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卓盗酒 白石佳作暗藏锋芒

2019-07-01 09:32胡西林
中国收藏 2019年6期
关键词:诗稿白石齐白石

胡西林

《毕卓盗酒》是一把超大规格的书画成扇。其尺寸为41.5厘米×75厘米,香妃竹骨,十八方,书法与绘画均出自白石老人之笔。

“毕卓盗酒”故事出自《晋书·毕卓传》。说的是东晋太兴(318年至321年)年闾,一天,吏部郎毕卓因为酒醉,夜至官舍附近的酒坊盗饮被主人所缚。因为是晚上,酒坊主人没有看清盗饮者何人,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才知道被缚的是毕吏部,于是连赔不是,当即松绑。毕卓却没有在意,还邀请主人一起在瓮侧继续畅饮,至醉而去。

这是一则著名的贪酒醉酒故事,毕卓也因此被罢职。齐白石以此为题材作画,但是没有尽依典故,而是取毕卓被罢职之后一段作生发,借古喻今,嘲讽世事。

世事何指?白石老人没有说。他另有一幅《公鸡图》,绘一公鸡长鸣,按照《白石老人自述》中所言,绘此画是因为北洋政府时期的“北京官僚,暮气沉沉,比前清末年,更是变本加厉。每天午后才能起床,匆匆到署坐一会儿,谓之上衙门,没多大工夫就纷纷散了。”散了做什么去呢?“白天酒食征逐,晚上嫖赌以继,不到天明不归,最早亦须过了午夜,方能尽兴。”(引自《白石老人自述》)

《公鸡图》只是齐白石以画画人而已,他看得虽分明,但无权无势,奈何不了这世道,于是将愤懑题于画上,消解郁闷。而正是此类无奈与愤懑之作,升华了齐白石绘画的现实主义意义:“天下鸡声君听否?长鸣过午快黄昏。”“佳禽最好三缄口,啼醒诸君日又西。”《公鸡图》作于1928年,《毕卓盗酒》作于1931年,而早在这幅《毕卓盗酒》前三四年,齐白石就已经在画此题材了。所以,《毕卓盗洒》嘲讽世事,最初嘲讽的是北洋时期的官僚们。

《毕卓盗酒》画得好,构成却简单:一翁一瓮一酒提,翁倚瓮醉眠,酒提横斜,如同漫画,寥寥数笔,以简胜繁。再题一诗:“宰相归田,囊底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真是鞭辟入里,图文并茂。但由于扇幅大,题了左边,右边就显空,于是齐白石又在右侧作复题:“余每画此图必题此十六字也”,不仅拢了画气,更使通幅有了停匀之美。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点应该也是白石老人未曾料到的——正是这十数字的复题,让造假者钻了空子,我曾见过两幅题材、题识相同的“白石画作”,就是赝品。题有“每画此图……”的题材,白石老人画了不止一幅,于是造假者更加肆无忌惮了。

成扇背面书法所题是两首诗和一段即兴文字,有几点需要说明。

其一,“湘乱求安作北游,稳携笔砚过芦沟。也尝草莽吞声味,不独家山有此愁。辛未冬将避乱移家东郊(交)民巷。”

《毕卓盗酒》未署年款,这首诗为我们提供了此画的创作年份——1931年。但此处所谓“移家”并不是指迁居,齐白石在北京并没有在东交民巷安过家。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了“九·—八”事变,平津一带岌岌可危,富有人家纷纷南迁,齐白石在门人纪友梅的安排下,住进了东交民巷纪友梅租住的房子,这儿集中了外国机构,比较安全。齐白石先后两次“移家”东交民巷,第二次是1932年3月,这一次时间住得长些,约二十来天。

其二,“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草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往事示儿辈。”

齐白石喜欢作诗,27岁那年在老家拜胡沁园、陈少蕃学画学诗,之后与同好友人在家乡组织“龙山诗社”,他画上的题诗,多为己作。做诗需要斟酌,齐白石尤爱反复斟酌,所以存世詩稿圈改极多。经与比对,此诗与老人自存诗稿有两处不同:一是“灯草”在诗稿里为“灯盏”;二是“自烧”与诗稿虽同,但也见他在其他画上题为“自燃”的。

其三,“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这是齐白石的著名诗篇,《白石诗草》有录,但作诗年份不明确。北京画院藏有《白石诗草》稿本,稿本中此诗的后一页为“致王君治园”诗,诗前有小引,纪年为“辛未”(1931年)。此扇正是辛未年所作,与北京画院所藏《白石诗草》形成互证。因此,可以断定“青藤雪个”诗为辛未年所作。此处不以整诗题,而是以一段即兴文字叙述,这一方面是出于布局与构图的考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齐白石这首诗的成诗过程,是对齐白石为什么“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做的诠释。这段文字以前鲜为人知,这使得这把成扇刖具意义。

猜你喜欢
诗稿白石齐白石
拜门
齐白石画蝉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焚诗记
王铎诗稿浅析
齐白石“白石”之新解
白石的小名叫阿芝
杜牧焚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