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吉 夏璇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载着课程育人的重要责任。采取精选案例、凝练金句、创新方法等方式,将有助于通过隐性的、活泼的方式傳播心理健康知识和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育人
【项目来源】湖南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的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0-0053-02
青年学生承担着成长成才的使命担当,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大任务。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课程育人”的要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同样承担着立德树人和课程育人的重要使命。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
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16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从此,心理健康教育就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大局中。2016年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首次将心理咨询老师纳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中,2017年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心理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之一,2018年7月,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结合实际,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规范课程设置,对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课,大力倡导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和辅修课程,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是心理育人的主阵地,承载着课程育人的重要责任,是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高级专门人才,发挥育人功能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应当不断明晰和提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各环节,发挥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育心与育德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取向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具有乐观自信、乐于表现自我、坚守信用、自主意识强、勇于竞争的等个性特征。他们拥有较多知识积累,易于接受新知识。但在生活中有时会表现出过于自信、情绪不够稳定,易受周边环境影响、心理承压能力较低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方面教授心理调节的方法技能,一方面也在塑造着学生的价值观,具有明显的价值引导作用。例如自我意识,强调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提升自我;压力管理与应对,强调面对挫折不放弃,面对压力善应对;人际交往,强调理解人际交往的特点,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最终是为了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的可行性
高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但是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效果并不明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手段多样,情境表演、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体验式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爱,能够用心理的、隐性的、活泼的方式替代说教和灌输式的教育,“于无声处听惊雷”。因此,具有“课程育人”的可行性。例如,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自我体验等方式开展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之间连续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时随地引导学生做人做事,真正实现显性思政教育(思政课程)与隐性思政教育(课程思政)融会贯通。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育人”的具体措施
(一)精选案例,暗示引导塑品格
19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克里斯托弗通过专业研究提出案例教学法[1],被学术界界定为一种成功、有效的教育方法。随后案例教学法被引入教学实践过程中,目前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常用方法之一。
案例教学中,所选取案例应该与课程内容相符,既符合心理学的专业要求,又有价值引领功能,可以总结为三个字——正、贴、导。“正”是指案例既符合心理学的专业要求,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猎奇倾向,用一些不常见的轰动性恶性事件作为案例来吸引眼球,忽视了背后的价值取向。因此,案例应该以传播正能量为主,如果要列举负性案例,应该加强分析和引导。 “贴”是指案例应该反映当下热点,具有新鲜感和时代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导”是指案例教学中应该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用《大学生学习》这章来举例,其一,播放视频《读书永无毕业》,引导学生讨论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其二,举例用扎克伯格如何管理时间,和本校一个班8名同学考研7名上线6名考上985高校的真实故事,诠释了自主学习精神,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学习状况。其三,介绍鼓励极具创造力的大学生而设立的“罗德奖学金”,要求学生查找2016年以来获奖的中国大学生的故事并进行小组汇报,鼓励学生创新学习。最终引出本章的金句:“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为梦想插上翅膀!”
(二)凝练金句,简短有力划重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一定专业性[2],使用的教材往往也较为严谨,常见的长篇大论式的课堂灌输效果很有限,尤其在概念比较枯燥晦涩,内容比较抽象时,单纯的讲授更加难以记忆。因此,通过简短有力、形象生动的词语来传达主题,将有利于更好地记忆和理解。习主席就非常善于用简单的话表达最深的道理,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就说过:“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这样的金句让人记忆深刻。
首先,为每个章节设计了一个主标题,例如,大学生压力与挫折这章是“逆风飛扬”,大学生情绪管理这章是“走出情绪的迷宫”,大学生常见精神障碍的求助与防治这章加上“心若向阳 无畏风雨”,充分起到了点题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其次,在每章结尾进行拔高,凝练一句“金句”作为总结。大学生生涯发展可以提出“规划好航线,你将看到最美的风景”;大学生压力应对可以提出“没有压力,就没有成长”;大学生恋爱可以提出“做更好的自己,才能遇到更好的爱情”,起到点睛的作用。这样“金句”容易记忆,通过简短而有力的表达进行价值引领,实现育心与育德齐并进。
(三)创新方法,体验入心强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直接介入学生的心理世界,是以大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因此,应该用心理的、隐性的、活泼的方式替代说教和灌输式的教育,强化体验式和情境式教学。
通过角色扮演、脑力激荡等方法,精心创设一种适宜的情境和情感氛围,学生以自主独立的方式认识思考并体验感悟周围世界。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从积极的角度探讨、交流并分享体验,从而提升认识并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通过体态语言情境、问答讨论情境、角色扮演情境、电教媒体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直观呈现情境、游戏的情境、竞赛的情境等方法加深学生的投入和领悟。例如,为了提升大一新生坚毅的品质,配合《大学生压力与挫折》的理论讲授,设计了“提升grit力”的心理活动课,Grit被定义为“向着长期的目标,坚持自己的激情,即便历经失败,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心理活动课通过“跨越大山”、“细嚼失败”等体验性活动,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面对失败的感受,继续通过“正性事件强化”、“放松训练与想象”、“书写和身体练习”促进对归因方式的认识,最后进行应对挫折行为训练,来让学生有意识地培养坚毅品质。活动是体验的载体,教师应陪伴学生,进行相应的价值引导,完成总结和提升,避免活动仅停留表面。
总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抓住课程教学的主阵地,承担课程育人的重要责任。
参考文献:
[1]Roger S.Pressman.软件工程:实践者的研究方法[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徐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契合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 2019(1):73-77.
作者简介:
戴吉(1976-),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商学院副教授,应用心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