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188-02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及精心组织下,师院教师骨干培训班如期在华师举行,作为普通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的普通一员,我既兴奋又倍感压力。兴奋的是有幸能去华师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科研及服务地方的理念及方式方法,感到压力的是感觉身上的责任及重担,能否取到“真经”,能否实现校领导的初衷。
一、华师行,为学院发展凝心聚力
在华东师范大学十天里,骨干培训班培训课程可谓是丰富多彩,既有课程及专业建设培训,又有团队协作素质拓展训练;既有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又有爱国主义教育参观——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及陈云故居;既有理论教学,也有分组讨论实践。通过十几天的培训,自己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理论,教学理念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特色专业建设上收获最大,知道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自身优势等方面凝练专业特色。
二、师院“四心”,建设高水平新型民族师范大学
1.教育教学心
教学是高校的第一要务,是培养学生质量的生命线。教学首先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应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应该有系统性,整体性,大局观,所有教师都应该清楚,大学某一专业的培养的目标是什么?我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和其他课程有什么样的联系?只有了解这些,我们才能确定如何教授内容?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也可以这样说,“传的是知识,授的是技能,思考的技能,解决问题的技能”。其次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只是书本知识,更多的是教学生思维方式方法,更多的是教授学生如何学习,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应以有理论深度,实践深度。这就要求教师有着深厚功底和渊博的知识。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应主动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结合师资状况,学生生源,先进教学手段等一系列问题,一定要抓住教学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学院教育教学目的,形成学生爱学,善学,乐学,享学,教师愿教,乐教,善教,享教的良好氛围。教学的核心就是“怎么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
2.科学研究心
教学及科研是高校最核心的工作,教学是高校立校及生存的根本,而科研是强校之本。首先是科研氛围,科研不是哪一位老师的事情,是全体教师的职责所在,科研需要团队协作,要有人人做科研,人人享收益的共识。其次多写课题,科研是需要经费的,所以要多写课题,写各级各类课题。再次是要有做科研的决心和毅力,科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时间坚持,更需要付出艰辛,耐得住寂寞。然后要有科研的信心,发高质量文章(SCI,特别是top10论文)。最后科研平台建设,建设有特色、迎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平台。比如产学研基地,工程中心,特色团队等。
3.服务地方心
科研不仅是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工程应用研究,要结合地方经济需求,特别是当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难题,解决政府和企业的难题,做政府和企业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为此,我们要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文化产品的社会应用。开发更多的文化产品及科技成果,来回报社会对学校的支持和认可。
4.文化传承心
我校作为民族地区的民族师院学院,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传承更是高校发展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一方面民族文化传承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增加知识与技能、影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培养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及对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促进民族文化的心理传承、促进民族文化的保存、積淀和选择以及对民族文化传承质量和水平的制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产物,又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动因;民族文化传承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又服务于教育的目标。
三、五抓五比,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
实现师院“四心”,要“五抓五比”,抓师德教育,抓学生德育教育,比师德,比德育教育,更重要的是比德育效果;抓教学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比教学效果,比学生满意度,社会满意度;抓科学研究,抓高质量科研,比科研强校贡献;抓服务地方经济及社会,抓科技成果的转化,比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抓弘扬民族文化,抓文化传承建设,比文化产品,比文化对社会影响。
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任何问题的解决首先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新思维方式改变是新时代大学教育的必然要求,这是新解放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解决黔南师院发展的问题,要结合师院实际,综合考虑师院的历史、人员结构、学科发展现状、区域地位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等要素,来确定黔南师院的办学定位及发展目标。黔南师院定位是教学型大学,主要目标是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华师行是手段,是方式方法,作为师院人,一定要记得华师行的目的和初衷,师院心才是目的,才是我们的初衷,才是我们的归宿。结合所学知识,在二级学院的教学改革及专业改革中践行最新学科及专业建设理论。这才是我们师院人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