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伟
清朝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把睡觉列为行乐之法,“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睡觉不仅能恢复精力,还能强筋壮骨。他的这一点看法似乎与莎士比亚相同。莎翁借麦克白之口说睡眠是“苦工后的沐浴……大自然的第二道菜,人生筵席上的主要滋补品”。
其实,一个人的睡眠一般分两个时间段——夜里和中午。中午的睡眠称午休或小憩。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尤其是大城市大公司的职员们,在职场打拼,很难有午睡时间。按照人体生物钟的节律,谁不想午睡一会儿呢?前几年网上流行一句戏言:孔子曰,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孟子曰,孔子说得对。是啊,面对紧张忙碌的工作生活节奏,中午不睡一会儿,下午真有可能要崩溃。
午睡是个古老的话题了。曾记得金圣叹老爷子赞叹生活中那些“不亦快哉”的时刻,比如看人锯竹子的时候,拿快刀切西瓜的时候……但不知为什么他不说午睡的时候。夜读宋诗,发现比金圣叹早好几百年的王安石、杨万里,却有写午睡的诗。他们写午睡,是因为午睡“不亦快哉”吧。王安石身兼作家和宰相双重身份,虽然政治改革没成功,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文字,单单是午睡这件事,他也写得深沉宛转,情境悠长。《午枕》:“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窥人鸟唤悠扬梦,隔水山供宛转愁。”“簟”是何物?竹席。“簟欲流”,是他午睡的时候,竹席变成缓缓流动的水波纹,这波纹也使他夏日的午睡清凉如水,花影漂移。还有杨万里先生,也写到了午睡,一首是:“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还有一首:“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两首诗都写到了儿童,写到了孩子。我想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小孩子都不喜欢午睡的吧,趁着大人午睡,他们尽情地玩耍,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或者在泉水边嬉闹。杨先生也似老顽童,午睡醒来,捧水洒在芭蕉叶上,正在旁边嬉闹的儿童听到了雨打芭蕉的声音,咦?下雨了?抬头看看天,没有啊。哦,原来是杨大大往芭蕉叶上洒水呢。午睡可以入诗,宋朝的文人雅士睡出了慵懒,睡出了情趣,睡出了意境。
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要求学生下午一点钟到校,统一趴桌子上午睡。当然也可以一个人躺在桌子上,另一人躺凳子上。老师的观点是中午睡一觉,下午脑子就清凉了,有助于记忆。这样的集体约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实在是一种煎熬。八九岁的孩子,谁有那么多觉呢?谁中午犯困呢?那一个个蒙童初开的中午,我几乎没有一次睡着过。而大多数学生和我一样,不是在那里装睡,就是在那里唠嗑、做小动作……直到老师宣布起床。
虽然小孩子不午睡,大人们则是需要午睡的。我母亲中午从试验田铲地回来,赶紧做中午饭,吃完饭她一定要躺一会儿。有几次她抱怨那只下蛋的母鸡,下完蛋咯咯咯叫不停,吵醒了她的好梦。我呢,则利用这大好时光,钻到菜园里摘黄瓜吃,或者叠纸船放在洗衣盆里。对于那咯咯叫的母鸡不管不顾,对于头顶如火的烈日不理不睬。这中午的时光不用写作业,也没谁管着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
近读余华《阅读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人世间最惊悚的午睡。
“我在太平间对面住了差不多十年时间,可以说我是在哭声中成长起来的……那时候夏天的炎热难以忍受,我经常在午睡醒来时,看到草席上汗水浸出来的自己的完整的体形,有时汗水都能将自己的皮肤泡白。有一天我鬼使神差地走进了对面的太平间,仿佛是从炎炎烈日之下一步跨进了冷清月光之下,虽然我无数次从太平间门口经过,走进去还是第一次,我感到太平间里十分凉爽。然后,我在那张干净的水泥床上躺了下来,我找到了午睡的理想之处。在后来一个又一个炎热中午,我躲在太平间的水泥床上,感受舒适的清凉,有时候进入的梦乡会有鲜花盛开的情景。”
余华是无神论者,当他躺在太平间的水泥床上,并不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炎热夏天的凉爽生活。当然,他也有午睡被打断的时候,有时候刚刚入睡,突然传来哭泣哀嚎,他只好仓皇出逃,给死者让位。后来,成年以后,余华说他竟然忘记了童年这个令人战栗的美好经历,忘记了水泥床上留下的凉爽的人间气息……
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午睡的呢?大约十八九岁。那是结束了青春期的年龄,结束了胡思乱想的年龄。午睡吧,好让下午脑子清凉清凉。然而我一进工厂就开始倒班,五班三倒,零点、白班、四点,生物钟完全被打乱了。下夜班早晨八点多开睡,一般要睡到下午一两点钟,白班时吃过午饭,困意袭来,岗位上没有床,趴桌子上睡一会儿。那个年龄,真是晚上睡不着,早晨醒不了,睡不够。也许那样的午睡才叫真正的午睡吧。休班了,午饭后,往床上一躺,打开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这里是午间半小时节目,我是主持人傅成励……”听着听着,睡着了,“午间半小时”像一团水雾钻进我的梦境,水乳交融,纠缠不清。我醒了,“午间半小时”结束了,傅成励金属般的声音似乎还在耳边回响,睁开迷离的双眼,绵长的午睡一瞬间使我分不清今夕何年,分不清是早是晚。
