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2019-07-01 02:26杨碧玉
读天下 2019年15期
关键词:建议德育现状

摘 要: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学校德育以及家庭、社会教育等各项工作做得不够细致。本文就我校德育工作的現状提出几点建议,使得我校德育工作能取得进一步的成绩,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德育;现状;建议

当前我校德育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

这种滞后性首先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虽然我们都已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对于德育,有些领导和老师只停留在嘴上,没有真正下功夫,因此提及学校德育工作,在教育界流传着一句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确实如此,长期以来,我们奉行的是知识本位的教育,实施的是对学生的严管控制,依据的是标准答案,奉行的是灌输和强化训练,追求的是分数至上,培养的是听话的孩子,我们的教育,只注意了人的知识学习,忽视了人格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样其实是忽略了人的主体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德育手段和方法单一长期以来,在道德教育方法上一直主要采用灌输法,即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并通过训练、榜样、惩罚、考试等方式巩固和强化灌输法的内容,这虽然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方法简单、生硬,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教学效果。德育教学方法不同于其他的地方就在于它必须保持教学过程和学生修身过程的相统一。德育教学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重要的是接受和内化的过程,这就要求在德育过程中不可以真理自居,而应平等参与学生讲座与交流,然后通过启发和入情入理的商讨、讲解,引导学生接受并形成正确的立场和观点。

二、 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相矛盾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阵地。但当前家、校、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在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德育水平,让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学习,基于我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 全员抓德育,全面育人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思想建设的主旋律,从校长到普通教职员工,人人抓德育,事事讲育人。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去。使德育不再成为空话套话,使德育活动的开展不再只是德育处领导和班主任的事。

(二)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

我们常说:教育的问题不仅仅是课堂的问题,这是肯定的,但是教育的问题必须回到课堂上才能解决。课堂是教育的基本形式,要回到尊重学生的天性和权益上,回到从学情出发的认知规律上,回到兴趣和需要上,回到体验和动手上,回到生活和情感上。

虽然,学校和教师在主观上一直强调“教书育人”,但由于在管理上缺乏两者沟通的有效机制,学科教师难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顾及其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而班主任又往往力不从心,无法将德育真正贯彻到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与精神生活质量。因此开展德育工作需要各科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各科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传授知识紧密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如文科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美、形式美、意境美的熏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情操教育等;理科教学培养学生辩证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等;艺术课程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等。

(三) 优化德育形式,注重德育方法的多样化、个性化和有效化

道德教育从一定意义上是一种“艺术”,它应注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细致、生动,努力要求“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因此,德育应该贴近生活,注意个体,增强双向互动性和适应性,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加深对德育原理的规范等认识、理解,并不断训练、升华、自省和内化,从而形成比较固定的个体行为规范和思想品质,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

1. 价值澄清法。它强调道德观或价值观不是靠灌输获得的,而是经过自由选择、反省和行动澄清逐渐形成的。这种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形成与社会主体价值取向相适应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2. 情景陶冶法。这是一种“隐性”的德育方法。此法表面上“无言、无形、无求”,但实际上却通过渗透,构成揭示各种道德内容的直观课程,且效果颇佳。各级学校通过转变管理作风,推行民主治校;转变教风,强化教书育人;加强制度建设,树立文明的校风以及建设美丽整洁的校园等一系列措施,努力为学生创建文明优雅的校园环境,从而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四) 净化育人环境,使教育效果得以保证

从大教育的观念来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共和国公民的政治观点、思想与品德修养,都与生产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政治局势与社会稳定的程度等息息相关。育人工作是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互相配合。社会、家庭、学校都要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身心环境。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所以学校、家庭、社会积极配合,群策群力,在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作用的同时,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加强法制建设、党风建设、环境建设,由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小德育”模式,向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三位一体的“大德育”模式转变。

小学阶段是学生初步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正确道德信念的重要时期,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相信,通过教育工作者深入细致的工作,春风化雨般的引导,以及家庭、社会的紧密配合,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逐步得到解决的,在良好的环境中,让学生真正做到“知理、信真、笃行”,这样,文明道德之花必将处处绽开。

参考文献:

[1]蒋方舟.都往这儿看[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

[2]列宁.列宁全集(第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杨碧玉,浙江省金华市,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横溪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建议德育现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三代人的建议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