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海 茹国民 尉金法
摘要 为了促进再生稻栽培的进一步发展,进行了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适宜再生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有甬优4949、甬优4953、甬优1540、甬优4149等,同时总结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 再生稻;品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0-0002-02
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在头季稻收割后采用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使收割后的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一季水稻[1-2]。再生稻的栽培已有很久的历史,但由于品种的原因,一直难以获得较高产量。近年来,随着籼粳杂交品种再生优势上的突破,加上目前粮价较低,劳力、农资成本不断上升,在种粮效益难以保证的形势下,采用再生稻栽培技术,可以使粮食产量稳中有升、省工节本增效,同时达到减肥减药绿色环保的目的。因此,本文实施了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旨在筛选适宜再生栽培的高产优质品种,摸索再生稻高产技术,走出一条增产又增效的粮食生产新途径。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黄贤村兰亭国民家庭农场进行。
落实品种为中早39(中熟早籼稻)、甬优4949(中熟偏早籼粳杂交晚稻)、甬优1540(中熟籼粳杂交晚稻),种植面积各0.222 hm2。4月8日直播,用种量分别为90.0、19.5、19.5 kg/hm2。基肥施复合肥(15-15-15)375 kg/hm2,头季稻追肥施尿素127.5 kg/hm2,芽肥施尿素127.5 kg/hm2,再生稻追肥施尿素150 kg/hm2。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及品质表现
从表1可以看出,2种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甬优1540)的再生优势明显高于早籼中早39,特别是低节位分蘖占70%左右,穗形明显增大,而早籼中早39的再生分蘖以倒2、3节位为主,穗形偏小,产量上不占优势;中早39 2季产量10 820 kg/hm2,甬优4949 2季产量14 100 kg/hm2,甬优1540 2季产量15 450 kg/hm2,甬优品种2季平均产量14 775 kg/km2,比中早39 2季产量增加3 955 kg/km2,增幅36.6%。2种甬优品种比较,甬优1540熟期较长,穗形大,较甬优4949增产1 350 kg/hm2,增产9.6%。
对2种甬优品种二季米质外观及米饭食味进行观察、品尝,头季稻的米饭品质尚可,再生季的食味明显优于头季稻,表现为软糯可口。对甬优4949垩白率考查,再生季为10.8%,比早季的15.2%降低了4.4个百分点,外观晶莹,品相一流。
2.2 生育期的安全性
甬优4949与甬优1540头季稻的抽穗开花期适逢高温季节,特别是甬优1540抽穗开花期在7月底至8月初,高温对结实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很显著。但2018年未遇极端高温天气,故其影响还待今后观察。
从2018年的再生稻抽穗期看,由于头季稻的生育期提前,再生季抽穗也相应有所提早,甬优4949可以在9月10日前安全齐穗,而且可以进一步试验安排小麦茬口的3季栽培。甬优1540在头季稻直播情况下再生稻齐穗期为9月23日,虽然在安全齐穗期内,但是仍待下一年再试验观察,不可盲目扩种;2种甬优头季稻如实行育秧机插则再生季安全齐穗风险会更小,下年可扩大试种;甬优4949头季采用育秧机插,可提前播种,增加营养生长期,进一步挖掘高产潜力。
2.3 留桩高度与收割时机
再生稻的根系由头季稻根系与再生根系组成,且以头季稻根系为主,再生根系主要由低节位再生苗产生,高留桩有利于头季根系活力的恢复与维持,低留桩有利于再生根的发生。因此,留桩高低应根据头季稻收获迟早而定,一般生育期较早,可适当留低桩20~30 cm,生育期较迟,可适当留高桩35~40 cm。根据本试验情况分析,一般留桩高度以30 cm左右为宜。
由于再生稻各节位再生蘖生长发育先后不一,尤其是收割压损后基部再生蘖发生较迟,抽穗成熟参差不齐。因此,要坚持黄熟收割,以成熟度达到95%时收割为宜,过早割青导致减产。本试验甬优4949收割时,田面观察已经成熟,但实际收割后发现割青较为严重,成熟度只有82%,导致有所减产[3-4]。
2.4 栽培管理
一是头季稻用种量可适当增加至22.5 kg/hm2(甬优品种),并适当提早播期,以延长营养生长期,培育健壮的头季稻个体和群体,在头季获得较高产量的同时,为再生季打好基础。二是催芽肥(即收获前7~10 d)可适当重施,尿素施用量可增加到225 kg/hm2。三是必须开好丰产沟,头季稻收获前3~5 d要排干田水,力争干田割稻,减轻履带对稻桩的压损。四是应在头季稻收获后3 d内施好追肥,以促进再生季早发。本试验割后7 d内施肥时间上稍迟,对再生季早发有一定影响;头季割后与再生季抽穗期未喷施九二○,影响再生季早发和抽穗整齐度;头季稻除草不彻底,影响再生季。
2.5 效益评估
再生稻栽培与纯单季、早稻再生、早稻翻秋、早稻连晚常规、早稻连晚杂交比较,表现为成本降低、产量增加,可节约工本900元/hm2,增产2 355 kg/hm2,总效益增加8 835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试验的实践,再生稻栽培产量高、效益好,可适当进一步示范扩种。主要技术:一是筛选好品种,根据不同茬口选择熟期相当的品种,如甬优4949、甬优4953、甬优4149、甬优1540等;二是要种好头季稻打实基础,有条件采用头季育秧机插,可与早籼稻育秧机插同步进行;三是重视再生季,把再生季水稻当作连作晚稻一样重视管理;四是配套技术的集成应用、掌握好留桩高度、头季干田收割、合理施肥、生长素调节等[5-6]。
4 參考文献
[1] 周奥,何可佳,李晓刚.湖南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32(15):1-5.
[2] 胡达理,李亚荣,周旭辉.株洲地区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湖南农业科学,2018(10):16-19.
[3] 陈杰,涂军明,曹志刚,等.24个水稻品种作再生稻比较试验结果及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8,57(24):28-32.
[4] 段门俊,吴芸紫,田玉聪,等.不同品种再生稻产量及品质比较研究[J].作物杂志,2018(2):61-67.
[5] 朱永川,熊洪,徐富贤,等.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8.
[6] 汪雪梅.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7):28-29.
收稿日期 201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