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个重要论述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指明了方向。中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效补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
一、把握社团特点,挖掘德育内涵
中学生社团活动,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活泼开放的氛围中进行德育,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同的社团活动具有不同的活动特点,对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学生能够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逐步向特定的方向转化,自主意识、合作意识、自我管理等方面均能得到有效提升。德育的发展,是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的德育发展体现在社团活动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中,可使每个社团成员养成与新时代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使学习目标从为个人利益而学习转向为公共利益而学习。
二、借助地域优势,丰富活动内容
我校地处大别山区,这里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如邓颖超祖居、白雀园革命旧址、王大湾会议旧址、鄂豫皖首府机关旧址、花山寨会议旧址、刘伯承脱险纪念地、尤太忠旧居、万海峰旧居等;同时拥有宝相寺春秋墓、佛教天台宗祖庭净居寺、司马光故居、永济桥、紫水塔等历史遗迹,这些人文资源为学生社团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此外,龙山湖风景区、泼河湖风景区、五岳湖风景区、茶具博物馆、大苏山、王母观、白露河、官渡河、花鼓戏、皮影戏等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资源也不一而足。
借助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我们开展了丰富的活动,在校园内大力营造 “红”文化、“茶”文化等特色活动氛围,学校成立了以这些特色文化为背景的学生社团。红色文化研究社以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发扬革命传统为宗旨,深入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红色基因在学生中得到有效传承。茶文化研究社则秉承中国传统茶道精神,致力于宣传茶知识、普及茶文化。
三、发挥载体作用,强化社会实践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组成部分。我校重视将学生社团活动融入到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体验式学习,把学生的发展置于比课堂、比学校生活更丰富的社会背景中,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入社会,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有助于学生获得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生活技能、心理品质和理想信念,增强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学生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机融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团化,社团活动常态化,对发展学生的特长、锻炼学生的活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我校成立的青年志愿者社团,以志愿服务立足校园、辐射社会。校内各项活动的开展,学生付出的是劳动、收获的是快乐,深深地体会到志愿者服务精神,理解了“全心全意,真诚奉献”的真谛。各种形式的校外志愿服务活动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引领我校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担当,树立了个人与学校的良好形象。
四、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学生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豐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营造独具特色的活动氛围,培养学生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创新的综合能力。为了保证社团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我们通过创新活动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认识自己的价值,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学校将社团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社团考评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团考评,引导学生自我追求目标与自主行动,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团活动有效蓬勃开展。
社团活动、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指导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产生争先创优的欲望。因此,教师在确定活动主题时,可配合设置不同的目标来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要通过各种考评,把学生情感欲望、心理健康、学习方法、行为习惯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不断地调整自己在校园内外生活、情感、意志、技能等方面的目标,不断发现自己在学习、个人能力方面的潜能,看到自己在进步。这样能增强学生在社团、实践活动中的兴趣,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价值而努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多方面的素质。
五、打造社团特色,彰显德育功能
课程改革为学校特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也为学校德育搭建了有效平台。社团活动的开展、校本课程的建设,正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校积极放大特色效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社团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成长发展空间。这些特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水平,实现了学校德育的育人功能。
为打造特色书香校园,我们组建了校园之声广播站、校报编辑部、月亮湖文学社等,宣传传统文化,弘扬校园主旋律,营造积极向上、崇尚真善美的校园德育氛围;为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我们组建了阳光心理社团,每周举办心理大讲堂,针对各个年级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开设不同主题的讲座,进行团体辅导;每天开放心理咨询室,由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进行个体辅导,为学生排解内心的不快。
总之,要充分利用区域自然人文资源,深入挖掘社团活动内涵,将社团活动与德育有机融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促使所有的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贫困地区中学生社团活动德育功能个案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号:JCJYC17251543)
(责 编 再 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