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凯
关键词:“三全”育人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人人对健康都有了一定的新认识,大家对健康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对于何为健康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其也作了充分的阐述。他們认为,健康应该包括“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还有良好的对于社会的适应与认可。近几年来,大学生对身体健康非常关注,主要体现为他们经常性地参加体育活动,如篮球、足球、游泳等。但网络社会的到来,大学生对于心理方面的认识,不太关注。因此,全面促进大学生的身体与心理健康都十分有必要。前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健康的重要性。他强调,大学生一定要注意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教育的基础。大学的教育工作者可结合“三全”模式,积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的相关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发展心理健康课程设置。各高校要规范教育和心理咨询、其他精神卫生服务方面问题,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三全”模式这个想法已经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其内涵已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不断丰富与完善的历程。它仍然在不断地被丰富着。“三全”模式旨在培养全员,全程教育,全方位育人,这一理念中含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观点。
(一)“三全”模式的内涵
“三全”育人不是一个新思想,很早就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但真正提出确切的概念是在2005年的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思想、新举措,是党中央在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三全”育人。所谓“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简称。“三全育人”它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应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体来说,高校的所有员工都有教育的权利,教育的全过程包括学生的入学开始从毕业的整个教育过程。高校教师要应用各种教育载体,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教育形式,丰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过程。"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践行“三全”模式的意义
“三全”模式的提出和运行它不仅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同时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三全”模式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也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近几年来,国际、国内发展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一定的挑战。在新时代,“三全”的教育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教育意义。
虽然网络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但部分大学生若心理意志不够坚定也孕育着一定的危害性,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沉迷上网会令大学生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学会逃避现实;一些网络色情、暴力等邪恶的想法也将侵蚀大学生的心理。再加上互联网上,若遇到西方敌对分子、拜金主义等各种不良思潮,就会严重挑战大学生的价值观。实践“三全”的模式,这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教育意义。“三全”的模式是通过所有成员的努力加强对学生的全程教育,这有利于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深化开展教育职责。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有利于大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处理各种错误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会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抵制腐蚀思潮的影响。
高校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主体,在教育中,能够主动地承担心理健康教育责任,为社会培养心理高素质的人才,在当前的三全育人的理念指导下,整个教育体制按照全员参与、全程关注、全方位实施的要求,深入贯彻这一理念,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一)有效安排精准帮扶,实现全过程育人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高校必须在前期做好准备,根据实际情况,解决学生的基本困难,并消除学生在萌芽的心理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制定精确的心理辅助。建议高校有关教师可以按“三全”理念,设计一系列具体的工作措施,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彻底减轻学生的实际困难和各种压力。在精准帮扶过程中,明确地识别不同的类型心理问题的学生,每学期事先要对每种类型的困难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鉴定,根据问题提出具体的帮助措施,根据主要的心理问题的类型,确定心理辅助的范围。实施大学生心理问题精准帮扶,要求全员参与,全过程进行帮扶,建立一对一的帮扶机制,每一位教师都要有一定的帮助对象;同时,它也可以找出一些优秀的学生作为帮手,让更多的学生能走出困难。
(二)落实“大健康”教育,营造全员育人环境
要树立一个健康的心理教育理念,应根据学生这一教育对象的特点,营造“大健康”的教育环境,并同时辐射到每一个教职工身上,让全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当中来,成为“大健康”环境当中的一名人员。在另一方面,应用“三全”教育模式内容,应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结合当前的教育现实,来实现大健康教育。实施“大健康”教育,需动员社会各方面包括大学的教职员工、家长和社会有识之士以及优秀的大学生的力量,在结构匹配上,核心是以专业的心理老师为主,通过这样的全员育人环境的营造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贡献出力量。学校的心理教师团队是核心,全体教师和家庭成员为辅,亲戚朋友以及各种社会力量作为中坚力量,形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的重要人员体系。
(三)利用互联网开展“三全”模式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三全”模式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中,为确保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实现全方位、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有以下几点:第一,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目前,大学生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站获取各种信息。为了应对这一趋势,心理健康教育应建立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通过网络教育来增强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应设计网络活动、网络心理测试等,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从中获得相应心理健康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确保让大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网站,并为他们创设优异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第二,利用网络来进行一些受大学生喜欢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这样可以快速地纠正大学生在心理问题当中的一些不正确的情形。
(四)实施共同关注,落实全方位育人
全方位教育需要全员教育和全过程教育的框架相结合。这三方面是互相补充的关系,特别是对困难的学生进行的准确心理辅导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全方位教育、全员教育、全过程教育必须紧密结合。首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集中培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以便让“三全”教育理念融入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在日常教育管理与后勤服务中,应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通过全面培训提高每位员工的心理教育的素养,使所有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可以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教育与服务学生,确保学生的生命阳光、健康发展。
总之,在新的时代,大学生有更多的竞争压力,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对他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人的综合素养发展当中重要的拼图。“三全”模式有它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符合国家的人才培训计划,是促进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的必然选择。“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模式的构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不断努力,与新时代创新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刘乐柱.构筑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绿色教育”新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3,(03):74-76.
[2]邓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0):41-42.
[3]郭君,孙丹娟.e+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O2O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06):124-131.
[4]廖友国,何伟.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07):548-553.
[5]吴文君,张彦通.基于社会性发展视角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124-130.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