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分析

2019-07-03 02:21蔡红玲
商场现代化 2019年9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智慧物流人才培养

蔡红玲

摘 要: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为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怎样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来有效匹配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正成为我国各大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特征来分析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中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智慧物流相关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智慧物流时代随之到来。据中国物流学会会长何黎明预计,2016年中国智能物流市场规模达2669亿元,同比增长了21%,2025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庞大的市场规模带来了大量的人才需求。智慧物流时代,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是朝着技能型、复合型方向发展。校企合作模式在教育上注重的是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的高度匹配,教学内容要服务于企业需求。校企合作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对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大有裨益。但目前各大高校施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二、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特征

1.基础性业务岗位人才需求减少

当前智慧物流在物流企业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流设备、物流数据、物流云计算等领域。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自动化立体仓库、AGV、搬运机器人、无人配送车等技术广泛应用于仓储、分拣、末端配送等物流环节。物流企业对仓管员、配送员、拣货员和客服等基础性业务岗位人才需求急剧减少,许多工作岗位将被机器人取代。

2.智能设备实操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

由于基础性业务岗位一部分被智能设备所替代,因此,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将会从基础性岗位转移至其他技术性岗位。这些岗位要求物流人才具有相关的设备操作、维护技能和相关机械设备理论知识体系。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查看物流企业发布的需求信息中,越来越多涉及设备的应用、维护等方面的需求。

3.系统性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

智慧物流是指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和智能化设施设备相结合,提高物流系统智能分析决策和执行的能力,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从而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和准确率。智慧物流对物流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人才需要对物流运作流程非常熟悉、同时对人工智能算法以及设备自动化等有一定程度了解,要具备物流管理和软硬件技术结合等多学科知识背景,此外还必须具备更高的优化调度能力、协同决策能力和把数据变成产品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这种复合型智慧物流人才需求在智慧物流时代大大增加。

三、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中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物流专业原有课程体系偏向于基础性业务操作和作业管理

智慧物流的发展,新一代物流信息技术和智能物流设施设备在物流企业的应用需要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操作,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开设的物流专业主干课程如下:《物流基础概论》、《采购与供应链管理》、《采购项目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运输管理》、《国际物流学》、《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等。这些课程主要侧重于物流的采购、仓储、配送、运输等环节的基础性业务操作流程和作业管理层面,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应对常规性物流操作业务问题不大,而对一些需要依靠信息化技术和机械设备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工作有些力不从心,不能较好满足企业智慧物流人才需求。

2.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质量不高

实践中常见的校企合作就是参观、短期实习并辅以一些业务讲座和培训,这种方式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覆盖学生面广、企业易于接受而受到广泛应用。但是这些方式往往是走馬观花,形式主义严重,“看的多、听的多、做的少”,因学生无法深入而缺乏实效性。尤其是“618”、“双十一”等短期实习学生更是沦为电商和快递企业解决大促带来的物流工作量井喷问题的“临时工”和“廉价劳动力”,主要进行简单重复的订单拣选、打包、复核、搬运等基础性作业,缺少基层岗位的管理、规划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实践机会,更别谈进行系统分析和优化决策等复杂性技能型工作了。

3.高校教师智慧物流知识体系和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匮乏

2009年由中国物流技术协会信息中心、华夏物联网、《物流技术与应用》编辑部联合提出了“智慧物流”的概念,近几年它才得到较快发展。智慧物流时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而很多高校教师由于接受大学教育较早,知识体系还停留在传统物流业务的管理和运营层面。并且部分高校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育工作,毫无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对智能物流设施设备和智慧物流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只在网络或者企业参观时有粗略大致认识,并没有系统性认识和实质性接触使用机会,跟智慧物流有关的知识体系相当匮乏,同时也缺少实践实操经验和项目优化设计经验。

四、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建议

1.紧密结合智慧物流人才需求重构课程体系

紧密结合智慧物流发展趋势和物流企业人才技能需求,让企业参与课程内容制定,重构课程体系。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和精简,增设跟智慧物流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应用相关的课程,如信息技术相关的《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C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课程,以及智能机器设备相关的《电工学与工业电子学》、《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制图与CAD》、《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再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把课堂理论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通过企业这一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实实在在地接触到这些智能物流设施设备,让学生对智能设备的理论知识有更加直接深刻的形象认识,同时学生可以在物流现场学习其具体操作和维修技巧,进一步提升智能设备实操技能。

2.在企业开展长期系统性深度实习提升校企合作质量

校企合作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顶岗实习、现场见习。智慧物流人才所应具备的系统性分析和优化决策能力的获得和提升不是靠着简单重复的订单拣选、打包、复核、搬运等基础性作业,更多的应该是通过长期、深度、系统性的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承接物流企业优化设计项目,深入企业进行长期系统性实习,接触到大数据分析和资源整合等跟课程分散知识学习不同的系统性工作,同时通过企业实习实践,对整体业务流程有了更为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优化决策能力能得到较大提高。

校企双方要做到真正的长期系统性深度合作,将学校的实习计划安排与企业的用人时间相匹配,企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与学校的实习目标挂钩,在制定教学计划、生产计划的同时,双方要协调地安排实习计划,给学生提供全面系统性接触参与物流企业运营过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锻炼机会。

3.设立教师轮流脱产半年参与企业实践机制

培养智慧物流人才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设立教师轮流脱产半年参与企业实践机制,鼓励教师停课半年,脱产开展企业实践活动。期间教师要积极参与企业实践项目、更新智慧物流知识体系,提升对智慧物流的运作、实操、研究、开发和服务能力,同时为课堂教学积累丰富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料。

五、结语

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物流企业对基础性业务岗位人才需求减少,智能设备实操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系统性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中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物流专业原有课程体系偏向基础性业务操作和作业管理,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质量不高,高校教师智慧物流知识体系和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匮乏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紧密结合智慧物流人才需求重构课程体系,在企业开展长期系统性深度实习提升校企合作质量,设立教师轮流脱产半年参与企业实践机制等措施来解决。希望本文能为高校智慧物流人才的培养带来建设性意见。

参考文献:

[1]刘佳佳.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18(9):27-28.

[2]刘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高教探索,2017(3):41-44.

[3]施文娴.智慧物流背景下物流岗位需求分析及高职物流人才培养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4):181-182.

[4]何思远,刘澎辉.探析智慧物流背景下應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4):90-91.

[5]孙静静.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机制与实践研究——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为例[J].物流科技,2017(9):156-158.

[6]李桂娥,胡耀蕾.关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现状的调研报告[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7):188-190.

[7]吴影辉.智慧物流环境下高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研究思路[J].高教学刊,2018(05).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模式智慧物流人才培养
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现状研究
浅析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作用
校企合作模式在中职汽车营销教学中的应用
呼和浩特高职财经类专业校企合作模式调研报告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面向小城镇连锁零售业的智慧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我国智慧物流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