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2019-07-01 03:38吴中华
考试周刊 2019年48期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摘 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直接关系到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和道德规范,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关系密切,教师将生活化教学模式带进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仅能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能通过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

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侧重于理论教学,而相对忽视和弱化了实践教学的作用。结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特点,加强生活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标准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更加符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指引,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自身,从而形成健康的价值取向。但是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仍旧沿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氛围较为低沉,学生学习兴趣不强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地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新方法新手段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推动学生的法治和道德素养培养。

二、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途径

(一) 教师要明确生活化教学的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将学生看做独立的个体生命,将他们各自的知识、思维、生活经验和课堂教学联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环节。只有树立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才会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考虑初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结合当前初中生的实际生活,将现实中的种种要素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源泉,让课堂教学指点生活。

(二) 整合生活素材,丰富教学资源

新教材的编写注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教材并不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将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和教材资源结合起来,利用教材的象征性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帮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的瞬息万变,加强和教材知识的联系。

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学生熟悉的,日常可见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对教材资源进行适当的改造和整合,让现实素材现身说法,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抽象知识,更能和现实素材产生情感和道德共鸣。

如,关于网上交友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利用新闻报道或者身边的故事为教学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网络交友不安全的因素,以及怎样正确利用网络学习,在网络活动中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安全,怎样规范网络行为,怎么识别网络上的违法犯罪行为等。这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鲜活生动,是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中能看到听到的事,对学生有强烈的警示作用,更容易让学生对照自身行为,引发反思和总结。

(三) 教学方式创新改革,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

初中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好奇心强,富有叛逆精神和冒险精神,喜欢新鲜生动的事。教师如果沿用传统保守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反感,无法在学习中释放更大的热情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手段和措施授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如,在尊重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关于“尊重”的片段,如周总理会见外宾时的行为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赞誉。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周总理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爱和敬佩?你从他的外交行为中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们会给出各种各样的答案,有的说是“礼仪”,有的说是“风度”。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周总理之所以能得到国内国外那么多人的喜爱,是因為他懂得尊重别人。尊重是相互的,一个人如果能发自内心地尊重别人,同样会得到别人的尊重。”

接着,教师可以围绕教材知识让学生进行讨论,关于“尊重”的具体内涵和定义,怎么做才是尊重?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问题。

学生在讨论中经过思想交流、思维碰撞对尊重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知,并且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对比自身行为,对自己日常行为中不尊重人的地方做出反思和纠正。这些形式新颖、丰富灵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快速将学生带进课堂教学中,更能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场景,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法治、道德知识。

(四) 加强课外实践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学到知识

知识不仅仅存在于教材中,更存在于大自然、万事万物中。对于道德和法治教学而言,现实生活就是活教材,生活本身就是教学实践,而教学也是为了推动和指导实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对自然、生活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如,在学习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布置有关环保和生态的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走进社区、公园、郊区搜集资料,进行调研和考察,撰写实践报告,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中的环境污染现象,指出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并就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三、 结语

生活化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一种全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手段,不仅能将现实生活素材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更能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推动学生的理论认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大自然、社会环境中学到知识,通过生活化场景、真实案例感受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树立正确健康的道德观、法治观,培养健全的生命意识。

参考文献:

[1]张金春.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18(43):125.

[2]孙爱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浅谈[J].魅力中国,2018(1):92.

[3]农植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关于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速读(下旬),2017(10):25.

作者简介:

吴中华,江苏省启东市,江苏省启东市陈兆民中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教学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