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飞地经济研究现状综述

2019-06-29 09:59高幸雷晓寅
北方经贸 2019年3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高幸 雷晓寅

摘要:在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深深植根于人民的心中。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运用及发展,在全国多数地区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理论提供了帮助。在新形势下,需要更全面、系统、完整地研究该发展模式,整合现有的文献研究,才有利于推广和完善“飞地经济”,特别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特殊的借鉴作用。除了过去的综述研究角度之外,理论选择、背景发展、意义影响、问题和建议、可视化分析也将引入本文分析。

关键词:飞地经济;可视化分析;文献探讨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3-0013-06

A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Status of Enclave Economy in China

Gao Xing,Lei Xiaoyin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engdu 610041)

Abstract: Under the new era,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normal, and the concepts of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coordina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are deeply rooted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As the “enclave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that emerged in China in the 1990s, i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most areas of the country after more than 20 years of research,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viding an effective way for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model more comprehensively, systematically and completely, and integrate existing literature research,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nclave economy”, especiall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ethnic areas. In addition to past review research perspectives, theoretical choices, background developments, meaning impacts, issues and recommendations, and visual analysis will also be introduced into this paper.

Keywords: enclave economy visual analysis literature discussion

“飛地经济”不是一个新概念。改革开放的初期,随着国外加工贸易的成型,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逐渐加深,沿海城市成为国外入驻的“飞地”选择,这也是中国最早接触“飞地经济”。作为“飞地经济”发展的最早模式,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使用5%的工业用电,不到4%的土地和人口,造就了接近超过15%的工业产值、接近20%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30%的进出口贸易额。“飞地经济”成功的实践,让学者产生了浓厚研究兴趣,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以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收集相关文献样本。通过“飞地经济”做搜索词进行“主题”的准确检测,获得文章1269篇。其中期刊235篇、研究生论文7篇、会议论文15篇、报纸新闻报道935篇。本文对此做了可视性分析,形成了研究综述,以供学者们研究参考。

一、“飞地经济”可视化分析

(一)发文数量分析

为了精确反映文献的搜集,发文数量趋势研究以期刊为基准。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飞地经济”的研究总体处在向上攀升的趋势,通过CNKI系统预测,2018年文献为39篇,稍微低于2017年,但并不影响其走势。以1984年——2003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研究“飞地经济”的期刊数量平均维持在1~2篇,最早有关“飞地经济”的发表在1984年,但是该文献仅仅是一种名词解释,“飞地经济”只是作为一个引入的概念提及到,在随后近二十年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研究“飞地经济”的文献,都只是作为概念提及或者涉及方式介绍该模式。真正以“飞地经济”作为题目发表的文献是2003年的《贵阳市云岩区打造“飞地经济”》,而它也只是通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报纸)的方式发表。第二阶段从2003年开始到2014年,这一阶段是我国研究“飞地经济”的发展阶段。虽然2004——2005年、2008——2009年、2010——2011年表现出短暂下滑趋势,但是发文数量总体呈现上升状态。从国际因素来看,经济一体化开始扩展到全球各个国家,经济增长进入到快速时期,产业化、信息化的萌芽已经诞生,快速推进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的主要基调;从国内因素来看,2000年我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面对东部资源要素逐渐紧张,产业转移理论开始指导经济发展,再加上后期提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发展协同理论、东西部协作发展模式等等,这些政策及理论为“飞地经济”的研究及发展提供有利保障。第三阶段从2014年至今,伴随着我国进入到新时期,经济发展目标的转变、模式的转型、生态重要性的提出,让“飞地经济”的研究背景及理论方式再次出现了新的方向,尤其是2017年我国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为各地研究机构提供了契机。因此在未来的研究方向上,“飞地经济”研究将会进入理论及运用新阶段。

(二)发文级别分析

从研究层面来看(图2、图3),报纸报道关于“飞地经济”的文章就达到935篇,占比高达73.7%,而期刊才235篇,仅仅占到19%,硕博论文占比更低,只有0.006%,而且没有一篇博士论文,而且从发文数量趋势上来看,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此可见,对于“飞地经济”的研究,大部分只停留在报纸的介绍方面,对于学术性的研究非常少,这是“飞地经济”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需要从理论和实际运用上尝试更多突破。从期刊内部观察,CSSCI文章只有18篇,占比仅0.08%,核心期刊56篇,占比达到24%,接近四分之一,说明对于“飞地经济”研究从高层次理论来看还是相对较少,多数期刊文献属于普刊范围。

