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国
黑龙江省中部耕地大部分为平地,种植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和水稻。耕地土壤类型以黑土、草甸土、黑钙土为主,黑土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作层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降低、土层结构不良、理化性状不佳、土壤日趋板结、保水保肥能力渐差,抵御旱涝能力逐步降低,本文针对这种土壤状况,根据生产实际,提出黑龙江中部旱田平地黑土保护利用技术。
1保护措施技术原理
1.1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等技术手段,提高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肥资源利用率,减少秸秆焚烧,控制环境污染,达到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2采取农机与农艺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深翻、深松、少耕或免耕,达到加深耕作层,提高耕地的保水保肥能力。
1.3采取米豆轮作方式和接种大豆根瘤菌剂,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减少化肥用量,节约肥料成本,提高作物品质,避免耕地单一养分的消耗,平衡耕地土壤养分。
1.4通过施用配方肥和新型肥料,实现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达到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科学施肥。
2田间操作技术要点
2.1操作实现目标
在以3年为一个周期的轮作期内,建立合理的土壤耕作和有机物料投入制度,辅以化肥减量施用等技术措施,实现农艺和农机相结合,实现改良和保护黑土地的目的。
2.2操作技术概述
轮作期内施用有机肥1~2次,秸秆粉碎直接翻压还田或秸秆粉碎覆盖还田至少1次,深翻或深松1次,米豆轮作1次,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等。对于没有深翻或深松基础及耕作层薄的地块,可采用深翻或深松~综合整地~综合整地,配合玉米~玉米~大豆轮作制;对于有深翻或深松基础和耕作层厚的地块,可采用综合整地~深翻或深松~少免耕、少免耕~综合整地~深翻或深松等土壤耕作制,配合大豆~玉米~玉米和玉米~大豆~玉米轮作制。
2.3操作技术详情
2.3.1秸秆粉碎翻压还田
对于耕作层薄的区域,作物收获时边收获边粉碎秸秆,然后用17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牵引德国进口格兰秸秆粉碎还田机,对秸秆再次粉碎,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利用抛洒机每亩抛撒尿素12公斤左右,进行碳氮比调节,再利用22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牵引德国原装进口五铧翻转犁进行深翻,将粉碎的秸秆翻压至耕层25~35厘米之间,改良原有土体特性。
2.3.2秸秆粉碎覆盖还田
对土壤熟化程度较高、土质松软、有深松深翻基础、犁底层不明显的耕地,用17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牵引德国进口格兰秸秆粉碎还田机粉碎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用粉碎后的全部秸秆覆盖在田面,待次年春用卡种机原垄播种。
2.3.3减量施用化肥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应用肥料新产品、采用新技术,合理施用缓释肥、配方肥、生物肥、大豆根瘤菌、叶面肥等,可以达到减少化肥施用量10%~20%。
2.3.4施用有机肥
结合整地,将有机肥機械翻埋到25厘米以上的耕层中。一般每亩施用有机肥用量1.25立方米以上。
2.3.5深耕深松整地
对于耕作层较薄、犁底层较厚的耕地,利用2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牵引德国原装进口浅翻深松联合整地机进行深松,深松至耕层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打破不良土体结构。
2.3.6科学合理轮作
推行米豆轮作,实施玉米改种大豆,利用大豆茬肥田养地。轮作制度:大豆~玉米~玉米、玉米~大豆~玉米、玉米~玉米~大豆。
3生态社会效益分析
3.1生态效益
实施旱田平地黑土地保护模式,能有效控制秸秆焚烧,充分利用秸秆及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源,不仅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又可减少化肥的施用量,控制养殖排污污染,保护土壤、水体生物环境,优化施肥结构,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3.2社会效益
通过该模式的创新试验示范,充分展示黑土地保护技术集成效果,调动广大农民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让项目区群众掌握秸秆翻压还田技术、化肥减量施用技术、有机肥施用技术、新型肥料施用技术、大型农机具组装配套使用技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4技术模式推广前景
项目区的耕地通过施用有机肥和秸秆还田使项目区的耕地土壤有机质有所提升,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地力得到提升;通过深耕深松等整地措施打破了犁底层,耕层结构优化;通过轮作使种植结构得以优化。项目实施的效果受到旱田项目区广大农民的好评,这个模式在本区域,甚至在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等与本区域相近的旱田平地黑土区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推广前景良好。
(作者单位:162100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甘南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