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海玲
【基金項目】青岛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生物学科“活动·感悟”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编号:QJK135D720。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175-01
一、实施“活动·感悟”教学模式的现实背景
(一)新课程的实施期待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2011年《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二)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的特点呼唤教学模式的创新
生物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凸显重要概念”,概念是建立在事实感知基础上的,以往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不利于生物概念的理解和构建。因此,需要一种适合概念教学的教学模式来创新我们的课堂。
(三)我区生物教学现状急需新型教学模式的实施
为了寻求有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我们选取了我区4所学校的部分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座谈,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从问卷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概念的表面,理解不深。课堂上教师以讲授为主,因此,综合20多年的生物教育教学实践,在“做中学”的理论指导下,我们提出了“初中生物学科‘活动·感悟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尽快改革我区生物课堂。
二、“活动·感悟”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内涵
(一)“活动·感悟”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杜威批判传统教育的“书本中心”出发,提出了“做中学”理论,他要求以各种活动取代传统的教材,强调学生个人有直接主观经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过程。
(二)“活动·感悟”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活动”活动包括内隐性活动和外显性活动两种,看得见的肢体活动是外显性活动,思维活动和主体意识活动为内隐性活动。外显性活动激活内隐性活动。所谓“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
初中生物“活动·感悟”教学模式是指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知识、能力、素养多方面的发展为目标,通过丰富多彩的具有自主性、实践性、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生物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感悟解决问题的方法,感悟生命之美,感悟自然界的神奇和伟大,增强探索自然、爱护自然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施“活动·感悟”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
(一)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
课题立项后,组织课题组老师设计了问卷,以实验学校的学生、教师为普查对象,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课题缺乏活力的原因,了解学生对生物课堂兴趣点。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更新教学理念,组织课题组教师进行“建构主义”“做中学”理论进行学习。
(二)第二阶段:课题研究实施
课题组老师通过文献研究,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活动教学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支撑,模式建构,初步构建了“活动·感悟”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确立了初中生物“活动·感悟”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流程为“三阶段五环节”。然后在实验学校展开了“2备2讲3议”的行动研究法,对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的实施进行细化与完善。形成了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强的“活动·感悟”课型的教学模式。
(三)第三阶段:课题推广、优化阶段
教学模式的研究初步完成后,我们在黄岛区首先召开了在开展“活力课堂”展示活动研讨会,由课题组织的老师上“示范课”,利用市级城乡交流课的机会,我们将推选出的标兵,推到青岛市进行交流,并10多次邀请专家来我区指导,进一步升华了“活动·感悟”教学模式的理性认识。
四、研究成果主要内容
(一)研究总结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感悟”教学模式
我们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完善,经过3年的行动研究,目前“活动·感悟”教学模式构建初见成效。
初中生物“活动·感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包括“三阶段,五环节”。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教师需要从贴近生活性、彰显时代性、突出学科性、体现趣味性等四个方面入手创设生动的情景,定向激趣,并且出示本节学习目标。(2)提供素材,设置活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将这些材料加工成趣味活动,制定活动步骤和引导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激活思维,合作探究,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3)搭建平台,引导交流:老师把握住学生在诸多感性体验后渴望分享的时机,给学生搭建交流分享的平台,分享探究知识方面的收获。(4)回顾梳理,指导归纳:教师引领学生对前面学生的探究进行梳理、点评、总结、归纳。(5)精选练习,实践应用:本环节重在创设一定的新情境进行应用,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和帮助,修正错点、弥补弱点。
(二)研究梳理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策略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主张“在劳力上劳心”意思就是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才能发现问题,引发思考。我们在研究文献中思考、在实践中完善,结出适合初中生物教学的8种活动策略。
(三)开发实施了适合“活动·感悟”的科学评价体系
评价是学生持续保持学习探究热情必不可少的动力。我们在课堂实践中总结了“活动·感悟”的科学评价体系,1.是学生的“三动”评价策略;2.是教师的“明星教师”评价策略;3.是学生的“三结合”评价策略。
五、研究的反思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对活动的需要几乎比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在“活动·感悟”教学法课题研究的实践中也证明,有效的活动能帮助学生经历多元的体验,积累多元的经验,最终实现知识有意义的构建和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但是,活动中一定要注意教师的有效指导,如活动前充分的准备;活动步骤和目的明确的要求;活动中对学生的行为密切的关注,并及时的点拨;活动后展示平台的搭建,有意识的质疑、追问,激活学生思维;等等,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