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玲,侯绍蔚
(1.山西省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一病区,山西 大同 037000;
2.山西省大同市大学医学院,山西 大同 037000)
脑卒中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逐渐增加,随着我国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该疾病治愈率与护士满意度要求更高。脑卒中患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给人们的生活、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负担[1]。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的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患病期间患者情绪低落,治疗不积极,为此,对脑卒中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应用沟通技巧,有益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康复。在本次研究中,探讨沟通技巧对脑卒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下是详细报道。
选择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收集病例数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沟通技巧)。
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病例数为22例,女性患者18例,患者年龄段分布在56岁-73岁,平均年龄值为:65.8±5.3岁;
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性病例数分别为:23例、17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57岁,年龄最大的为72岁,平均值为:65.7±5.1岁。
对比这两组脑卒中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无的较大的差异性:P>0.05。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是根据患者入院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疾病护理、康复护理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应用沟通技巧进行交流,主要护理内容为:①语言沟通 护理人员据病人的文化程度给予不同的沟通技巧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态度温和,有爱的心去关心病人,保持微笑服务,语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句耐心地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时注意患者的情绪,并及时的给予解释和安慰,在患者配合完成交流后,应及时夸奖,给予肯定,提高患者的积极性[2]。②非语言交流 通过在治疗和护理操作中观察患者的肢体语言,包括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积极的鼓励患者,肯定患者,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非语言沟通获得患者的更多信息为患者提供护理帮助。③对不能进行语言沟通的病人,做好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在加强沟通技巧时,护理人员需保持良好的护理服务态度,赋予同情心、善于应用眼神、手势等方式,认真思考患者的内心需要,并给予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患者的内心需求。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后,其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情况。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的实际表现,分为:依从、较依从、不依从。护理满意度根据患者的评分情况分为:很满意(大于80分)、较满意(60-80分)、不满意(低于60分)。
依从率=100%-不依从率。
护理满意度=100%-不满意率。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版,针对上述结果进行探讨,当组间数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时,以P<0.05表达。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均作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检验。
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且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较为明显;P<0.05(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2组患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服务后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对比(n/%)
其中,对照组依从患者22例、较依从患者8例、不依从患者10例,观察组依从、较依从、不依从病例数分别为:23例、15例、2例;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患者中,很满意例数20例、较满意度例数9例、不满意例数11例;观察组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4例、13例、3例。
沟通是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其中语言的使用既可以伤害他人,也可以拯救他人,而沟通技巧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3]。通过积极向上的语言有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帮助患者树立良好的治疗信心。除语言沟通能力外,肢体语言也同样能够达到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促使患者配合治疗的效果。对于脑卒中患者而言,康复治疗十分重要,如果护理人员无法与患者做好良好的沟通,使得患者不理解、不愿意配合治疗,降低患者治疗主动性、积极性,影响患者的预后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掌握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4]。
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加强沟通技巧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性十分明显,组间数据对比结果显示:P<0.05。而且,观察组脑卒中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鲜明:P<0.05。
总之,在脑卒中患者接受治疗过程中,加强沟通技巧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