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对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的情境设计小招

2019-07-02 11:14易理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8期
关键词:政党中国共产党情境

易理文

沧海桑田,时代巨变,旧社会及改革开放以前的见证大多要去博物馆和纪念馆里寻找了,00后的孩子不能深刻体会到以前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建设的复杂性。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作为一种情感倾向和心理归属,要融进血脉骨髓,如何设计鲜明的社会情境,让00后的学子能走心?

为此我认为,要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一、用“诗情画意”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解读好中国共产党的理念

在表明政治倾向时,教师必须把自己对党的深厚情感植入课堂,课堂才能“活”起来、“动”起来,才能展现中国共产党的魅力。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利益”时,在《浏阳河》背景音乐里深情读毛泽东的“三念叨”(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回忆着毛泽东的“大义别亲”:朝鲜燃起战火时,是你带头把自己的长子毛岸英送到前线,饱含深情地说“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子!”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是你连年幼的女儿也不让与自己一起用餐,哪怕卫生长给包小饼干也遭到严肃批评,还振振有词说“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女儿!”

我也常精选好歌或借助视频赋予课堂“深情”。在分析党和人民关系时,播放习近平湖南十八洞村扶贫的工作情景,习“大大”和彭”麻麻”都是立场坚定的,反复强调“扶困脱贫一个也不能少”,“党和人民的关系就好比舟和水的关系,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给了我们无比的安定感。此时若耳畔响起建党90周年的纪念晚会上彭丽媛深情演唱的《江山》,能让人久久回味。在剖析党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时,节选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片段,“无论你身在何处,祖国都是你的坚强后盾。有一种速度叫中国救援,有一种感动叫祖国带我回家,有一种骄傲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幸运叫我是中国人,有一种安全感叫我是中国人。”这一段让师生们肃然起敬,自觉担当起坚定维护国家形象,维护党中央权威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二、培养政治认同方面,情境设计采用比较分析方式,收效明显

如通过建国三种方案的对比,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比,中国共产党内部左倾右倾势力斗争的对比,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关于我国政党制度的政治认同培养时,可以采用过去现在对比(旧社会和新中国)、中外对比(中国共产党和西方多党制)、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对比、新旧角色对比(作为革命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他评自评对比(西方媒体评价和中国媒体评价)等等。”

对比时,分析越具体越好,双方反差越大越好。例如分析中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时,除了用表格對比二者的不同,还使用了不同媒体的采访报道:西方的政党好比“政党有限公司”,因出于维护各自集团利益的需要,互相攻讦、拆台、打压是常事。不同政党上台执政时,国家政策不断“翻烧饼”,造成资源巨大损耗、持续发展停滞、民怨载道。看似全民选举,实则政党争夺,而在社会主义中国的治理体系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正如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说:“中国在为下一代制定五年规划之时,美国只在为下一届选举规划。”当西方国家的政党还在搞“拳击赛”时,中国共产党却在进行“接力赛”。用媒体人鲜活犀利的语言对比使得学生感触深刻了许多。

再如:在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时,我引出了本是中国模仿对象的苏联。1990年6月,前苏联国内《西伯利亚报》曾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当人们被问及“苏共代表谁的利益”时,回答结果是7%代表普通人民利益,4%代表工人利益,11%代表苏联共产党利益,85%代表苏联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利益。请从这组数据入手分析“苏联为什么分崩离析?”而中国共产党尤其是自十八大以来,一手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狠刹歪风邪气、官场陋习,治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腐败”“舞台上的奢华”“会所中的歪风”等,“打虎”“拍蝇”“猎狐”报道频占国内外舆论头条;另一手在奔忙于扶贫攻坚战,从全国选派的19.5万名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实现每分钟要脱贫约二十人,2020年彻底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曾对世界主要国家领导人形象进行全球公众调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都排名第一。这组鲜明对比,直白地告诉了我们:谁抛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谁就给自己挖好了葬埋坑。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要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情境设计要尽可能呈现观点立场多样、价值观多元化

情境设计越丰富越复杂,呈现重重趋避冲突时,越有利于学生学会复杂环境下理性分析,区分主流与支流、部分与整体,看透现象与本质,正视主观与客观,权衡长远与眼前、得与失、利与弊,从而具备更高的辨析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摆脱人生的惶恐迟疑与纠结,提高政治定力。

例如:在如何坚定党的核心地位问题上,自设了这样的情境:自古以来江山易攻难守。1945年,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西方媒体也断定,中国在一党执政的条件下,“权力与腐败的公理”(意即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在中国共产党这里屡试不爽。这是现象还是规律?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可以打破吗?

总之,作为思想政治课,设计好的情境是至关重要的。情境设计既要“上有情怀”,又要“下接地气”。从真实生活情境取材,加工后具备典型性、开放性、启发性,吸引学生关注情境世界,去思考探寻。让学生在情境的诱导下做课堂的主人,有不同的话要说,有地方说话,通过学生能动的地参与,推动学生成为课堂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不仅有温度(学生活跃),还能有深度(学生深思),这样的课堂才能走心。从而无论我们学子走多远,都会出现“他邦夜夜家国梦,天涯朝朝总相思”。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奕聪中学)

猜你喜欢
政党中国共产党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