
在社会需求和国家推动下,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高职院校办学历史较短,文化系统性不强,在教育系统内缺乏文化共识,高职院校师生也普遍缺乏文化认同。高职教育直接服务于生产建设一线,使得高职院校不但要重视培育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文化,还要重视建设与行业、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应当是一个文化形态的综合体,是一个立体架构、囊括全局的文化场。
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文化育人上主要有三种片面倾向:一是强调知识技能,忽视人文关怀。很多高职院校把智育和技能作为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片面地将专业技能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核心标准,学生培养被狭隘地理解为专业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在这种情况下,淡化甚至完全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二是强调管理约束,忽视人格培育。在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中,由于受学生整体层次的影响,高职院校往往注重制定种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缺乏文化育人氛围。三是强调理论灌输,忽视行为养成。高职院校将学生的思想教育局限于思政课理论教学,缺乏大思政理念。学生课堂之外、校园之外的活动淡出了教育者的视野,尤其是学生的行为习惯、社会公德的养成教育普遍缺失。
2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路径探索
基于上述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文化育人创新实践,探索文化育人路径,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1 凝炼校园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育人凝聚力
高校文化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充分利用精神文化传播和创造的独特优势,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和教育大学生。培育和弘扬高校精神文化,有利于产生凝聚力,增强广大师生的文化认同感。
校训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集中体现,是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核心动力。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凝练出“勤奋、通达、敬业、乐群”这一具有交通特色的校训,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校徽、校歌,充分发掘利用这些优秀精神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采取课堂和课外的多种途径,促使他们形成理想人格。近年来学院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人文竞赛活动,紧紧围绕精神文化氛围的培育做文章。自2006年创办“通达杯”大专辩论赛,截至2018年已成功举办十二届。这项赛事将思想教育内容融入全过程,利用多种手段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有效营造精神领域的思辨文化氛围,产生了广泛的带动效应和凝聚力,已经培育成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在弘扬校园文化精神的氛围中,学院还深入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感恩励志演讲比赛活动、周末文化广场活动、校园主持人大赛活动等。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文化实践,使学生在活动中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质疑、去发现,大大增强了文化育人的凝聚力。
2.2 培育专业特色文化,增强文化育人驱动力
作为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必须遵循高职教育的规律,充分反映专业文化元素,发掘文化育人的内在驱动力。专业理念是专业文化的核心,每个专业都要依托校园文化精神,提炼出相应的专业理念,建设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通过专业理念的文化渗透作用,提升学生专业认知水平,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学好专业,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引导各系创新特色专业文化。比如土木工程系连续举办了十届“土木文化节”,凝炼出了“土木人”应必备的职业精神为“铺路石精神”与“开拓者精神”。汽车与机械工程系通过与丰田汽车、通用汽车、上海大众、东风雪铁龙等汽车知名企业的合作,直接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进行订单培养,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使师生切身感受自身专业的文化特色。城市轨道交通与信息工程系积极引入“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创造和模拟企业情境,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能力符合轨道交通企业的需要。学院还积极推动各系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比如土木工程系有测量技能大赛和桥梁绘画设计大赛,汽车与机械工程系有发动机拆装大赛,水运工程系有航海技能大赛,有珠算比赛,城市轨道交通与信息工程系有城市轨道运营与维护技能大赛等。全院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系举办的各项專业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了职业技能。
2.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育人感召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根基和血脉,传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精神之所在。通过举办常态化的特色讲座和论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增强文化育人的感召力。注重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育人工程,利用文化育人的感召力,不断加强对师生的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
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人文论坛活动平台,不断营造传统文化传承氛围,提升学生人文素养。2007年学院开始创办“人文论坛”活动,通过校内外专家讲座、校友报告会、即兴演讲会和视频播放等形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比如“人文论坛”紧紧抓住国学复兴的契机,播放于丹、易中天等教授的系列讲座,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精髓的兴趣,在全院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儒学经典的热潮。人文论坛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大量的工作任务都由学生自身承担,活动的过程也非常注重学生提问、讨论甚至辩论等互动交流环节的设计,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整体人文素养提升的坚实平台。
2.4 促进校企文化融合,增强文化育人渗透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企业生产、经营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学校人”成为“企业人”是学校的使命和企业的期待,彼此之间具有对接、耦合的可能和需要。交通类高职院校要通过系统的设计和实施,传承创新交通行业企业文化,实现文化育人。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要充分吸纳企业文化精华,引入先进企业文化理念,构建具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增强文化育人的渗透力,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强化职业训练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征,是培育优秀企业精神的重要环节。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校企合作,实施“双主体”合作育人,通过严格的职业训练环节,持续不断地熏陶学生感悟和接受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学生优秀企业精神。近几年,学院土木类专业教师和学生积极利用寒暑假、顶岗实习等时间,分期分批深入到了合六叶高速、六潜高速等建设工地参与了生产实践;汽车类专业教师和学生在丰田、雪铁龙等公司本部或4S店获得了实践机会;轨道交通类专业作为新开专业,为开辟实习基地和就业市场,学院先后深入上海申通地铁、深圳地铁、杭州地铁、合肥地铁、上海铁路局等企业单位联系合作,用真诚和行动赢得了赞誉和合作机会。生产性的实习实践,不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使学生获得了亲身感受企业文化的机会,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强国战略。交通高职院校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综合把握文化育人的正确方向,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的传承创新,在创新实践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营造优秀的文化育人氛围,真正培育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方桐清.高职院校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担当——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76-78.
[2]李儉霞.高职院校文化自信的构建[J].农家参谋,2018,(11):135-136.
[3]窦海燕.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反思与重塑[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244-246.
[4]杨国寿.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是高职院校战略发展的生命线[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4):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