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许承才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209-01
跆拳道运动作为一项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其练习者众多。在世界范围内,有182个国家6000万余人参与到此项运动中来,在我国,非专业的爱好者达到100万人以上,并且还在不断增加。然而针对这一庞大群体的教学研究报道还十分稀少,以往的体育教学多采用的是 “教师讲解、示范,教师带学生”的相对封闭的教学方法这一模式。这种方法使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本人通过长时间的跆拳道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认为在针对小学生跆拳道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融入审美、爱国等情感因素,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情感与兴趣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培养。所谓体育兴趣,是指学生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体育兴趣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次数),它能把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和注意与具体的体育活动紧密地练习起来,促使他们对体育活动倾注时间和精力;它也是学生乐于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观意向的表现,是学生体育活动主观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标志。小学生跆拳道练习者在学习跆拳道专项技术初期,由于动作处于泛化阶段,出现错误较多,并且多次重复枯燥的基本技术训练,容易出现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的波动。本人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成果进行对比,发现兴趣和情感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并对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进行分析,使跆拳道情感和兴趣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建设路小学五年级三班和四班学生。
1.2研究方法
实验组50名(五年级三班学生),在对其教学过程中加入兴趣引导、专项游戏、定期发放相关资料等手段。对照组50名(五年级四班学生),采用传统跆拳道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为主。两组学生的训练条件、课时数相同。三个月后对其进行跆拳道专项理论、步法、腿法、品势和素质考查评分,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1.3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国际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 15.0对每一组数据样本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X±SD)表示。并对其进行P值检验,水平差异不显著为P>0.05,显著性水平为P<0.05,非常显著性变化为P<0.1。
2.实验结果
2.1学员基本情况(见表1)
由表1可见,本研究选取的对象均无任何训练基础,完全处于同一学习水平;经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其年龄不具备差异性(P>0.05),可排除因年龄不同造成理解、接受能力的区别。
2.2学员参与训练情况(见表2)
从表2可见,实验班较对照班全勤率有所升高(P<0.05)。
2.3教学效果考查结果(见表3)
由表3可见,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各项考查内容得分均有明显提高,并且总分提高显著(P<0.01)。
3.分析与讨论
从实验结果来看,完全处于同等水平和条件的两组学生,通过相同时间(三个月)的跆拳道运动学习,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方式不同,其学习效果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差异。针对实验组进行了大量情感和兴趣的引导,如:课内穿插节奏伴奏步法练习、游戏、小组合作与评价和半接触实战环节、课后发放运动相关资料、通过E-Mail给学生传发跆拳道比赛视频和跆拳道主题电影、反复强调跆拳道运动的精神、哲学和艺术内涵、定期开展小型竞赛等。启发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反复强调跆拳道运动对于道德品质和心灵力量发展的相互作用,教导学生达到自控力、自信心、自律性和耐心等品质的提升,从而使小学生能够自觉克服自身惰性、不良天气、轻微身体不适等客观因素,尽可能按时保质参与训练。
情感和兴趣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意色彩,这种情意色彩渗透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尤其在小型竞赛和小组合作与评价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小组之间则是相互竞争的关系。在合作性的情境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获得成功,小组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的关系,是一种利己利人的学习情境。在运动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尤其如此,由于体育比赛和游戏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性,深受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适当安排游戏和教学比赛,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增加趣味情境,对调动学生的热情可起到积极作用,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