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敏,丁 童,曹 俊,褚 婕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湖北 武汉 430000)
近年临床资料显示,产妇剖宫产围手术期并发LDVT症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且LDVT多发生于术后1~2周,少数迟至6周,严重影响产妇产后的恢复。由于LVDT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常会导致病人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残疾。因此,有必要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和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本文将临床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12月共155例剖宫产围手术期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LVDT专项护理。另外同期剖宫产围手术期未并发LDVT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临床资料:年龄22~41岁,孕周38±3.5周。对照组临床资料:年龄23~43岁,孕龄37.5±3.3周。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孕龄等指标上相似,具备可比性。
对照组采取围手术期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CaPrini风险评分结合LDVT专业护理进行治疗。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围产期产妇身体虚弱,同时需要喂养新生儿,剖宫产后LVDT产妇更加焦虑、烦躁,情绪不佳可引起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有必要密切观察产妇情绪变化,并详细介绍LVDT原因和注意事项,使产妇能够科学了解疾病并积极配合。
充分了解产妇凝血等指标以及过往病史。与产妇进行积极主动沟通,提高对LDVT警惕性。此外,当产妇有明显下肢沉重感、肿胀等特征时需要告知医护人员,争取早期介入预防。
指导产妇进行足背屈伸运动,即躺床上下肢伸展和大腿放松,慢慢勾脚趾并尽量保持脚趾面对自己,保持10秒,然后脚尖轻轻下压保持10秒。每次20~30组,每天3~4次。另外,鼓励产妇深呼吸,增加膈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针对存在血栓风险的患者,可采取低分子肝素钠进行抗凝预防。
2.4.1 CaPrini风险评分:入院后24h内进行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评估。LDVT风险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肥胖、产后长期卧床、静脉曲张、严重肺部疾病、重大手术长期卧床休息以及具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史。根据表1 CaPrini评估模型对患者LVDT风险进行评分,并采取对应措施和治疗方案。
表1 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
2.4.2 LVDT用药护理:对LDVT产妇,遵医嘱皮下注射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直至产妇能完全下地活动。对LDVT产妇静脉用药必须严格遵守:1)建立有效静脉通道。2)严格无菌操作。3)出血护理:护理动作轻柔,防止机械损伤。用药期间不能母乳喂养,鼓励产妇坚持用吸奶器挤奶或者人工挤奶,待用药停止后再母乳喂养。
向患者详细讲解LDVT疾病,告知产后早期活动重要性。具体如下:①产妇卧床休息因左右两侧交替,避免长时间仰卧。②指导患者进行下肢按摩锻炼。妊娠后期,坚持散步。起床前做足背屈伸运动,再以脚踝为轴顺时针旋转。
取患者3ml静脉血,检测血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LDVT临床诊断标准:1)手术后7天后下肢自发性疼痛和肿胀。支腿伸腿伸踝和压迫测试结果为阳性;2)使用高频彩超对双下肢静脉检查,发现存在实质性回声,静脉血管无法压扁。满足以上两种条件即确诊为LDVT。收集观察组和对照组LVDT临床指标,采用SPSS25软件统计分析。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指标对比
表2表明观察组LVDT发生率5.2%(8/150)要明显低于对照组20.5%(37/180),x2=5.51,P=0.031),在住院时间指标上观察组也要少于对照组。
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相比对照组在PT、TT、住院时间等主要临床指标有比较明显改善。主要有效措施包括1)术前预防:与患者积极主动沟通,重视预防并发DVT,积极配合护理干预。2)术后预防:指导足背屈伸运动和深呼吸,改善膈肌运动,以促进血液回流。3)LDVT专项护理:根据CaPrini评估模型对风险评分,采取科学合理的对应措施和治疗方案。
综上,采用预防性护理和专项LDVT治疗,可有效减小剖宫产围手术期并发LDVT概率,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确保孕妇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