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英明
一、港口规模不断壮大,为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做出贡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仅有1000万吨。1978年,中国港口货物吞吐量仅为2.8亿吨,集装箱运输刚刚起步。而到2018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3.51亿吨,7大港口跻身全球前10大货物吞吐量港口之列。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港口呈现专业化、大型化、深水化趋势。中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23919个。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从无到有,截至2018年已高达2444个。中国沿海港口发展也已经形成了环渤海、长江三角洲、东南沿海、珠江三角洲和西南沿海5大港口群,形成了煤炭、石油、铁矿石、集装箱、粮食、商品汽车、陆岛滚装和旅客运输等8个运输系统的布局。内河形成了长江干线、西江航运干线、京杭运河、长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18条主要干支流高等级航道和28个主要港口的布局。此外,汽车滚装、散粮、邮轮各类专业化码头建设加快,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接下来,中国港口发展要继续强化战略引领,推动港口高质量发展,把港口改革发展作为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
二、港口科技支撑强港梦
港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 中国港口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促进行业的发展,走过了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艰辛发展之路,建立起一支专业化的港口科技人才队伍,一些港口重大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建港技术和航道治理水平不断的提高。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筑港技术解决了各种复杂条件建港难题。离岸深水筑港技术非常成熟。长江干线航道整治持续提升长江航道通航能力,对打造以黄金水道为依托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增强对沿江经济的辐射支撑作用。其中,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为巨型复杂河口航道治理提供成功经验。也可以说在这方面是世界第一位的贡献。
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港口技术装备水平逐渐现代化。码头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不断提升,港口正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中国港口实现了从人拉肩扛到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嬗变,现代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入港口生产营运、精细化管理以及对外服务的全过程,港口已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自2016年以来,先后有厦门远海、青岛前湾、上海洋山四期三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成投产。目前,区块链,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在中国港口得到应用。在建设者的不断努力下,中国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及营运日臻成熟,为世界港口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共识。既要装卸生产,又要碧水蓝天。早在80年代,港口行业就提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理念。如今,绿色发展已成为港口共识。绿色港口发展如火如荼。接下来,中国港口将继续改革创新,积极推动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推动运输结构调整,加快港口资源整合与区域一体化发展,创新港口发展新模式,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优化服务,提高贸易便利化,创建世界一流的国际强港。
三、“一带一路”港口合作谋新篇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迈向新的时代征程。中国港口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迎接全方位开放的新时代。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企业积极开展与沿线港口的合资合作,港口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六年间,中国港口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从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非洲、大洋洲再到美洲,中国港口企业不断深化国际合作,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参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等34个国家42个港口的建设经营,海运服务覆盖沿线所有沿海国家。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掷地有声地说要“以绘制‘工笔画的精神,共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接下来,中国企业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設为依托,务实推进与沿线国家在港航基础设施领域的深度合作,构筑双方海上互联互通的网络,开拓港口、海运物流和临港产业等领域合作,积极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成果丰富。
当前,港口发展面临着许多共同困难和挑战,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盛会,在大家共同的探讨下,全球港口共同迎接挑战。中国有句古话“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中国港口期待学习更多国外先进港口发展的好的经验和管理,在相互交流中促发展,在共同合作中谋进步。
当前中国港口将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港口发展之路不断前行,服务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宽广的胸襟拥抱五湖四海的朋友,谱写出港口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