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稳步运行发展,GDP增幅比全国均值高出2.6个百分点,居中部第一位,随着市场不断成熟,政策不断健全,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已愈演愈烈。本文拟就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用工瓶颈等问题作专项调查研究,从立法、体制、政府、学校、用工企业等各个层面进行系统规范,齐抓共管,以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用工困境;吸纳就业;市场竞争力
基金项目:2016年安徽省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编号:目XM-1)
根据安徽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选择有代表性的340户中小企业实施重点跟踪监测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安徽省340户中小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25.7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4%,户均9582万元。可见中小企业已成为安徽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企业在经济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成了吸纳社会劳动力就业的“大户”,目前,中小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人口近几百万人。
2015年以来,媒体冠以“最难就业季”呼啸而至,原因是这些年的大中专毕业生总量较多,全国高校毕业生近700万,我省近30万。但是作为我省中小企业来说却没有感受到大量劳动力涌入市场的喜悦。经调查,很多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人难招、人难用、人难留”的用工现象,这种现状涉及宾馆、餐饮、物流、制造等诸多行业,我省一家著名的机械制造企业,甚至流传“干了三个月就是老职工”“剩者为王”的说法。我省“用工困境”究其原因如下:
一、中小企业“用工荒”与“低薪酬就业”现象并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已达我国高校总数的54%,这些高校吸收了很大一部分的青年劳动力,这部分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劳动力,在花了学费、付出了青春之后却只能得到一份蓝领工作,学生们在情感上很难接受,所以,部分学生对企业的基础岗位缺乏热情,更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宁肯坐办公室当一线“白领”,月工资2000元都愿意,也不愿下车间工作月工资拿3000元。按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对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就业观念的落后——人人当“白领”是不现实的。
中小企业大多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三线、四线城镇, 企业所提供的发展平台、综合资源、福利待遇有限,这也是造成人才向发达地区和高福利地区聚集并成为企业招人难、留人难的客观原因之一。而就新迈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由于目前我国应试教育及“扩招”的影响,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严重脱节,技能教育质量不高,也无法达到企业用人要求的岗位技能水准。与此同时,掌握核心技术及经验的四五十岁年龄段的技能人才严重不足,整体上存在着技能人才“青黄不接”的现实困境。
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荒”与“高技能人才荒”现象尤其突出
根据安徽省人社厅对全省用工状况的监测以及安徽省中小企业协会组织的调研资料表明,“用工荒”普遍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服装、鞋类、纺织、宾馆、餐饮、物流、机械等行业一线操作工。相比较而言,技术密集型企业这方面用工困境并不突出。安徽省中小企业绝大部分属于低层次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素质低、职业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在就业方面就呈现出一种怪象:一方面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很多人抱怨找工作不难,但找一份好工作很难,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好找,但是整体上薪酬较低、福利差;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却面临着“技工荒”,高薪诚聘也很难请到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
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其中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需求更大。然而,据有关数据显示我省就业人口文化素质总体依然偏低,高素质人才相对偏少,农民工文化素质仍亟待提高。在我省就业的农民工人口中,体力劳动者占89.57%。这说明安徽省中小企业专业技术力量依然相对薄弱。
三、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与企业用工成本增加的结构性矛盾
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虽然在2018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国民经济总体平稳、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存在着较大的下行压力。随着我省减税措施不断推进和清费减费行动的持续进行,企业的税费负担有一定减轻,但还存在一定的降负空间。中小企业除了融资难、成本高、负担重、发展水平低等问题外,在新的经济运行环境下,企业还出现了转型难、订单减少、用工难、用工成本增加等其他新问题。
从项目研究的340户重点监测的中小企业的资料也显示了这一点。相关数据显示,340户重点监测企业吸纳就业人数8.9万人,比去年同期下降1.03%,其中168户成长性企业就业人数1.58万人,340户企业户均就业人数由去年的户均266人减少到263人,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有关数据显示,薪资要求是企业和求职者最难达成统一的问题,企业认为招工难的主要原因中,求职者对薪酬期望过高的占68.4%,工信部首次发布的全国企业负担调查报告中,企业普遍反映的困难-71.6%为用工成本攀升。用工成本的增加给企业加重了运营负担,也束缚了企业的发展的手脚和战略积极性。
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度不高与政府扶持政策未形成系统合力
产业集群化是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在调研中,有很多的企业对“产业集群化”的提法比较陌生,对产业集群化的优势更是知之甚少。而在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调查发现,块状经济现象突出,产业集群化优势非常明显,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江苏省把产业园区作为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安徽无为的电缆业、合肥的快速食品业、黄山的文化产品业,加大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实现由分散走向集中、同质化竞争向差别化发展的良性循环,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和转型升级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近年来,各级政府及相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减少税负、增加融资渠道、创业资助、改善环境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总体来看覆盖面还比较分散,具体配套措施还不够健全,这与中小企业发展实际需要还存在一定偏差。我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与宏观经济的利好趋势,会推进中小企业就业形势的良性发展,这必然对我省就业形势产生重大影响。
