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双引擎驱动软件专业人才培养

2019-07-01 05:43卢献华
计算机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教基地融合

卢献华,侯 霞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101)

1 产教融合的现实意义

产教融合是协同育人的有效人才培养方式,对于提高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至关重要。

产教融合是时代潮流,大势所趋,它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新一代的变革、新知识与新技术的更新,使产教融合迈入了新的阶段。软件专业的人才培训需要切合社会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因此对产教融合的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新技术发展的需要

国家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一代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都是热门技术方向,需要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产教融合可以让软件专业人才更快速地了解前沿技术。

1.2 课程教学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式,通常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专业技术知识,梳理知识点,通过考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学生学习被动,老师与学生较少互动。课程教学的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新时代更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引进云教学、智能教学等。产教融合可以让教学更快速地应用新工具、新方法等。

1.3 软件专业人才应用技能提升的需要

软件专业人才都需要实习实践,最好的实习实践就是到产业中去,到企业中去,建立校企合作基地,让学生更多的接触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1-2]。

2 课程教学中产教融合实践

课程教学是我们软件人才培养的主要教学模式,传统的课程教学会将知识点分布在软件专业不同的课程中,形成软件专业的课程体系。随着新时代的教学改革的深入,探索如何在课程教学中产教融合,显得非常重要。

2.1 产教融合融入IT工程师职业道德与素养课程

以IT工程师职业道德与素养课程为例。IT工程师职业道德与素养课程(课程编号0RH04931)是计算机学院计算机大类的专业选修课。 IT工程师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才能适应实际场景的开发环境。

1)引入企业创新思维模式,加强创新意识认知。

企业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所以企业都非常重视产品创新,在企业新员工培训课程中就安排了创新思维的课程,将这种课程模式引入大学课堂,能让软件专业的学生在创新过程中创造出质量较好的创新产品,帮助学生快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突破思维定势,预测未来,开发新产品。课程中,通过案例启示,案例教学引导学生思维。课堂上,将企业产品开发过程复盘,让学生了解企业实际的软件开发项目的流程,分析每个过程,分析其创新点,使学生加强了创新意识。

2)引入企业团建模式,提升创新能力。

课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可以采用模拟训练方式。企业的团建活动目前已经非常成熟,也有专门的团建活动机构给予团建创新。在课堂上如何引进企业团建模式,让学生体验团队的合作、团队的创新,有效的做法是,让学生自由分组,建立创新团队,选出团队队长,为团队创立logo、团队口号、团队队歌。让学生组建创业公司,头脑风暴选出创业项目,编制项目商业计划书。项目过程,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3)创新成果展示。

该环节是学生们最开心、最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每个团队的展示,有新意的创新产品,都能受到学生们的关注和欣赏,课程中,掌声不断。在logo设计中,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从寓意、美观等角度,不断修订,画出的logo都非常有创意。在组建创业公司时,学生经过调研、研讨、筛选等,确定了最终展示的创意产品。在企业导师和课堂老师的双重指导下,学生学习了项目商业计划书的编制,从不懂、不规范,到清楚企业组织架构,了解项目计划书的撰写要素,通过企业实际项目计划书的讲解,学生的创业项目团队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2.2 产教融合融入大数据概论课程

以大数据概论课程为例。大数据概论课程(课程编号ORH04981)是大数据引导课。其作用是帮助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及应用的学生,提升对大数据的认知,通过介绍大数据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大数据技术,了解大数据场景,了解大数据行业应用。激发学生的大数据专业兴趣,并为学习后续大数据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也将使学生了解大数据在政府、教育、金融、媒体、公安、医疗等方面的应用案例。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吸引学生,要创新学生的学习模式。课堂上,首先把数据科学要讲述的知识点梳理讲清楚,然后把大数据技术要点及应用场景讲清楚,接下来就是学生为主的主动学习,学生把刚刚老师讲述的知识点,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方式,找到知识点的延伸知识,并探索知识点的应用,再小组实践,体会学到的知识如何去应用。实施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要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查找资料,鼓励学生在团队中分享,锻炼良好的沟通与精准的表达。

2)引进企业导师参与教学。

传统教学都是一个授课老师,完成全课程的教学任务,本学期尝试引进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创新实施了双课程讲师模式。课前,通过对大数据行业企业的调研、分析、联络、沟通,我们选择了5家企业合作,之后与企业确认了9名导师,课程教师与企业导师针对不同的大数据应用场景,编制了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方案。课中,不断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大数据技术,让学生熟悉了金融大数据、媒体大数据、公安大数据、舆情大数据、养老大数据、医疗大数据等。课后,组织学生参加大数据技术及应用讲座,丰富课堂知识,并让学生体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及应用案例。实施中需要注意的要点,选择企业导师时要关注授课内容与课堂目标的一致性,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相关度,这在软件工程专业认证中非常重要。

3 产教融合,建立实践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软件专业人才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软件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指导软件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软件工程专业将校内的理论课程压缩到本科教育的前三年,学生可在大四的上学期开始去企业参加工作实习、企业实践等实践类课程。我们积极开展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工作,已经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学生在毕业之前,提前步入企业体验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需求,深刻体会课程知识的实际用途,发现自身的知识缺陷,有助于学生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3]。

