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功能复合性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有效实现

2019-07-01 03:52李艳营
克拉玛依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摘 要: 新时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共同体建设及基层治理现代化建构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我国的农村社区已经成为承载着国家政治发展、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及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等功能复合性的农村社区。但当代功能复合性农村社区治理规则却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外来居民政治参与规则不完善,资本下乡中村民的利益保护规则不明确,多元主体公共服务供给规则不清晰。而功能复合性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有效实现应坚持:健全外来人员政治参与的制度和社区融入规则;完善资本引入、资本监管和农民利益共享规则;建立公共服务供给中各主体合作互补的供给规则。

关键词: 农村社区;功能复合性;治理规则;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D669.3;D42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9.02.12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李艳营.当代功能复合性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有效实现[J].克拉玛依学刊,2019(2)65-71.

一、问题的提出

规则,从词源上看,其意为指导、统治、管理,后被引申为规章、条例及法规、章程、制度和规约等,具体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实践中。按照奥斯特罗姆等制度主义者的解释,就是“关于什么行动(或结果)是必须的、禁止的或允许的,以及不遵守规则时会受到什么制裁的规定”[1]39。治理规则,一般情况下被分为正式治理规则与非正式治理规则。周铁涛认为治理规则是多元的,除国家正式法外,习惯、传统及习俗、规矩等都是被用于调解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的治理规则。[2]60而农村社区作为有别于城市社区的农业经济活动空间、地理空间和社会关系网络等空间的集合,其有效治理离不开社区治理规则的有效制定。李华胤从国家视角提出“任何规模的治理单元,其治理必定依赖于一定的治理规则,没有有效的治理规则就没有有效的治理”[3]53。国家如此,农村社区亦如此,农村社区与治理规则之间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在我国力求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加强对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研究,对新时代承载着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及个人自由发展等多重功能的农村社区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的农村社区及其治理规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也在发展着显著的变化。这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村社区主要承担的功能的变化就可以反映出來。皇权统治时期因皇权不下县的实际情况导致依赖传统村庄力量解决乡村社区公共事务常常很难,因此宗族或士绅等在乡村社会活动的公共空间中组成各种各样的乡村组织,如义学、义仓、义田等,承担了为农民提供教育、宗教、文化传承、关系联结等几乎所有的公共事务;[4]11也正因如此,传统乡村社会的治理基本上形成了以家法、族规为核心的治理规则。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传统乡村社会看似国家权力终止于州县,实际上农业社会时代的国家不可能、也没有放弃对农村的统治,只不过是地方官员借助乡绅对乡村实施间接控制,以便得到乡村社会为上层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的各种资源。[5]50-51集体化时期的农村社区除了承载税赋、为国家工业化输出资源及满足城市居民需要的功能之外,也承载着国家的政治建设功能。但是由于过去散漫的传统乡村宗法、族规、礼治等治理规则早在西方社会的入侵下被弱化,而且如果继续沿袭传统治理方式则难以形成工业化国家。基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地区进行全面改造,废除了当时农村尚存的保甲和宗法制、取缔了族权与神权、清除了农村封建地主和宗族势力,并于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正式法规的形式将乡和镇正式确立为新中国的农村基层政权单位。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及维护广大农民权益,我国在经济上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治上实施乡政村治,并以村民自治制度为治理基础。2002年税费制改革之前的农村社区仍承担着国家税费功能,只不过是通过村委会组织实现。但随着农业税取消、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及城乡统筹的深化,我国农村社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开放流动性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对乡村社会秩序的控制逐渐减弱。因此,吴昊、郑永君等人从规则与村民自治的角度对社区治理进行了研究,认为规则落地单元与自治单元匹配性越高,治理效果越好;[6]66晏俊杰从利益与规则的角度出发,认为利益与规则两者是村民自治的基础,利益与规则的相关度越高,则社区治理效果越好。[7]51但是新时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共同体建设及基层治理现代化建构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我国农村社区正经受着未曾经历过的考验与冲击,逐步从同质性、封闭性、落后性抑或是半封闭半开放性、城乡二元分割的农村社区向异质性、开放流动性、现代性、城乡融合的新型农村社区转变,并承载着公共服务、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及自主治理等多重功能,其现有治理规则显然不能有效满足社区内外居民的利益需求。整体来看,目前学界虽然从多个角度对农村社区治理规则进行了研究,但是对新时代承载着多重功能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研究却不是很多。基于此,本文拟从当代功能复合性农村社区治理规则的有效实现出发,对新时代农村社区治理规则进行研究,以促进新时代农村社区的有效治理。

二、当代农村社区承载的复合性功能

当代农村社区在现代化的冲击及国家外部力量建构等综合力量的推动中逐步呈现复合化特征,与过去相比,当代农村社区被国家化后其社区性质及其所承担的功能均发生变化。[8]64新时代的农村社区是承载着国家政治建设、社区经济发展、社区公共服务及个人的自由发展等多重功能的复合体。

(一)当代农村社区承载着国家政治发展的功能

政治发展意味着原本由国家直接控制的基层政治、管理等事务向国家、社区、社会、社团及家庭等多维度的民主方向转移及国家政治民主程度的纵深发展等。阿尔蒙德认为政治发展的指标包括:结构分化(体系分化和角色专门化)与文化世俗化两部分。[9]22-24农村社区作为基层自治单元,在中央—地方纵向府际关系结构中承担着中央逐级发包到基层的行政和社会政治发展等任务,将各项政策具体落实到实处,[10]12作为国家和个人之间的中介,在我国政治发展体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村社区不仅是我国政治发展的控制主体,也是政治发展的控制客体。[11]27实际上,我国农村地区,即新农村社区建设之前的行政建制村一直承担着国家政治功能,只不过新时期在我国内外开放流动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以行政建制村为单位的村民自治制度难以保障部分外出村民的民主政治权利,与此同时,村庄外来人员的政治权利也得不到有效实施。所以,当代农村社区之所以将原有行政村村委会所承担的政治功能提到了社区层面,是以社区政治发展为目的、保障社区内全体居民的政治民主权利,让村民通过社区平台实施社区层面的村民自治制度,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方式实现村民自身的民主政治权利,从而达到社区内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及提高村民政治参与度等政治发展功能。

猜你喜欢
农村社区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诸城市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建设研究
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社区治理的创新
浅析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