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育中孝文化的渗透

2019-07-02 09:14熊雪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传播途径孝文化

熊雪莲

【摘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局势,很多家长认为提升孩子的智力技能方面应该是最重要的,认为孩子学习好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在传承孝文化的过程中,家庭的地位已日趋沦陷。本文围绕如何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孝文化,使其能够根植于中学生脑中,推动孝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育  孝文化  传播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47-02

一、中学生孝文化理念缺失原因

(一)家庭环境影响

社会物质条件的日益丰富,家庭中的子女处于衣食无忧的状态,衣食住行家长全部都安排妥当,吃苦教育、挫折教育的缺失,使得孩子们错失了很多自我锻炼与培养的机会,严重缺乏动手操作以及自理能力,面对困难和挫折选择逃避或者束手无措、更甚者会选择自杀。家庭溺爱氛围使得孩子觉得家长为其安排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毫无感恩意识,根本就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二)社会环境影响

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人们急切渴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判断能力并不是很强的中学生受到很多不健康思想的侵扰,影响着学习和生活,不尊敬师长、不孝敬父母的现象屡见不鲜。随着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许多中学生沉迷颓废于虚幻的网络游戏而无法自拔,面对家长的苦口婆心,恶语相向甚至拳打脚踢。许多不健康的理念以及网络信息,导致了孝文化在中学生思想中的淡漠。

(三)学校教育缺失

目前学校评价机制仍然以分数为主,并没有将德育作为一个衡量标准,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的情感培养,以及缺乏孝文化在学校中的渗透实践。另外在德育教育内容中,教育内容较为笼统,偏重于个人品德以及理想信念的教育,有关孝文化的相关教育较少,受应试教育影响,没有将孝道作为考评学生的依据。

二、中学语文教育中孝文化的渗透

(一)通过教材强化孝文化教育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最重要的渠道,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优势对其进行孝文化教育,通过整合教材中蕴含的孝文化内容,通过强化渗透,使得学生可以理解孝心于感恩的可貴,受到孝文化的熏陶和洗礼,深切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从而由心底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孝文化的元素,对学生开展综合专题性教育,可以使其感受孝文化的强烈震撼。

(二)加强孝文化落实力度

首先可以通过诵读经典,领悟孝文化中蕴含的人生真谛。例如通过印发《孝经》、《三字经》、《弟子规》等孝文化读本,在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以及落实其中蕴含的孝文化,使其明白孝文化的前提是感恩,是要用实际行动对父母情感付出的一种自觉性回报行为。其次可以在校园文化中侧重孝文化的弘扬,创建孝文化宣传氛围,可以通过学校的楼道、墙壁、宣传牌、黑板报以及校内通网络平台等,对孝文化的寓意进行深度推广和宣传,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转变思想。

(三)促进孝行的实施

1.培养孝敬父母理念。孝文化理念认可以后,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体验,从而激发自己报答父母的动机与决心。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尝试使其与父母进行换位思考,充分走进父母的情感世界,站在父母的角度体会对于子女的诉求,同时要反思自己站在子女角度时的言行举止,是否可以与父母的诉求契合。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文内容确立相关专题,或者可以让学生观察父母一天的工作过程并进行记录与感受,在父亲节、母亲节或者重阳节等节日,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孝文化理念,为孝行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强化孝文化实践。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家中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辛劳,并且要加强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使其真正领悟感恩的真谛。例如可通过为父母唱一首生日歌,为父母洗脚、为刚下班的父母递上一杯热茶、吃完饭主动洗碗、为老人捶背等活动,从日常的生活细节中使孝文化理念自觉转化为行动。

3.升华孝文化理念。中华民族孝文化并不是狭隘的以家庭为单位的爱,其真正目的是以孝文化传播为辐射点,将孝敬自己父母进行发扬光大,从而形成对长辈、对国家以及社会的感恩,孝文化理念贯穿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可以让中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敬老院、军队,开展志愿者活动,在敬老院为老人洗涤、整理和打扫,为其进行演出和送上美好祝福;走进社区为奋战在一线的人员献上热茶以及慰问演出;走进军队进行歌咏比赛,使其感受军人的敢于奉献的情怀等活动,加深学生报效祖国与社会的念头,将孝文化升华为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高尚道德情怀。

三、结论

综上,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孝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中学语文教育中进行灌输与渗透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每个中国人都是孝文化的主体参与者,中学语文教育中孝文化的渗透,是在为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奠定基础,防止不良思想的侵袭,同时也是对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卜廷才,沈玉成.《陈情表》“孝”之科学解读及孝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语文知识.2015(05).

[2]陈友.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孝”文化教育的探索[J].中学教学参考.2016(12).

猜你喜欢
传播途径孝文化
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源自何处
警惕环境恶化的新因素
新媒体背景下的影视传播途径及传播特点分析
传统文化视角下把握 “孝文化” 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