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模式下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的管理

2019-07-02 03:46张宇洲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EPC模式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摘要】EPC是指建设项目总承包的新型模式,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大多采用的模式之一,与传统的建筑项目承包模式相比较,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明显的优点,但同时,EPC模式建设项目造价也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对EPC承包模式的概念进行一定的阐述,对EPC模式下建设项目的造价风险因素和管理措施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EPC模式;工程造价;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一般情况下,EPC模式负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由于其施工时间长,项目较多等问题,工程造价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存在极大风险,影响项目的正常完成;同时在EPC模式下,施工、采购等环节可能会外包给其他单位,其成本难以控制,因此对其模式的风险和管理措施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1、EPC承包模式概述

EPC 是 Engineer(设计)、Procure(采购)、Construct(施工)的缩写,又被称为工程总承包模式,主要是指建筑总包方按照与业主达成的协议合同,严格按照合同办事。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费用、进度等问题负责。EPC模式可以高效落实项目设计,预算以及施工等方面的方案,同时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起到不断提升项目建设效果的作用。

2、EPC模式下建设项目造价风险因素

2.1决策阶段的问题及风险

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建设单位会委托相关咨询机构进行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进一步促进项目的完成。但由于总承包商前期经营力度不够,在建设单位开始招标后才开始着手准备投标资料等,错过了投资的最好阶段,而且投资预算已经完成,没有专业咨询,建设单位投资预算与实际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误差会给后期造价控制成本造成较大的麻烦和压力。

2.2招标阶段的问题及风险

EPC项目招标不同于传统项目的招标,其时间较短,如果总承包商在投标报价前期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对招标公文的研究不够透彻,或者在没有了解具体招标条件的前提下就开始进行方案设计,而且方案也没有与施工人员进行商讨,会造成超额预算的后果,同时,如果有些相关技术人员缺乏经营管理理念,造成预算不足,严重时还可能会造成无法中标的后果。

2.3设计阶段的问题及风险

设计阶段不仅对工程造价影响最大,也是EPC模式中很重要的阶段。在项目中标后,设计人员在不考虑造价情况的前提下,严格按照规范,采取较为保守的设计,会与许多方案进行经济性比较,设置较稳妥的保险系数,但是如果再不与后期施工结合紧凑,则会造成价格过高的风险。设计方案后期的更改会给工程项目造价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如材料品牌、材料规格、材料型号等。建设方如果对建设目标不清晰,往往会增加项目建设风险。

2.4施工阶段的问题及风险

施工也是很重要的阶段。我国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包括多种流程,每一种流程需要特定的技术和设备,如项目分包式,施工工艺相关的技术等。如果对其不重视,不进行合理的选择,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同时,施工人员工作范围窄,只进行思维性的判断,不及时与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对现场的变更情况把握不够准确,导致造价工程师在做预算时,增加施工成本。

2.5竣工阶段的问题及風险

作为EPC项目的收尾阶段,建设主体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验收,对项目进行转移并开始运行。竣工阶段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风险:(1)质量风险,在将项目进行转移时,由于建设方没有严格把关,导致有问题的项目成功通过验收。(2)履行合同额风险,在预期工期过短或者由于开工延长等情况,导致费用超过预算范围,会引起双方在结算过程中发生争执。

3、基于EPC模式下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管理措施

3.1决策和设计风险控制

在进行决策时,可以先设计目标,对项目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对项目进行优化,选择最优的方案,并对最优方案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对项目的投资进行预算估测,严格把关项目投资。在设计阶段,明确设计意图,避免出现合同纠纷,仔细审查招标文件,确认标准,以免出现偏差。在施工设计图方面,要及时与施工设计人员进行沟通,以免设计变更带来的损失。

3.2项目造价风险控制

EPC项目合同是建设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确定建设方和总承包方权利义务的总依据。所以,在选择项目合同模式时,需要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总承包方的技术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合同模式。注意,在制定合同时,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1)合理分配风险承担规则,避免让总承包方承担过多的风险,导致工程造价的增加;或者是发生高风险的事件,导致项目工程的时间延长,影响项目进展。(2)考虑合同的执行成本和总承包方的激励作用,促进选择与目标一致的行为,同时,避免项目建设出现超出投资、工期,以及工程质量标准下降的现象。

3.3设计变更风险控制

在EPC模式中,可以优先在合同条款中设置一些附加款项,如:规定总承包方制定工程开展过程中的标准规则,来对总承包方的行为进行限制。再如:开展鼓励承包方条约,制定奖励性条约,这种条约的制定和运用有助于降低成本、加快进程。监管部门的施工人员也应该严格把关,为项目的建设进展提供良好的优质环境。这种模式的开展节省了项目的时间,同时还对项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3.4竣工验收阶段风险控制

EPC模式运行过程中,监督机制主要分为两种:过程管控和事后监督管控。过程管控主要依靠监理工程师,日常现场代表,政府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对现场的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管制,主要依据的是相关合同条约。而事后监督控制管理模式主要依靠竣工验收标准设置,双方在条约中关于工程项目质量的奖惩条件,以及违约条款下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两种制度对于竣工验收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结语:

总之,EPC模式在现代工程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逐渐成为工程项目建设行业的主流承包模式,能够清晰认识到项目工程造价所面临的风险以及对风险进行管理的措施,对于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影响。总承包方对于项目进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要进行严格的风险防范。同时,相关工作人员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更为严格的把关,不断学习相关技术技能。公司应加大人才培养,为建筑企业的切身利益发挥保障作用,进一步推进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南.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EPC总承包的工程造价控制[J].工程技研究,2018(8):10-11. [2]张鸿.浅析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和成本控制[J].智能城市,2018,4(5):61.

[3]赵伟.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业主的风险管理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2(5).

作者简介:

张宇洲,中国航空国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北京。

猜你喜欢
EPC模式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EPC模式下管理工时统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试论EPC模式下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费用控制
浅谈EPC模式下如何有效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控制方法
户外俱乐部活动的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
油田EPC模式下总承包工程结算的重点分析
简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