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文化建设在思政教育中的路径探索

2019-07-01 06:31李卓昱
都市生活 2019年2期
关键词:班干部校园文化班级

李卓昱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班级文化不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还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班级文化的多样性不断为校园文化注入新思想,增添活力,充实校园文化内容,加强和促进校园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建设良好班级文化既是加强班级管理的要求,又是形成集体凝聚力的精神基础,更是全面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保证。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显性文化”缺失,班级价值认同感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校呈现班级开放式管理,即班级没有固定的场域,因而无法形成固定的文化,尤其是“显性文化”缺失。“显性文化”是指班级里可以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也就是物质文化,比如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名人画像;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等。由于高校课程设置的原因,学生上课流动性大,高校教学场所基本是人员高流动性场所,学生对于教室的归属感不强,及时是上自习,也是流动在不同教室中。班级同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仅限于上下课,接触时间短。再加上大班课教学,课堂学生专业混杂度高,学生上课的座位不确定,导致学生与本班学生的接触更少。在“显性文化”缺失的情况下,学生班级概念较弱,对于班级的作用和意义也认识不深刻。

(二)班级文化建设核心人物定位不清晰。班主任和主要班干部是班级文化建设核心,高校班主任大多是一线教师,由于上班出勤的特殊性,无法完全发挥指导学生和管理学生的作用,导致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严重的“失位”情况。其次班干部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承担着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他们是班级的核心,是先锋和表率。因此,班干部的模范作用是否到位,他们的精神面貌是积极还是消极,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风。很多班级从组建开始,班级凝聚力就走下坡路,随着年纪升高,摩擦和矛盾日益增多,班级呈现一盘散沙的局面。一是班干部的选拔不科学,缺乏考评机制和退出机制。很多班级往往是一入学就选班委,学生之间不了解,投票只凭印象和竞选演讲,很多学生缺乏“在其位,谋其政”的担当,往往是“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二是班干部的培养不到位,他们有一颗为学生服务的热心,但是可能缺少管理班级的能力,这就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对他们的培养与沟通,教导他们如何解决班级问题。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班级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力持久、形象生动、直观易懂等特点,能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活力、吸引力,更易被学生所接受,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起点。一个具有良好班级文化的班集体,不仅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还能活跃学生探究性思维,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更能直接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良好的班级文化是促进校园不断发展的动力,可以有效增强班级凝聚力和战斗力,是一个班级的生命。校园文化建设又为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形成良性循环,既能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又能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

(三)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人的成长都和周围的环境息息相关,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最重要的组织,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最直接的环境。良好的班级和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品格,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最终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作为潜在的教育力量,班级文化可以强化学生对团体、组织的归属感,通过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励学生发展和进步。班级文化一旦成形,学生可以利用共同的内化价值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群体间无意识的互动,在班级舆论的引导下对成员产生无形的压力,利用制度和道德的双重影响力,使其自身层面言行符合社会评价标准,有效促进个人社会化。

三、班级文化建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路径分析

(一)完善文化建设目标,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应该由班级全体同学参与制定,同时细化目标按照阶段制定分目标,最终达成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综合考虑学生个人性格特质、家庭背景、专业需求、集体意愿和班主任辅导员个人风格等因素,凝结班级全体成员的智慧,建立健康的、可行性较高的、稳定性较强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教师不仅要向班干部委传授工作方法,而且还要对他们进行跟踪指导,在班干部任命时要做到因人而异,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尽量让每个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帮助班干部在班里树立威信,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国家大事,给予具体指导,通过细化目标增强他们领班、管班的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培养出一支高素质且有较强管理能力的班干部队伍。

在班委会的组织下,由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引领者,根据学校现有规章制度与文化内容,结合班级特色设计出能够体现班级独特性的文化要素,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符号,对班级成员实施文化熏陶,如设立班徽、班歌、班服、班级宣言以及班级纪念日等各种文化符号,将班级全体成员的集体文化目标凝聚在各种文化符号中,进而建设积极的班级主流文化,借助“显性文化”的班级文化符号,建立隐性的班级文化体系,以此激励学生认同班级,产生班级归属感,增强班级凝聚力,形成班级集体价值观。

(二)完善宿舍文化建设,强化学生自我管理。高校不同于中小学的教学情况,没有固定教室,也就没有固定的活动地点,如何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就面临困难。解决这种情况,可以以宿舍为单位,注重宿舍文化的构建。宿舍的整体风貌好可以带动宿舍成员整体的学习积极性,班级文化的建设就要充分利用宿舍这块文化阵地,来营造班级成员学习的氛围。可以安排班级学习优秀的学生开展“宿舍课堂”,利用课余时间为学业困难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小班教学帮助学业困难学生。同时也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畅通班级信息沟通渠道,建立反馈机制和提案机制。对于班级内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班干部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该建立一个沟通反馈机制,将问题摆到台面上,组织班级同学进行研讨,提出解决方案,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化解班级管理中的矛盾。

(三)打造品牌活动,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班级活动是素质形成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班级教育的重要机制,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是建设班级文化的最佳途径。除了完成学校布置的规定动作外,班级应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活动。班级在组织活动前,应当结合专业特质,学生意向举办符合学生心里特质的活动,做好前期的筹划和准备工作,打破沟通的壁垒开展好线下活动。活动开展中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及时上传活动的详情,动态呈现班级文化成果。活动后运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活动点滴,做到存档工作,培养学生对班集体良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班级活动良性发展。

彼此信任、相互关心、感情融洽、积极向上的班风离不开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学生干部是学生的同龄伙伴,他们最容易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要主动培育“网络意见领袖”,以班干部为核心进行集体教育,发挥好朋辈教育的优势。辅导员、班主任是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参与者,要积极融入到新媒体阵地,抢占新时代思政前沿领域,积极发声,引领正确的价值观,厘清学生的思想误区,把思政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成长成才中。

猜你喜欢
班干部校园文化班级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班级“无课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竞选班干部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竞选班干部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班干部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