3.1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时,我们坚持“互惠互利、双向受益”的原则,坚持“讲究实效,注重质量”的原则,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校外实践基地除了能基本满足实习教学任务的要求之外,还提倡校企合作,能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坚持就近原则、相对稳定及交通便利。

与企业的合作年限根据双方需要协商确定,一般为1~3年。协议内容主要包括:①双方合作目的;②基地建设目标;③双方权利和义务;④安全责任等。

为了规范实践基地的工作,定期实施基地检查评估,提交实践周报月报,实施开题报告、中期报告和结题报告的汇报检查及答辩。

实践基地采用双导师制,主要开展校企人才培养基地及科研合作。面向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开展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参加企业导师科研课题,参与企业产品的升级改造和新产品研制等实际工作,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也可源于企业合作项目。通过真实的企业实践训练,切实培养和提高了软件专业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缩短了学生就业适应期,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同时,还开展了包括前沿科技讲座、技术培训、项目实训等活动。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产教融合的关键点,一是精心选择企业,二是企业可以作为长期实践基地。在选择企业时,要关注企业规模、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企业实训条件、企业导师状况等。务必深度合作企业,每年做好评估,严选校外实践基地。

3.2 基于实践基地的教学

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人才培养时,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在IT工程师-大学生体验式职业化课程及企业工作实践课程中进一步做了探索与实践。两者有机结合,在不降低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更好地利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来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职业化能力。

教师应探索和实践适合软件工程专业和学生特点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实施方法和形式,以及职业化课程,使校外实践基地更好地为本科教学目标和体系服务,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目标。

(1)结合IT工程师-大学生体验式职业化课程及企业工作实践课程大纲和授课内容,调研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需求和目的。

(2)依据市场需求,研究产教融合双引擎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3)在基地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探讨如何推动学生企业实践类课程的顺利进行,并通过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培养方案加以改进。

以企业工作实践课程为例。企业工作实践是软件工程专业第七学期开设的一门实践类必修课程,通过长达15周的企业实践,深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掌握前沿技术,培养学生以工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方法,开发具有实用价值的软件系统,通过参与企业具体工作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相关内容见表1-表3。

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以实践加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任务,以任务带动实践项目体验。训练内容包括理论知识理解、方案设计、过程操作、结果与分析,并提交相关报告,以此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成措施包括:

(1)企业工作实践申请:通过申请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评定学生企业实践的工作安排和内容是否具有专业相关度,是否是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过程检查:学生在企业实践期内每周填写工作周志,记录工作内容和执行情况,以此作为判定实践活动是否能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依据。

(3)总结报告:企业实践结束后,由学生提交不少于2 000字的总结报告,总结在参会企业实践过程中的工作情况、心得体会和未来职业发展规划。

(4)课程答辩:由软件工程专业组织答辩,学生按要求进行企业实践报告,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鉴定和验收,对学生能力和课程目标达成进行综合考核。

通过企业工作实践课程,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实践训练,为独立承担工程项目奠定了基础。每年参与到产教融合项目的学生越来越多,经过企业工作实践锻炼的学生也更受到企业的欢迎,企业可以减少培训时间,这样的学生也更容易融入团队,融入企业。

表1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途径与主要判据

表2 课程在软件工程专业认证中所支撑的毕业要求及对应的指标点

表3 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

4 产教融合取得的效果

上述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和实践基地建设工程成果已实施于我校的本科教学过程中,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5方面。

1)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

以项目带动科技创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5名学生,成功申报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完成的创新项目内容有大数据Hadoop平台的搭建、爬取教育网站信息、数据清洗、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报告等。

2)互联网+大赛。

以赛助学,创新思维。IT工程师职业道德与素养课程的45名学生,分成11组,参加全国第四届互联网+大赛的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创意组获校级互联网+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

3)以赛助学,完成创新创业商业计划书。

IT工程师职业道德与素养课程的181名学生,分成21组,完成创新创业商业计划书。通过模拟创建公司,创建团队,研发新产品,开拓渠道解决产品市场,尝试财务分析,建立管理体系及风险预测及防范机制,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创新创业过程,为有意向创业的学生打下基础,对暂无意向创业的学生也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训练。

4)大数据技术及应用大赛。

以赛助学,创新育人。组织大数据专业及软件工程专业10名学生,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及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全国总决赛,荣获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赛本科三等奖;参加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计算机及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北京站)暨海峡两岸核心技能素养大赛,荣获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本科组二等奖。

5)产教融合项目。

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有5名教师,60名学生参加。学生在项目中学习了国云数据的魔镜大数据技术及分析平台,掌握了如何接入数据源,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大数据应用。

5 结 语

产教融合对培养应用型软件专业人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件专业人才职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产教融合使学生在案例分析、实践训练、动手实操过程中,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创新意识,扩展了创新思维。

猜你喜欢
产教基地融合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我的基地我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