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策略,让道德与法治课堂灵活有效

2019-07-01 03:31戴兴华张迎春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报时事时政

戴兴华 张迎春

3月18日,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思政课在立德树人方面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使命。“如果说广大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那么思政课教师则是筑梦人中的掌舵手,是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种子的园丁,是为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导师。”习总书记对思政课的高度重视和对思政课教师的高度评价,不仅让我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们多了一份专业的使命感与自豪感。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教育的基础。那么,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让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呢?在此,我们结合本校实践谈谈切身体会。

一、立足课堂,开展特色时政活动

1.开设5分钟时事论坛

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在每节道德与法治课课前5分钟时间,由1名学生讲述近日发生的国内外大事。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时事资料,例如看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查阅资料等。

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作适当的指导、评价,如补充遗漏的大事,或对某一事件进行简要评论,或利用事件宣传我国的方针政策。最后,评出最有价值的一周十大新闻,展示在黑板报上。

学生原本认为时政大事离自己很遥远,刚开始没有什么兴趣,但为了能让自己收集的新闻在黑板报上展示,他们会尽力去收集时政资料。渐渐地,经常有学生在课间讨论时事。这一活动形式,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关注时事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知识面,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习惯,树立了主人翁意识。

2.自编“时政小报”

一周最有价值新闻评选过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把自己收集的时事资料扔在一边。针对这一现象,我们特意挑选了5个认真负责的同学,指导他们在收集时事资料的同时,自编“时政小报”。他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收集的时事资料进行分类整理。例如,有的同学是按照区域划分,分为“国内、国际、家乡”三类;有的同学是按照内容划分,分为“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科技、体育与卫生”五类。一段时间后,“时政小报”内容逐渐全面而丰富起来。学生之间还常常相互交流,及时补充。通过自编“时政小报”,学生增强了对时事热点的敏感性和公民意识。

二、拓宽渠道,开发家校德育资源

在信息时代,学习的渠道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展德育渠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利用广播站、报栏创设氛围

我们利用学校广播站播放或报栏展示推送当天重要的时政新闻、校园好人好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学生每天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不但能在休息时间丰富知识,也为课堂中进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2.開展时政知识竞赛活动

活动的育人效果比在单纯的课堂更有效。学校每学期都会在学生中间举办一次时事政治知识竞赛活动。这既能巩固所学的时政知识,又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3.借助家庭丰富学生时政知识

家庭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如果能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德育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我们在家长会上和家访的过程中,积极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督促孩子,让学生每天收看一定时间的新闻,了解时政,增加知识。

三、注重实践,落实知行合一

我们在课堂上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时政教育,只会给学生留下初步的印象,而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唇枪舌剑辩论赛”“走进法庭”“我是小法官”“我是环保小卫士”“时事小编剧”等,则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进行深入研究。这样能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对时政热点有更深入更真实的体会和理解。研究性学习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是时政素养从课堂走进生活的重要渠道。

总之,通过以上三大策略的实施,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真正灵活有效起来,能够使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栏责编 帕 拉)

猜你喜欢
小报时事时政
My Hometown
Should I Go on a Diet?
时事绘
时政要闻
走进数学
网约车(双语加油站●时事新语)
时政
时政
脑筋急转弯
“新”时事类作文素材 点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