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玉红
摘要:从物候期、成活率、性状、抗逆性4个方面对梅花“送春”在新疆库尔勒地区与原产地的表现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梅花“送春”品种在库尔勒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为实现梅花“送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支持。
关键词:梅花“送春”;库尔勒;原产地;对比分析
为探索梅花“送春”品种在库尔勒地区推广应用的可行性,2017年、2018年引进梅花“送春”品种在库尔勒中心广场、孔雀公园、老苗圃3个试验地观察2年的生长表现情况,并与引种产地河南省卢氏县的生长表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研究区概况
1.1引进地库尔勒地区概况
新疆库尔勒位于霍拉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新疆的腹心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971~3133h,无霜期年均180~210d,年均气温11℃,极端最低气温一28%,极端高温达42°C。年平均降水量50.4mm,年平均蒸发量2554.9~3044mm。春季有春寒和倒春寒、春旱、风沙较多,大风和干热风等气象灾害;春秋两季多风干燥;冬季寒冷干燥。这样的气候条件极不利于梅花“送春”的生长。
试验设于库尔勒中心广场、孔雀公园、老苗圃,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营养条件比较理想,井水灌溉,pH值偏碱性。
1.2原产地卢氏县概况
河南省卢氏县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同时也横跨亚热带、暖温带2个气候带,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最高海拔2057.9m,最低海拔482m,平均海拔1221m,年均气温12.6%,年日照时数2118h,年均无霜期175d,年降水量634mm。
2材料与方法
2.1材料
2017年3月从河南省卢氏县引进3年生梅花“送春”嫁接苗650株,定植于尔勒中心广场、孔雀公园、老苗圃,嫁接砧木为山桃。
2.2方法从物候期、成活率、性状、抗逆性4个方面对梅花“送春”在新疆库尔勒地区与原产地的表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2.3管理
春季引种时,梅花“送春”树苗已经发芽萌动,树苗以根部带土球方式包装运输,定植时对枝干进行适当的修剪。2017年,采用无纺布全株包裹方式防寒越冬,降低死亡率;2018年适应后,入冬前施基肥、浇冻水,基部埋土,按照常规管理方法浇水和防治病虫害。
3结果与分析
3.1物候期对比2018年春季,观测越冬成活植株的物候期:引种梅花“送春”能正常完成萌芽开花展叶,花期在3月下旬~4月上旬。3个试验地花期时间稍微有差异,中心广场最早,老苗圃最晚,其原因应该是温度差异,试验地中心广场位于城市中心,“温室效应”影响,春季时,温度高于郊区老苗圃试验地1~2℃。
据有关资料,梅花“送春”花期在我国不同地域大致为西南地区12月~次年1月、华中地区2~3月、华北地区3~4月。从本次试验观测记录结果显示,本地引种梅花“送春”的物候期时间较接近华北地区。
3.2性状对比为了提高引种梅花“送春”成活率,在春、秋做好相应的防风保护措施,夏季做好遮荫喷水降温措施,冬季节做好防冻保护措施,给梅花“送春”提供较好的小气候生长环境。
从表1可知:梅花“送春”在引种地与原产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枝色上,树干、大枝、小枝的枝色较原产地偏深。分析出现此类现象的原因应该是气候差异引起,引种地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天气多风干燥,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从而引起体内合成物质成分比例不同,出现植物生理生化反应,枝色等外观上出现一定的变化。
3.3成活率对比从表2显示,梅花“送春”在原产地成活率几乎是引种地成活率的2倍。出现此现象主要原因应该是库尔勒地区气候、土壤等外部环境因素,梅花“送春”苗木运输路途中的损伤,以及栽植时技术不当等原因影响引种地成活率,造成引种地成活率低。
3.4抗性对比经观测可知,梅花“送春”在库尔勒地区自6月开始出现叶片脱落、焦边,新梢干枯等受害表现,其一些不可逆的生理障碍形态随时间出现累加,如叶片焦边、斑点、干尖等。
据有关资料显示,梅花“送春”在高温干旱季节叶片常表现出“对合”现象,原因是梅花“送春”的生长发育在高温干旱季节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本地区夏季高温干旱、常有干热风,更加剧梅花“送春”的生理干旱,叶片和新梢出现失水萎蔫、焦边、干枯等受害现象。
4结論
从物候、成活率、性状、抗逆性4个方面进行梅花“送春”引种地与原产地的表现情况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出现一些差异,但不影响梅花“送春”正常生长发育,可完成完整的年生活史和正常生理过程,对寒冷、干燥等不利生长环境具有一定抗性,其中对干旱高温等气候反应相对较敏感,高温季节时,会出现叶片焦边皱缩、脱落,新梢干尖等受害性状。梅花“送春”品种有一定耐寒性,引植当年采取防寒保护措施,可以安全越冬;对高温干旱高温气候条件反应相对较敏感,可通过人工栽培管理措施提高梅花“送春”的抗性和适应性,逐步缓解或消除焦边皱缩、脱落,新梢干尖等受害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