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同小学生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已经基本成型,思想意识和心理已经处于较成熟的发展阶段,对于是非已经有了基本的辨别能力。但即便如此,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和世界观,本文以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为切入点,就情感激励在该项工作中的适用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 情感激励 大学生 教育管理 适用性
前 言
对现代大学教育管理工作来讲,其在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基本物质需求,还需要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在情感层面的需求。情感激励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法,在大学教育管理工作中对该方法进行有效应用,可以在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基础上,为相关工作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教育培养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1.需求激励法的应用
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按照从低到高的级别,将人们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五个类别。在大学生生存发展期间,其在生理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比较容易满足,但其他三类需求的满足则具有一定的难度。大学生社交需求是希望在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友谊,获得别人的支持和友情,在群体中能够获得归属感,被社会群体接纳。尊重需求指的就是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自尊可以得到被人的尊重,并在受尊重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成就。在实现自我需要的过程中,属于人们自我基本需求最高层次,指的是人们可以在工作或者是生活中能够将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从而获得他人的认可[1]。因此,对大学教师来讲,其在进行展开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学生学习期间的各项需求进行重点分析,根据每位学生的需求执行相应的而教学方案,以便借助这种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来达到激励学生的根本性目标。
2.认可激励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充分挖掘学生身上隐藏的潜力,借助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方式,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价值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动力。从社会行为管理理论的层面来看,工作成绩是学生能力和激发程度相乘后产生的结果,所以,一个人工作成绩的高低,同其本身的工作能力是否突出,同学生潜力激发程度之间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2]。因此,教师在展开教育管理期间,需要积极的激发学生的潜力,增强学生的自信息,使其在生活中也能够获得相应的肯定,以此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也应当立足于激励教育,在同学生相接处的过程中,对学生身上的优良品质和特长进行充分挖掘并作出客观评价,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其能够按照自己的规范完成相应的学习活动。
3.宽容激励
所谓宽容激励,指的是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应当要保持一种包容的心理状态,通过长期的坚持来让学生对教师本身产生一种信任的心理。在此种情况下,师生之间就能够产生一种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且,学生本身的积极心态也会在这种氛围中被激发出来,为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教师教育管理实践情况来看,教师可能会不敢于承认自己犯下的一些错误,在接受教师管理的过程中与其顶嘴[3]。面对此种情况,教师需要先摆正自己的位置,尽可能不与学生出现正面冲突,借助适当的教育手段和学生展开沟通交流,耐心的开导学生,借助宽容的理念来感化学生,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改变自己的行为,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进而为日后的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4.榜样激励
对教师来讲,其在开展各类教学活动期间,也需要明确自己的榜样作用,了解到自己的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较强的影响。如果教师在开展各类教育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做出了一些不当的言语和行为,就必然会对学生本身的发展带来相应的负面影响。从社会生活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本身的可塑性相对较强,自尊心也比较强,所以,教师不当的言行也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和抵抗心理,不利于相关教育管理活动的展开[4]。从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在其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可以有一个能够让自己信服的榜样做带领,就能够更好的激励大学生进步,若其接触到的榜样本身是教师这种具有代表性的群体,那么榜样的言行就更能深入学生的内心。
结 论
总而言之,情感激励法包含的类别相对较多,作为大学的教育管理者,其在教学期间应当要充分利用此方法将自身的作用和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由于人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所以,教师在采用情感激励时,应当从时间、学生特点、地点等内容入手,有选择性的采用相应的情感激励手段,以此来情感激励的作用在大学教育管理中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邵正香, 何成森. 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 黑河学院学报, 2017(9).
[2] 田子蕊. 情感激励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7(2).
[3] 王玉玫, 周振. 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情感激励的运用分析[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7(3):127-128.
[4] 顾娟. 大学生教育管理中情感激勵的运用分析[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 No.1230(12):18-19.
作者简介:陈玮琰(1996.4-),女,汉族,河南省新乡市人,单位:周口师范学校,本科学历,专业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人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