(三)发文载体分析

从研究的的机构来看(图4、图5、图6),在报纸报道占比前五的机构分别是《安康日报》(陕西)、《莱芜日报》(山东)、《湖北日报》《三峡日报》《雅安日报》(四川);从期刊发布的主办单位来看,排名前几位的是决策(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当代贵州》(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领导决策信息》(首都科学决策研究会)、《前进》(中共山西省委)、群众(中共江苏省委);根据CNKI统計的研究机构来看,期刊文献数量在3篇以上的是同济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深圳市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中共贵州省石阡县委、天津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总体观察,研究机构分布较广,没有形成某一个研究机构独大的情况,说明“飞地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发展协作模式,已经慢慢推广到全国范围内运用,比如解决产业转移承接、生态补偿探索及土地集约化管理等等情形。

(四)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观察关键词(图7)可以发现“飞地经济”的主要研究动向,主要体现在三个角度:第一,研究的背景。“区域经济”“区域合作”“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词汇,突出表现了当下研究“飞地经济”模式的大背景;第二,研究的理论。“产业集群”“增长极”“产业梯度”和“动态机制”都反映了理论机制的实践和应用;第三,研究模式及针对问题。例如“发展模式”“工业园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深山特别合作”,这些为研究“飞地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和前景。

二、文献回顾及维度研究综述

(一)文献回顾

通过查阅、搜集相关文献综述,以CNKI为数据库,以“飞地经济”为主题的检索方式,共得到2篇关于“飞地经济”研究的文献综述期刊,它们分别是《“飞地经济”研究综述》(付桂军,齐义军,经济纵横,2013年第12期)及《飞地经济研究综述与展望》(吴素春,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2篇文献均发表于2013年,从时间跨度来看已经过了5年,无论从研究热点、方向、内容、意义、问题、建议等和当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因此对于更好地运用及研究“飞地经济”,再次做综述研究是有必要性的。

第一篇《“飞地经济”研究综述》(付桂军,齐义军,经济纵横,2013年第12期),两位作者均为大学的教师,内容层次包括6大方向。第一点是“飞地经济”的内涵综述,主要从“飞出地”与“飞入地”合作共赢角度和区域经济发展落差的角度来分别作出内涵界定,引用观点包括李具恒,李国平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李骏阳、夏惠芳的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黄丹晨的产业飞地发展;周敏关于“飞地经济”的内涵解释;刘小平对于青海飞地经济的研究等等。第二点是“飞地经济”特征和类型的综述,主要引用了李瑜对飞地经济的解释;梁新举的产业转移视角等人的观点。第三点是关于发展“飞地经济”的条件,主要从资源切合度、产业机构相似度、发展时机、区位优势等方面,引用相关学者的观点。第四是总结了发展“飞地经济”的主要类型,列举包括产业转移实践做法、移民工业方式、区域调整模式等等,同时将这些模式的具体运用城市做了介绍。第五点是关于如何促进“飞地经济”更好发展的建议,例如制度性建议、发展契机的把握度、资源优势的利用效果、管理制度的改善和顶层设计的期望等。最后是对于综述的展望。

第二篇《飞地经济研究综述与展望》文章包括5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发展的角度、方式做综述,以4个小方向论述:(1)民族飞地经济。主要以国外学者为引用对象;(2)资源型飞地经济。同样是以国外学者的观点为介绍,例如Joseph关于博兹瓦纳的旅游飞地、Craig研究巴布几内亚采矿对于经济的影响;(3)FDI形成的飞地经济。以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角度研究;(4)在中国产业转移背景下进行经济研究。主要是国外与本国专家对飞地经济探索问题、建议、背景来阐述。第二部分是对飞地经济模型做解释,总结了包括经济内涵、特征、形成条件和类型。第三部分是飞地经济的效应,阐述了关于飞地经济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内容。第四方面是对策建议综述,将各地实施的情况、出现的困难和应对机制做了梳理。最后是评价与展望。

