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之我见

2019-07-03 03:13林雪琳
西部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林雪琳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面临着课程地位及舆论环境、课程主体及客体、教学载体等方面的变化,存在着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差异、教学模式拓展难度大、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应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为契机,出台扶持政策,注重改革创新,把握关键要素,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以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5-0119-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必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主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坚定学生的政治立场以外,加快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重要任务。这种新要求促使我们积极思考当前社会的变化,改革教学方式,寻找思政课发展的新途径。

一、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面临的新变化

(一)课程地位及舆论环境的变化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1]由此可以看出,思政课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程,正在向更加重要的课程发展,由此带来整个思政教育教学从上到下的转变,对所有从事思政教育的人员来讲这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舆论环境也发生了改变,尤其是自媒体的兴起,对舆情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思政课教学工作带来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传播平台的增加、传播渠道的拓展,使学生更容易受到各种思潮和文化的影响,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时期的大学生来说,来自大众媒体的碎片化、多样化的价值观渗透,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就给思政课教育带来全新的问题。此外,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也对传统的思政课程教学方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二)思政课教学客体的变化

近年来,“00”后大学生陆续走入大学校园,与“80”“90”后大学生相比,受成长环境、社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0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优越并且综合素质较强,进入大学校园之前接触社会的程度远远超过“80”后与“90”后。他们人际交往与获取资源的方式深受自媒体的影响,有的甚至对微信、抖音等产生依赖。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接受传统的理想信念教育,崇拜英雄,但更关注现实社会和自身的切身利益。“00”大学生群体普遍自我意识强烈、个性突出、追求潮流,这教学客体的变化对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思政课教学主体的变化

习近平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高校的扩招和发展吸引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思政课教师加入教学队伍,他们与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也勇于创新和思考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当前各高校积极为思政研究提供政策、制度及资金支持,给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使他们拥有更好的成长平台。同时,思政课教师的发展环境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随着对高校思政课的重视和对思政课教师的需求增加,各个区域高校发展的速度与质量之间存有差别,这也造成当前思政课教学的一些问题,例如承担思政课教学的专职教师存在专业不相符、教师之间年龄跨度较大等问题。

(四)思政课教学载体的变化

近年来新教学载体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思政课程的教学模式。“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不断革新,开启了全媒体时代。据调查,98.68%的高职学生倾向于使用手机方式登录自媒体平台,75.73%的大学生每天多次在自媒体平台更新信息,自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正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占领高校信息的传播渠道。”[2]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正在朝着全方位多元化转变,新的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不断出现,学生利用自媒体手段进行符合自身需求的资源搜索,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实现“三进”。新教学载体的丰富性和资源的广泛也需要教师及时对资源进行辨别、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存在差异

在思政课内教学上,思想政治教育是主体性也是根本性的内容,而这些多为抽象的概念,需要丰富的教学实例和多元化的表现手段来支撑,教师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很难将思政教育的内容生动鲜活地传输给学生。这就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采取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保守灌输方式,过于强调思想的统一性和政治的正确性,而忽视了当前大学生自身的多样化的自主人文需求,造成大学生普遍抵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3]新时代环境下,新媒体迅速发展,学生对于社会发展的认知不再仅限于高校教育者,他们会从网络获取到大量的知识。如果课堂教学的案例陈旧,就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也是造成思政课的抬头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实践教学环节上,虽然近几年大力倡导提高思政课教育的实效性,而多数高校由于缺乏资金的支持,实践教学真正落地实施的还达不到要求。多数高校有专项思政教育经费,但地区差异明显,实际经费只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多为课堂教学外的校内实践,多数以学生自我探究为主,活动形式多是演讲比赛、校内主题活动、课堂实践成果展示等,教学实践的内容与教学目标结合不紧密。在教学评价考核机制上,实践教学仍然不好量化操作,这也导致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

(二)教学模式拓展难度大

“面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等方面的时代化、数字化创新是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吸引力的重点。”[4]对于融思想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政课程,教学模式上除了必要的教师讲授,还应有丰富的教学参与环节。当前,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增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方法,引入新媒体、自媒体交互平台,力求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保证学生在自媒体与课堂之间的平衡,做到深入、全面地与学生交流;校园网络的覆盖面积与速度不能满足需要,教学信息化平台软件的技术更新等存在问题,这些都给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习近平同志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思政课教师需要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扎实、教书育人水平较高的人才来担任,目前思政课队伍中还有很多第一学历和专业不是思政专业的教师,甚至在某些高校还存在谁都可以上思政课的现象,出现了思政教师本身信仰不坚定的问题。随着高校的发展和特别是高职院校扩招,对思政教师的需求增加,大量青年教师加入思政教师队伍,这些青年教师充满活力,但由于年龄和阅历等因素,有的不够成熟,对党和国家的政策理解得不够透彻,专业水平和授课能力有待提高。

三、提高思政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一)出台扶持政策,推进思政课程建设

以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议精神为契机,出台扶持思政课程发展的具体政策,明确思政课程教学方向,把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纳入学校学科布局、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强化大教育观、大思政观,汇聚工作合力,积极引导和调动各方面力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蓬勃发展;平衡地区之间、学校之间思政教育的差异,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具体工作落实。[4]各高校应重视思政课建设,创新课程建设理念及课程建设体系,完善授课与督导模式,引导教师探索增强学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的教学方法。

(二)注重改革创新,提高思政课程质量

新时代思政课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强化政治教育,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与当今世界的关系,增强国家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要优化已有的基础性内容,联系时事变化对教学案例进行拓展,使得思政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与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模式。积极开发精品网络课程,针对重点内容做专题报告或知识延伸。在教师课堂讲授之外,根据课程内容及进度,加入小组讲课、主题分享、创意拓展、视频拍摄等课内教学实践活动,巩固和深化教学效果。在课外教学上,把学生具体的专业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坚持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結合,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体系,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三)把握关键要素,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从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意义,配齐建强学院领导班子,完善制度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高校要始终把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作为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从“选”“引”“转”“兼”等方面加快补充教师,积极引入优秀的教师人才,保障思政教师队伍的质量。通过开展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思政课大练兵活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等,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加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考核权重,健全符合思政课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评聘标准,使思政课程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得到优化。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把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政治关,引导思政教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真正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要多措并举加强思想教师队伍建设,使思政教师以高尚的人格力量吸引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D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319/c1024-30982117.html.

[2]龚芸.自媒体应用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模式[J].文教资料,2017(15).

[3]孙东山,王大海.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现实挑战、理论基础与实践要求[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9).

[4]封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拓展探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学科版),2018(11).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