结婚后,我结束了吃食堂的倒班生活,搬进了单位分的两居室。休息日的中午,妻子一般要做两三个菜。看着冒着热气的排骨或牛肉,看着脆绿的黄瓜或油菜,我忍不住开启一瓶青岛啤酒,吃可口的饭菜,真是舒心,爽快。可是,当我刚刚喝完半瓶啤酒,一阵阵困意汹涌袭来,虽然脑子还是清醒的,手脚嘴巴还是听使唤的,但上下眼皮发黏往一块粘,睁不开了。这汹涌的困意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离开这饭桌,找一个倒头就睡的地方。“我困了,我得睡觉去了!”妻子对我的举动感到意外,饭还没吃完,怎么睡觉去啦?然而我毅然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脚步踉跄奔向卧室或沙发。哦,却原来,饭桌上的美味佳肴也无法阻挡一个将要午睡的人。
有人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其实,冬天也困也乏也打盹。冬天午睡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火炉。在西方油画中,常有穿着棉袍坐在火炉旁打盹的少女或老人,常有系着围裙手拿勺子打着哈欠的少妇。这油画也许要告诉我们,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需要午睡。暖乎乎的屋子和窗前温暖的阳光最适合冬季午睡了。
午睡也许是一种“闲情”,似乎只有不工作的人,功成名就的人才可以午睡,而每天奔波在路上的人就没有资格午睡。改革开放之初那些年,刮来一股取消午睡之风。作家王蒙小说《坚硬的稀粥》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细高挑的儿子慷慨陈词,说发达国家的人一天睡一次,从早到晚精神十足。我们呢,加上午觉仍然每天无精打采。当然,小说里大家在讨论喝粥还是不喝粥的问题,但细高挑儿子扯上了午睡,他的观点是只要蛋白质跟上了,营养跟上了,中国人完全无需午睡。可能是受王蒙先生的影响,当时很多机关部门也向合资企业学习,中午只休息一小时,然后抓紧时间投入工作。我所在的单位领导根据上级指示,要求各办公室的床全部撤掉,迎接改革开放的大潮,适应现代生活快节奏。那几年,我们虽然还没有找准改革开放的快节奏,但中午没地方睡觉了,只能坐椅子上瞇一会,或几个人凑一起打扑克。喜欢健身的,则打乒乓球、台球。这样折腾了一段时间,很多人还是很不适应。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怎么能少了午睡呢?于是,机关人员又纷纷把床般回办公室,堂而皇之地大睡特睡起来。那时正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百家讲坛》的老师们说,企业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安全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午睡文化……支持午睡文化最有力的底蕴就是: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
虽然中国有王安石、杨万里描写午睡的诗句,西方有莎翁关于午睡的哲理警句,而现在西方人行为举止似乎更倾向于“午睡派”。听说在希腊,中国人的店铺午休时间都不关门,而希腊人的生活非常懒散,中午会有长长的午休时间。由于中国人午间不休息,一直工作,就把希腊人的生意抢走了许多。中国人的这种做法使得希腊人也不得不使自己变得勤快,强打精神不睡觉,和中国人“死磕”到底。这样的“死磕”改变了希腊人的生活方式,打乱了人体的生物钟,虽然生意上多赚了些钱,但对身体造成了很大“伤害”。坚持一段时间后,当地人觉得得不偿失,索性改回原来懒散的生活状态。后来,这件事还引起了有关学者关于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能不能影响工作态度的争论。他们的观点是:某些人的工作方式既然可以满足基本生存的需求,那么就没有必要超负荷工作。现在看,希腊这个古老民族用它的社会习俗和生存哲学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午间要工作还是要休息的问题。作家苏童写过一篇随笔,说他在意大利旅游,看见一家商店橱窗里有一件T恤衫,很喜欢,可是一连数天都不见那商店开门(苏童说他自己经常沉迷于一些世俗而浅薄的乐趣中,譬如麻将、阅读流行小报杂志、到处觅取时髦衣物等等。《寻找灯绳·年复一年》),但是他不罢休,最后经明白人指点,才知道那商店午后四点才开门,商店午后要关门三小时,原因是他们要午睡。据说,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也是“午睡派”。他写道,我的午睡有时长达两个小时,这丝毫不妨碍我夜间睡长觉。
在全球午睡运动的影响下,午睡在日本也开始风行起来。许多银行家、政府官员及办公室白领都慢慢养成了午睡的习惯。2004年我去日本实习,在繁华的东京,体验了“午卧室”的美妙。這家午睡商店采用会员制,花六千日元就可买一个月的套票。在精致的商店里,有一长溜儿独立的小屋,里面只能放下一张小沙发床、一个小床头柜和一个负离子发生器,床的高低可以调节。当我躺在小沙发床上,一按床边的“午睡”键,室内的灯光逐渐转暗,壁挂或音箱响起林中小鸟的呢喃和潺潺的水声,负离子发生器发出一股股林木的清香……四十分钟后,灯光渐亮,音乐节奏渐强。柜台小姐送来一杯鲜榨果蔬汁,我短暂、甜美的午睡结束了。2011年,美国一家公司发明了一种“豆荚”午睡,这种床像一个外星飞行物,它会根据需要自动调节灯光音响,在吃完午饭、眼皮打架的时候躺在这样的床上睡个午觉,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惬意。这个公司还在纽约帝国大厦开设了“都会嗜睡站”午睡馆,只需十二美元,就可以享受二十分钟的睡眠。在一次“最佳午睡地”评选中,纽约帝国大厦的“豆荚”名列第三,理由是:用高科技提高了午睡效率。
了解一个人,要了解他的睡眠。仔细观察一下你的身边,谁午睡,谁不睡?从这个很平常的生活习惯里,似乎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看到一个人和这个世界的相处方式。午睡,不紧不慢地证实你的履历,证实每个人内心的平静与骚动。通过午睡,可以啜饮生命深沉的水流。让我们把握强筋壮骨之法、最平常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