两篇文献综述都非常具有学术参考价值,对今后“飞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纵观近五年,研究“飞地经济”的文献理论不断创新,在角度、导向、理论探索和背景格局上都有了变化,为了更好地将“飞地经济”推广到全国各地,尤其是对于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的发展,有必要从更多的视角去将文献整理。

(二)维度研究综述

1.研究背景

在新时期下,各个学者纷纷将研究“飞地经济”背景做深入探讨。周柯、谷洲洋提出国际产业回归背景,美国为首提出“让美国重返安全时代”“让美国人有工做”“让政府重新为人民服务”等政策,这些反全球化政策将影响经济发展,同时提出国内产业发展的背景,并认为产业转移有了新趋势,承接地不再牺牲环境和生态;申长庚、曹大明、何伟军将“飞地经济”引入民族地区,提出民族地区受到各种因素困扰,造成基础设施落后、产业规模小、贫困深度广等等,需要建立一种从组织和制度的角度做出创新,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的帮扶转变,而“飞地经济”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孙浩进,王昊天从黑龙江省实际出发,提出要利用好国家八部委发布的《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求,做出更优化的发展模式,而选择“飞地经济”是最优的发展模式;杨春平、陈诗波、谢海燕研究以生态补偿为目标,把“飞地经济”作为解决生态脆弱区的手段,以四川——阿坝工业园区作为调研地点,指出当前生态补偿存在范围过窄、标准不一、资金来源渠道等问题,使得民族地区发展受到各种限制,过去的方式既不能满足经济发展,也不能更有效地保护生态,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好“飞地经济”是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手段。

2.研究理论综述

各种理论的运用已经不算新的突破,但是对于过去5年研究的文献回顾,发现过去的两篇综述并没有涉及,因此将理论进行整理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1)增长极理论。李瑜对此的核心思想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一些领先的行业或强大的企业将能够推动高度集中和规模经济的强辐射区。从而带动辐射区的发展;张飞明,喻岚屏认为,增长极在解决落后地区发展问题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作用,是区域经济学不可缺少的部分;李琳、刘莹、黄跃从利益共享入手,认为“飞入地”获得经济利益之后,可以培育新的产业动力和增长极,使得双方合作更有积极机制。(2)区域比较优势。大卫·李嘉图认为,它是指即使某国的每种商品都低于他国生产率,但是通过出口那些差距相对较小的产品在国际分工中占有地位;朱俊成在应用领域中提出,要通过不同比较优势来整合资源,促进优化配置。(3)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它源于弗农工业生产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他提出任何产品都要像生命一样通过出生、成长、成熟到最后结束的过程,而不同的过程产生就形成了全球各个地区的产品差异化和竞争地位,它强调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学者运用该理论是根据企业产品处在某个阶段,而为了更好地保持发展、成熟期而采取的转移方式。邹俊煜提出,以不同地区作为投资对象,把一些产业搬离到欠发达的地区,由此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平稳增长;朱俊成也指出产业梯度理论存在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中,而实质是非均衡发展研究。

关于“飞地经济”理论的研究很多,总结如下:产业转移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增长极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互利共生理论、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等。它们在过去的“飞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们在过去探索“飞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进入新时期,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出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尤其是面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发展问题,民族绿色发展理论、民族地区包容性发展理论和习近平新时期发展理论,都将是新一轮指导“飞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

3.重要意义

“飞地经济”在经过二十余年实践,对于区域经济促进将会有着巨大影响意义。(1)工业化、城镇化。“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飞地经济”能够适应产业发展平台,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城市化进程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互补;“飞地经济”可以促进铜仁的产业发展,助推大龙开发区的工业经济增长,使它的“园中园”模式得以成为全国研究经济发展的典型;“飞地经济”模式可以给地区提供一个参考,主动去对接产业项目搬离,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有利于大庆发展城镇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2)绿色、可持续发展。该模型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整合资源优势、打破地理上的限制、集中治理污染,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和保护环境;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园区,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轻分散竞争带来的环境压力,促进湖南经济的绿色发展;合理的利用“飞地经济”,必须限制人口的数量、提升资源利用率、可持续发展率,这样才有利于实现连片特困地区的可持续绿色经济的发展。(3)产业化发展。通过建立“飞地经济”园区,提高产业的聚集能力,有效延伸了产业链,加强了上下游企业的联系,有利于湖南省产业空间的布局、创新、开放、发展;“飞地经济”使得先进地区产业实现外溢、腾笼换鸟,而经济发展程度低下地区可以引进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带动自身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缩小梯度差,有利于产业平衡;“飞地”布局同时带来人才、金融、科技和管理相关理念,可以更好地促进产业的价值提升;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引领龙头企业和新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的集聚融合发展;自然环境差、历史的发展原因,导致了连片特困区的经济增长徘徊在初级阶段。引入“飞地经济”模式可以汇集吸引全国投资的热情,通过实现产业升级,创立品质、吸纳资金、引进高层次人员,提高管理和技术等各种资源,促进连片山地产业的集约化发展。

