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认为诗歌的语调应是倾诉、独白、低语,而非大喊大叫,更非诅咒和怒骂。英国诗人乔治·希尔泰什在解释诗歌是什么时说:“我认为它是诗歌的能力,当生活似乎过于复杂,谈话完全无效时,它可以对生活的难题说出某些清晰而忠实的话。”需要关注的是他所强调的“说话”,就是不大声喧哗,用诗的旋律、内节奏和语词以及形象来“说出”事物内部存在的秘密和人生的规律,这也是一个优秀诗人所可操持的正道。
无独有偶,诗人池凌云在她的创作谈里也说到了“弱的低语”,而曹大臣的“调式总体来说是平稳舒缓的,偶尔会表现出较为细微的浅吟低唱”(评论家赵东语)。这种“低语”或“浅吟”的声音我认为是符合诗的美学的。
池凌云的诗风呈现具有内敛、冷艳和理智的特征。她敏感地发觉现代人情感的一种饥饿感,即当人们在拥有丰富的物质后,精神层面却存有强烈的饥饿感,而此感在蔓延和浸透,并对个体人产生侵扰和支配,当个体人在这无法克制和战胜的精神饥饿感前,所呈现情感多侧面现状和无奈感用诗歌来揭示就显得尤为真实和深刻。她选择了“弱的低语”来说话,来倾述。她自谓的“弱的低语”,其实不是真的是“弱”的无力,“弱”的无声,“弱”到呻吟处,这不是池凌云写作个性和原则所在,她的诗行里众多要素和成份都有着强烈的抗争和不妥协,迫使读者不断地停下來思考。
静水深流,静流之下,必有波澜。
初识曹大臣先生是在2016年他的诗歌研讨会上,当时,他的一组以个人编年史的手法创作的诗歌存有诸多陌生化特质,让我眼前一亮。当他再次捧出诗作,这组诗作日臻成熟、老辣,诗歌既有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诗歌美学的理念注入,又有“曹氏”特质的风格,在追求历史感对诗歌的影响之外,更加强调现代性。他的诗大多在日常生活里撷取物象和场景,展示的也大都是知识分子对日常生活现场的发现和哲思。《斑马线》里,他从斑马——斑马线——病人的条纹褂子,写出了城市与城市人的现代病;《两只乌鸦》里两只打架“红了眼”的乌鸦最后又一同飞走,通过动物世界里的一个日常场景来反衬人类的暗斗和相互倾轧;《开水的味道》里由开水的味道暗示出独特生命体验,等等。大臣的诗歌让我们在阅读时生发出诸多诗的启示,品质是上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