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艺慧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刻感受到,当代儿童在劳动方面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如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认知匮乏、劳动技能下降、劳动意志薄弱等。究其原因,既有历史传统对劳动和劳动教育存在偏见的影响,也与受当代应试教育冲击以及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忽视有关。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劳动的价值,如何让学生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培养未来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是苏南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近二十年来一直进行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并基于“少年农学院”课程基地系统开发了劳动实践课程,以此让孩子们参与并体验劳动的快乐,最终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的教育目标。
我校地处城郊接合部,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但由于城镇化的推进,这些农村孩子普遍缺乏劳动实践经验,对农业、农村、农民知之甚少。为此,我校自2003年起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协作,致力于“少年农学院”课程的开发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建设了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少年农学院”课程基地。基地遵循需求性和整合性原则进行设计,包含“小小农展馆、小小组培室、小荷微农场、无公害检测室、小荷美食工坊、小荷感知园”六个主题场馆。在这些主题场馆中,孩子们可以了解农业生产从刀耕火种到数字化操控的进化演变,感受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变迁;也可以通过参与春种秋收,体悟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
例如:孩子们可以在小小农展馆中通过老物件想象过去农村的生活场景,在小小组培室里进行马铃薯、草莓等植物的继代培养,在小荷微农场中进行蔬菜的播种、浇水、施肥、收获、义卖,在仪器设备配置齐全的无公害检测室里参与蔬菜、水果等食用农产品安全状况的检测,在小荷美食工坊里亲身体验美食的制作过程,在小荷感知园里感受创新科技在劳动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
1. 整体设计,明晰多维度课程目标
劳动教育的目标具有多维性,包括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技能(技术素养)、劳动思维(包括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为有效达成劳动教育目标,我校开发了校本教材《我们的乐园—走进少年农学院》,同时基于多年探索的经验,与时俱进,完善升级,制定了《少年农学院课程标准》,明晰了课程四个维度的总目标(详见表1)。
在总目标统领下,学校设计了“桃、花、菜、物”四大板块,每个板块下又设置六个主题,并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菜单供学生选择。例如:在“我是小小种桃人,以‘桃为媒爱家乡”板块下设有“识桃树、观桃花、研桃胶、品桃韵、植桃树、望桃途”六个主题;在“我是小小蔬食家,以‘菜为媒爱生活”板块下设有“菜认识、菜种植、菜检测、菜培育、菜烹饪、菜储存”六个主题等。
2. 分段细化,构建递进式课程内容
围绕课程总目标和主题,学校又结合基地条件、时令特点和学生实际等,编写了各年级的《课程实施纲要》,进一步细化各年级每学期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评价,从而使同一研究主题在不同学段间实现纵向贯通、横向统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使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递进式培养。
以“我是小小种桃人,以‘桃为媒爱家乡”主题板块为例,低年级的课程学习着眼于学生的认知方面,通过参观小桃园,让学生观察桃芽、桃叶、桃花、小青桃等事物的特征,初步了解桃树的基本结构。中年级的课程学习注重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培养,通过示范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桃树病虫害防治、疏果诀窍以及桃树修剪和嫁接等方面的知识,并学会简单的粘桃袋和基本套袋方法等。高年级的课程学习更加注重探索研究和对学生的品格培养,通过调查桃与本地经济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桃的种类和装箱技巧,了解传统桃箱、桃笼,以及桃子的保鲜、储存、营销方式,并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
1. 普及+提高,着力推动活动课程
实践中,我校的“少年农学院”课程通过“普及+提高”的方式开展实施。“普及”是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体学生,围绕“桃、花、菜、物”四大板块,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动手操作、劳动实践和小课题研究。“提高”是为了满足部分学有余力、学有兴趣的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组建学生社团为主要方式,打破年级和班级的局限,由学生自主选择参加蔬菜种植、花卉养护、巧手美食、创意手工、植物组培等社团。这样有序列、有层次、扬个性的课程实施方式,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劳动体验和认知,强化了学生对劳动的认同感。
2. 跨界统整,全面“渗入”学科课程
我校倡导的劳动教育是旨在激发学生劳动愿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是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为此,我校还通过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使劳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之中。例如:数学课上,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求百分率的实际问题”时,巧妙地将学生们到农学院栽种花菜的情境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成活率的含义,认识百分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此外,学生还用小报设计、四格漫画、观察日记、养护绘本等形式,展现自己在劳动中的收获、思考与快乐。
劳动教育评价的目的重在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自主性、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成长与快乐,进而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以劳动获取财富并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思想和观念。
1. 注重过程积累,积淀档案资料
学校每学年都会举行简朴又隆重的“播种节”和“丰收节”。在每年四月的播种节启动仪式上,学校为全校所有班级发放启动资金,用于师生购买种子、肥料等。接下来,教师带着学生在自己班级的菜地里播下种子,栽上幼苗,也播撒下一份收获的期待。学校为全体学生建立了“我是快乐劳动者”档案袋,帮助孩子们真实记录劳动体验的过程,同时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存储不同形式的档案资料。例如:低年级以学生参加劳动教育的照片、小手工、绘画作品等为主,中高年级以学生的劳动体验日记、志愿服务记录、创意劳动作品等为主。学校还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和家长评价等方式,对每位学生进行星级评价,借此让孩子们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参加劳动实践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将来的人生发展打下亮丽底色。
2. 搭建展示平台,激励全员参与
学校结合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开展“我是快乐劳动者”主题展示月活动,活动中设置个体项目和集体项目。其中个体项目按照年级划分,有剪纸、钉纽扣、制作鞋套等比赛项目,由学生根据意愿以个人形式参加;集体项目为“少年农学院里的创意种植设计”,每个班级为一个参赛单位,在半个多月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各班学生在师长的指导下,参与各项活动,用自己的劳动设计美、创造美、展示美。经过年级部、全校两级评比后,最终评选出的精品项目将在少年农学院精彩亮相。学校还将整个主题展示月的比赛花絮制作成微视频、美篇等,发布到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区教育云平台等,让更多师生、家长欣赏与评价。这些活动既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又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弘扬了劳动精神,树立了鲜明的劳动价值观。
(编辑 王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