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语言的跨文化表达对比

2019-07-02 04:42李泓颖
祖国 2019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流多元化

关键词:旅游语言   跨文化交流   多元化

世界旅游组织对于旅游的定义是beyond the common perception of tourism as being limited to holiday activity only(不仅仅是节假日的感知),并被理解为traveling to and staying in places outside their usual environment for not more than one consecutive year for leisure and not less than 24 hours, business and other purposes(呆在他们习以为常的环境以外的地方连续不超过一年,不少于24小时,其目的为休闲,商业和其他的活动)[1]。

旅游业主要是服务于娱乐或商务的旅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的理论和实践,跨文化的体验,吸引、容纳和招待游客的业务,国际文化的交流以及旅游的周边业务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2]。特别是跨境旅游和涉外旅游,由于大文化背景的风俗的不同,国家与国家的交流,最基本的信息传达也需要通过文字的方式来实现[3][4]。

涉外旅游和跨境旅游可以说是其中一项无法避免与文字翻译产生联系的国际性的交流活动。国际旅游业对一个国家(特别是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国家)的收支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

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底,旅游业受到2000年代末经济衰退的严重影响,经济增长放缓,H1N1流感病毒[4][5]爆发,但缓慢复苏。国际旅游收入(旅游项收支)增长到2011年的1.03万亿美元,对应于2010年,实际增长3.8%。国际旅游客流量2012年首次超过全球10亿人次。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旅游英语的翻译方式也是国家重视的问题[5][6],如果准确,有效的对旅游词、旅游景点名称、传统文化翻译,并且容易跨文化的意识和中国标签的元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英语旅游文本的句式特点

由于中西方不同的人文习惯和认识事物的方式,导致了在表达习惯、语句特点、断句方式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国外当一个导游给观光者引导景点的时候,更多的会加入幽默,轻松的元素,喜欢加入俚语的表达,同时尽量避免使用专业的词汇,转而使用比较通俗易懂并且风趣幽默的表达。比如一个介绍巴黎卢浮宫蒙娜丽莎像的对话:

Tourist: It would be so cool if I could meet her there. I dont think Im good enough, though.

Guide: Give it a shot! Youll never know.

翻译如下:

游客: 要是我能够与她(蒙娜丽莎)相遇的话会有多好。但我不认为自己够好。

导游: 试试看啊!没试怎么会知道!

这里的Give it a shot 和 Youll never know就是非常具有美式风格的表达,导游会把自己的幽默感,通过语言的传达,表述给游客,让游客对其有亲切的感觉,从而使整个行程更加轻松自在。同时这类表达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外国游客,对美式幽默不理解,就对导致冷场或者不明白导游要表达的意思,在信息的传递上面,涉及到对外旅游,就会存在信息误导或者混淆理解的情况。

同样的,他们在介绍某些知名的历史人物的时候,也喜欢用一些不同寻常的表达方式,比如Big Wig(大假发)就是表示某个特定领域的大佬,在某个领域中举足轻重的人。其原因是在十八世纪的时候,只有最重要的政治人物才可以戴最大的假发,因此国外可以称呼某些影响力强的人为Big Wig。同样的,big shot也是表示大人物的意思。shot是表示开枪,big shot字面意思是好枪法,这个词来源于帮派,因此有一定的贬低意味。

二、中文旅游文本的句式特点

我国的导游词目前来说,比较规矩,注重节奏,很少有跳脱到导游词以外的信息传递。其优点是准确无漏的将景点所展示的信息传递给观光者,比如一段旅游词:

聊城古称东昌府,位于山东省西部,黄河下游。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人口566万。聊城处于京九铁路与济邯铁路,济聊馆高速公路的交汇点上,是呼南应北,承东接西的重要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从聊城一个小时可以到达济南国际机场,四小时到达青岛港,实现了一个小时上天,四个小时下海的战略目标。

这是一段标准的景点介绍的旅游词,这类的旅游词能详细并且快速把信息传达到位,但是给旅游者的感觉却是比较生硬,不够生动。这段旅游词以数据的方式总结了聊城的信息,从面积到人口,从交通到政策,采用的非常传统的表达,这类方式是比较适合以文本的形式发放给旅游者,但若是在交流上面,略显生硬。

在对景点描述的时候,由于我国的历史渊源,因此很多古建筑有着非常独特的名字,比如天坛,武侯祠等。这类的文字在我们国人眼里是非常熟悉,蕴含了足够的文化底蕴。但是对于外国游客来说,若通过音译,信息的传导就完全失去了意义;若通过意译,就失去了中国文化传输的韵味。

三、结语

本文阐述列举了英文和中文在旅游表达方面的特点,分析了优势和劣势。旅游语言的表达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快速的传递信息的同时,能够将本国的文化、特色、热点同时输出。在不改变本国景观、人文的基础上,巧妙的找到跨文化视角下的交流功效,于文化內涵和用户接受体验中寻找到一个平衡。笔者认为,未来旅游语言的表达方式是应该往多元化、平衡化发展,以提高旅游语言表达的可靠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UNWTO technical manual: Collection of Tourism Expenditure Statistic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1995.

[2]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6:343-344.

[3]古今明.英汉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7-9.

[4]孙瑞梅.当前翻译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外国语,1998,(02):29-33.

[5]王欣媛.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运用[J].校园英语,2016,(05):194-195

[6]韩珊珊.旅游景点英语翻译过程中跨文化意识的应用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7,(01):90-92.

(作者简介:李泓颖,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2016级旅游英语1601,研究方向:成都自媒体旅游开发。)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流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跨文化交流中的商务英语语用学能力培养探析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