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追求有效的思想品德课教学

2019-07-01 02:26王珂
读天下 2019年15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

摘 要:众所周知,思品课的教学有别于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主的其他学科,如语文中的识字教学,数学中的加减乘除,自然中的认识物体等。这些,只要学生掌握了基本概念和技能,学会运用就可以了。但思品课的教学,仅仅掌握概念不行,还必须把理论融化为自己的信念,然后付诸行动,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那么,如何通过思品课的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呢?

关键词:有效;思想品德;教学

我们首先要了解小学思品课程的性质。小学思品课是基于儿童生活的课程,而生活是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思品课的主旨就是让道德教育回归并根置于儿童的生活世界,让教育变成儿童的生活。因为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能依靠知识的灌输和道德的说教来实现,教师再精彩的讲授,也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结果,而必须通过学生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儿童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时刻都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发生联系。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产生许许多多的问号,教学要有效,就要将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生活,积极地激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明辨是非、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与伙伴、成人的交往中学会沟通的技巧,从而学会做人做事。

小学思品课的根本目的有四:一是培养儿童的“道德创造性”,要让儿童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二是培养快乐人格,要让儿童愉快、积极地生活;三是培养有责任心和爱心的人格,要让儿童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四是培养健康人格,要让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因此,思品课必须根植于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体现课程价值,使教学具有实效性。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从2016年9月1日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共18册,其中小学12册,教材内容依据与儿童生活的紧密程度,由近及远地安排了六大生活领域,同一生活领域内,按照学习难度的不同,采用螺旋上升的编排方式。初中5册,围绕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世界展开编排。“道德”与“法治”组合,对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来说,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对个人来说,既有高雅的道德情操,又有敬畏法律的法治精神。

《道德与法治》课程名称符合唯物辩证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德润心灵,法护成长。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定位更加明确。该课程理念以生活为本,目标着眼于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课程以学生为本,追求的是幸福与尊严。

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2016年,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健体。

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根据儿童的品德发展特点,重点关注学生形成初步运用道德认识评价和调节自身道德行为的技能,关注学生的言行变化适时调节出现的问题,并充分尊重品德发展规律,关注学生遵守纪律和形成规矩意识,有助于学生成人以后有质量地生活。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品德教育理论,还是教师自身对有效教学存在许多分歧。如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有的教师认为让学生会考试就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考得好,等等。因此,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知、体验、设计与操作等知识和技能的把握和储备,对实施有效教学至关重要。总之,有效教学来自教师的智慧和创造性能力。无论怎样的教学环境和条件,哪里有学生喜欢的教师,哪里就容易产生有效教学。所以,品德课教师应具备课程意识,课程意识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因此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广度。教师的专业成长,应首先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转变。

但现实中广大教师对课程意识不甚了了,有的教师认为可有可无,有的教师认为与教学实践关联不大。课程意识影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它作为教育领域中一种意识形态的“课程哲学”,是教师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何看待课程的本质,如何理解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观、教育质量观和教育评价观。明确的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教师角色及教师在教育中的存在方式与生活方式。具有课程意识的教师以自己对课程的独特理解为基础,从目标、课程、教学、评价等维度来整体规划教育活动和行为方式,从而成为课程的动态构建者、课程的生成者。课程意识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课程意识能够引领教師进行有效的课程实践,促进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获得自身专业水平提升。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时刻用自己独有的眼光去理解和体验课程,时刻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履历和人生体验渗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并创造出新鲜的经验使之成为课程的一部分。正确理解课程目标、课程性质和理念,把握课程的正确方向,体现课程价值。要想追求有效的教学,教师就应加强理论学习,掌握课程知识,构建自己的课程结构,提高自身专业研修能力,构建合理的教学模式。

如果教师具有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和高度的课程资源开发智慧,将一切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要素都及时而巧妙地转变为有发展价值的课程资源,这样的课堂会充满蓬勃的生命力,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真正成为有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小云.如何让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起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9):34.

[2]曹明琴.小学思想品德课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考[A].教育理论研究(第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1.

作者简介:

王珂,河南省南阳市,河南省社旗县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
选择
中学生思想品德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