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09—2014年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分析

2019-07-03 07:00:30管楠楠李恂王帅飞潘秀丹
肿瘤防治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顺位骨髓瘤沈阳市

管楠楠,李恂,王帅飞,潘秀丹

0 引言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是一种骨髓中浆细胞异常增生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导致造血功能不全、溶骨性骨病以及相关肾脏、心脏等多系统损伤,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1-3]。据201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4]显示,发达国家男性发病率为3.3/10万、女性2.2/10万,发展中国家男性发病率为1/10万、女性0.7/10万。由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国内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5-7]。此外,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目前国内对多发性骨髓瘤流行病学研究的报道很少。为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规律及特点,本研究拟对沈阳市2009—2014年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资料进行分析,为多发性骨髓瘤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现况研究。发病资料来自沈阳市肿瘤登记处,疾病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本研究病例为疾病编码为C90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人口资料来自沈阳市公安局。

1.2 研究方法

采用Excel 2010软件计算发病率、标准化发病率(按1982年全国普查人口进行计算)、年龄别发病率等指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Poisson分布的z检验,趋势性检验采用χ2趋势性检验,检验水准α=0.05。

1.3 质量控制

肿瘤登记报告单位的医生准确、完整地填写“沈阳市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规定,以确诊日期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日期。由预防科设专职人员进行卡片审核、登记、编码和数据录入,并上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肿瘤登记处定期对辖区报告单位进行收集、审核和汇总辖区数据并上报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肿瘤登记处每月收集、审核、汇总全市数据,年底剔除重卡,向各区反馈年度肿瘤发病数据。

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中登记质量的有关要求,通过病理组织学诊断比例(MV%)、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死亡/发病比(M/I)等主要指标,对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本次研究中,沈阳市2009—2014年多发性骨髓瘤的MV%为98.67%(其中细胞学、血片为31.65%,病理67.02%),DCO%为0,M/I为0.61。

2 结果

2.1 发病顺位

本研究共收集沈阳市2009—2014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 459例,其中发病顺位前5位依次是非霍奇金淋巴瘤、髓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未特指)、淋巴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排在第3位,发病率为1.70/10万。男女发病顺位均列第3位,分别为1.88/10万和1.53/10万,见表1。

2.2 发病率的时间趋势

2009—2014年沈阳市新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376例,发病率为1.70/10万,标化率为0.72/10万。6年间,标准化发病率变化不大,在0.45/10万~1.00/10万之间波动。而发病率变化较为明显,2009年发病率为1.46/10万,2014年为1.67/10万,2014年发病率是2009年的1.14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72%,经χ2趋势性检验,发病率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χ2=11.55, P<0.01),见表2。

表1 沈阳市2009—2014年血液系统主要恶性肿瘤发病顺位(1/105)Table1 Incidence of major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in Shenyang, 2009-2014 (1/105)

2.3 发病率的性别比较

沈阳市新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男性204例,发病率为1.88/10万,标化率为0.76/10万;女性172例,发病率为1.53/10万,标化率为0.69/10万。经检验,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9, P>0.05),见表2。

表2 2009—2014年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 (1/105)Table2 Incidence of multiple myeloma in Shenyang,2009-2014 (1/105)

2.4 年龄分布及年龄别发病率

2009—2014年间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年龄最小为25岁(女),最大为87岁(女),中位发病年龄为62岁。发病多集中在50~79岁组,占全部发病人数的84.57%。发病率自45~岁组开始迅速上升,到60~岁组发病率为6.02/10万,达到一个高点;65~岁组发病率略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70~岁组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7.22/10万。70岁之前男女发病率差别不大,而70岁之后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见表3、图1。

2.5 年龄别发病率的时间变化

2009年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年龄最低为40~岁组,而到2014年发病年龄提前至25~岁组,提示发病有年轻化趋势。与2009年相比,各年龄组发病率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其中40~岁组,50~岁组,70~岁组随时间变化呈现上升趋势,50~岁组增长最为明显,发病率由1.82/10万上升到2.45/10万,增长了34.62%;而75岁以上人群随时间变化发病率有所下降,80~岁组下降最为明显,见表4。

表3 2009—2014年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年龄别发病率(1/105)Table3 Age-specific incidence of multiple myeloma in Shenyang, 2009-2014 (1/105)

图1 2009—2014年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年龄别发病率Figure1 Age-specific incidence of multiple myeloma in Shenyang, 2009-2014

3 讨论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不可治愈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多发溶骨性损害、贫血、感染、高钙血症、肾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6],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7]。本研究显示,2009—2014年期间,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为1.70/10万,标准化发病率为0.72/10万,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发病顺位为第3位,男、女发病顺位也均位列第3。女性发病顺位与上海市女性相同,而男性发病顺位则与上海市略不相同(上海市多发性骨髓瘤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排在第2位)[8]。此外,与2009年相比,2014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上升了14.38%,发病率的增长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因此要加强对多发性骨髓瘤的预防。

表4 2009—2014年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年龄别发病率变化情况 (1/105)Table4 Age-specific incidence of multiple myeloma in Shenyang, 2009-2014 (1/105)

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男性发病率为1.88/10万,标化率0.76/10万,女性发病率为1.53/10万,标化率为0.69/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与上海市[8]、广州市[9]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由于男性在社会角色中肩负的压力和暴露的危险因素往往高于女性所致,且男性在不良生活习惯方面(如吸烟、饮酒等)比女性多[10]。此外,根据年龄别发病率可知,70岁之后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提示70岁之后男性发病风险要远远大于女性,因此,这部分人群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点防治对象。

有研究显示,欧洲国家多发性骨髓瘤中位发病年龄为72岁[11],美国为69岁[12],本次研究结果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中位发病年龄为62岁,最低发病年龄2009年为40~岁组,到2014年则提前至25~岁组,提示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不仅平均发病年龄较低,而且发病年龄较早,出现年轻化趋势,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在年龄别发病率分析中,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率最低为25~岁组,从45~岁组开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快速升高,发病率最高是70~岁组,为7.22/10万。而且随着时间的变化,50~岁组、70~岁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50~岁组增长最为明显,6年间升高了34.62%。此外,50~74岁的人群占全部发病人数的74.20%,在对多发性骨髓瘤防治时,要对50~74岁的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加强该年龄段的预防。

综上所述,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但有年轻化的趋势。虽然发病率不高,但随时间变化呈现上升的趋势,要针对沈阳市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特征,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猜你喜欢
顺位骨髓瘤沈阳市
沈阳市盛京小学
辽宁教育(2023年5期)2023-03-28 12:07:24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辽宁教育(2022年24期)2022-12-28 05:36:48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骨髓瘤相关性肾轻链淀粉样变1例
武警医学(2018年10期)2018-11-06 07:04:40
微RNA-34a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音乐和家庭都是第一顺位!两者才是他要的“爵式人生”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