五、其他影响因素
调查资料显示,影响企业转型升级的因素还包括中小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足、企业自身创新基础薄弱、商业运营模式不合理、缺乏资源整合能力和足够的创新意识等。根据安徽省人社厅发布的报告,我省今年以来就业人数总体稳中有升,通过对全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岗位需求与求职人数比率为1.13,我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平稳。安徽省是农民工输出数量传统大省,由于整个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沿海经济发展放缓,某些地区甚至是经济滑坡,造成农民工“回流”,以上数字反映出企業的“用工荒”,社会上又时时传出“就业难”的窘境。
六、保持中小企业就业形势稳定的对策建议
1.加快消费拉动型经济促进就业
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说,扩大消费有益于产业结构的优化达到“保增长”“保就业”的量化目标和保经济增长、就业增长、工资增长相兼容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机协调行业资源将投资更多地用在中小企业的生产改造、技术研发、管理创新等方面。同时,优先重点发展与中小企业有关的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后勤保障等现代服务业,提高中小企业产业链的就业吸纳能力。
2.政府牵头组织地区对接,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各级政府要有计划地组织用工缺口较大的地区和云南、贵州等西部边远劳动力输出地区对接,以政府名义组织用工企业到劳务输出地进行集中招聘,帮助企业解决劳动力引进问题。政府制定有力政策,积极宣传,鼓励“回流”的农民工利用在沿海发达城市学习的知识和经验来进行创业,带动新一轮就业热潮。
3.提高城市化发展速度吸收乡村富余人口
根据世界各国城镇化建设经验,城镇化发展步伐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工业化水平关系密切。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城镇化也要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在以皖江城市群为龙头的城镇化建设中,已积极带动了我省新一轮工业园、产业园的建设热潮,随着工业分布的均衡发展布局,也会引导劳动力人口的有序流动。我省正处于城镇化中期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处于大力推进阶段,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促进城乡人才和劳动力合理流动,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将起着积极的引领作用。
4.进行大众化教育下新的就业观念教育
就业是企业和劳动者双向选择的结果。如何能保证企业招到理想的员工,劳动者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这需要双方作出努力和改变。对于企业来说,提高职业岗位质量是其永恒的追求。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则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首先,从立法上将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和高技能劳动者作为高等教育的任务;其次,从高中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和敬业态度;最后,政府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大众化教育下新的就业观念教育,帮助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且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尽可能突出实践教学,特别是对高职高专的学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来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而用工企业可以开展针对在岗职工的技能培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持续开展针对性培训。
5.实施结构性减负与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宏观管理
目前,我省中小企业负担过重,政府应从融资、税费、用地等方面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这是支持企业发展的宏观制度保证。省政府对企业减负高度重视,相应政策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皖政【2012】50号)中得到了体现,在困难企业认定和帮扶政策落实上,重点向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了倾斜。财政、物价、人社、税务、金融等政府主管部门,都制定了专项实施方案。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企业税费还有减少的空间,各级政府要用足国家政策,制定出一套以解决就业为标准的所得税返还或者其他赋税减免的奖励措施,让利于企业,这样不但促进了企业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难问题。企业成功转型升级并扩大生产,可进一步扩大招工规模,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难问题。
6.扶助企业发展及技术升级是解决“用工荒”的重要途径
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人口多,解决就业是各级政府必须要抓的工作,劳动密集型企业一直是吸纳就业的主流,扶助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仍是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政府要因势利导,出台一些政策引导传统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创新型劳动密集型企业过渡。同时,各级政府要鼓励企业技术升级,以技术代替部分人工,也不失为解决“用工荒”的一条途径。
营造中小企业尤其是民企与国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重视民间资本投资渠道的拓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减少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阻力。综上所述,要使我省中小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立法机构要加强法制建设,行政部门“正税清费”,税收执法机关应提高征管质量,在纳税风险最小的前提下实施相应纳税筹划,充分享受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这样多项政策并行才能实现中小企业的合理税负。同时,中小企业要在各级政府及行业协会的引导下,结合自身情况把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愿望付诸具体行动。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下,推动我省中小企业会不断向前发展,中小企业一定会绽放出百花绽放的繁荣景象。
参考文献:
[1]黄超芸,姚又华.大学生择业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就业意向的关系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下)
[2]赵峥.浅谈中小企业融资的困境与出路[J].经贸实践,2016(03)
作者简介:
徐家骅(1971.11- ),高级经济师,硕士学位,万博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系,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