4.“飞地经济”下一步研究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要从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将“飞地经济”打造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解决我国产业转移升级、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集约农业发展、生态保护的开发等有着重要意义。“十三五”规划中提出,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等合作平台,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助机制;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预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地区发展“飞地经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引导产业转移,发展“飞地经济”,实现利益共享。

近五年“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进入了更高的阶段,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也不断更新,2017年6月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以规范的文件方式,将发展“飞地经济”重要性再次拔高。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经济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大量存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而通过近年来的探讨和实践,已感知到“飞地经济”模式对于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尤其是自然环境恶劣、资源禀赋差、产业发展滞后的深度贫困地区,具有深刻的实践指导作用,是实现脱贫攻坚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飞地经济”推广应用的时间不长、经验欠缺,使得一些顶层设计机制、政策落实、整体执行、模式内容、运行保障等还有待尽快完善,尤其是各级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和实施方案,需要解决较为普遍存在的支持力度不够、飞入地和飞出地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可持续发展规划缺失等具体问题。新时期下,如何利用“飞地经济”模式解决这些问题,未来的研究的热点、趋势都应该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不仅要完善“飞地经济”模式现有的缺陷,同时还要从宏观的视野去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使它变为解决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民族地區和深度贫困地区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具恒,李国平.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整合与创新: 基于梯度推移理论内在机理的扩展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94-98.

[2] 李骏阳,夏惠芳.开发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2):55-60.

[3] Min Zhou.“China town: The socioeconomic potential of anurban Enclave”[M].Temple University Press,1992.

[4] 刘小平.青海省发展飞地经济模式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20-22.

[5] 李 瑜.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07(31).

[6] 梁 新 举.承 接 产 业 转 移 下 的 飞 地 经 济 建 设 探索——以宣城市为例[J].知识经济,2010(3): 179-180.

[7] Joseph E Mbaiwa.Enclave Tourism and Its Socio - Economic Impacts in the Okavango Delta,Botswana [J].Tourism Man-agement,2005,26(2):157-172.

[8] Craig Emerson. Mining Enclaves and Taxation[J].World Development,1982,10(7):561-571.

[9] 周 柯,谷洲洋.飞地经济运行机制及实现途径研究[J].中州学刊,2017(10):23-24.

[10] 申长庚,曹大明,何伟军.以飞地经济促民族地区发展[Z].中国民族报,2014.

[11] 孙浩进,王昊天.发展“飞地经济”承接产业转移的路径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2):19-20.

[12] 杨春平,陈诗波,谢海燕,“飞地经济”: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新探索——关于成都阿坝两地共建成阿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J].宏观经济研究,2015(5):3-4.

[13] 张飞明,喻岚屏.金融支持安康市飞地经济研究探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7):67-68.

[14] 李 琳,刘 莹,黄 跃.湖南“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选择与对策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7(6):130-131.

[15]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16] 朱俊成.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合作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3)92-93.

[17] 邹俊煜.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其启示——兼议经济理论应用中约束条件的不可忽略性[J],2011(28).

[18] 林俊锡.大龙—石阡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探究[J].当代经济,2017(32):88-89.

[19] 崔玉波,張国发.大庆市飞地经济发展探讨[J].大庆社会科学,2017:60-61.

[20] 曾 贵,徐运保.推动湖南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飞地经济”模式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8:1-2.

[21] 曾 伟,陈政宇.集中连片特困山区“飞地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42-143.

[22] 连 莲,叶旭廷.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 “飞地” 经济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6(5):149-150.

[2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

[责任编辑:金永红]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港口煤炭物流可视化分析平台
近十五年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眼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可视化分析在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