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军
近期,不少城市的共享单车不约而同悄然涨价。与以往不同,共享单车涨价并未激起较大舆论涟漪。
当资本潮水缓缓退去,行业经过一轮洗牌后,有幸存活下来的共享单车企业,将如何在共享经济下半场行稳致远?
最近,家住北京丰台的孙先生发现,自己经常骑的共享单车涨价了。
“我觉得涨价不会对骑车人有什么影响,有需求的不差这些钱。我距离地铁站不远不近,走路嫌累,骑车很省事儿。”孙先生告诉《民生周刊》记者,最后一公里是刚需,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人仍然很多。
记者从多家共享单车企业获悉,此次调价范围仅限于部分地区。按照小蓝车、摩拜等共享单车的新计费标准,在北京地区骑行15分钟以内收费1元,骑行超出15分钟,每15分钟收费0.5元。
哈啰单车等相继加入涨价队伍,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也被纳入摩拜的溢价范围中。
“涨价是必然,公众应该能想象得到。”互联网从业者高扬分析,共享单车经历烧钱、补贴大战之后,单车经营企业需要承担车辆耗损、维修和管理等一系列成本。涨价可以理解为企业回归理性的开始,当然,涨价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有业内人士亦指出,从行业层面看,合理的价格体系有利于行业的理性发展,可以理解这种现象是共享单车回归市场的正常表现。
分析认为,目前,共享单车企业大都在推广月卡业务,这既有利于捆绑客户,对用户来说,选择这种模式,骑车成本也会下降。
同时,从共享单车整体布局看,涨价也是在为未来其他业务的开展铺路。
“烧钱是短暂的商业行为,经过几番折腾,终将回归理性。”互联网经济学专家褚耘认为,企业根据自身运营情况,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营成本,进行价格调整,从市场角度来讲,合理的自然会被接受,不合理的终会被淘汰。
事实上,共享单车的初衷是为了盘活现存的自行车,通过技术手段连接大量闲置自行车,让人们可以通过解锁自行车,满足短途代步需求。
能将闲置的自行车利用起来,才能实现“共享”的意义。如今的共享单车,“共享”概念显然跑偏了。
此前,有共享单车企业押金难退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企业也因此遭受诟病。
日前,交通部发布新规,要求网约车、汽车分时租赁和共享单车等运营企业原则上不收取用户押金。如确有必要收取,用户申请退还押金后应当于当日(至迟次日)基于原路退还原则退还用户。
上述政策出台后,获得共享单车企业的积极响应。“这能维持共享单车行业稳定发展,共享单车市场将越来越规范,这需要一个过程。”某共享单车企业运营人员说。
目前,各大城市的部分区域,都对共享单车的投放有一定限制。部分地区已出现将共享单车的考核与配额挂钩的管理方式。比如,每年对共享单车运营商进行考核,得分最高的运营商可以拿到一定的投放配额,得分低的则要退出市场。
如何寻找合理的盈利模式,一直是共享单车运营商們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共享单车企业在盈利模式和发展途径上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息。
“用户应该能看得到,车身上慢慢有了广告,后来用户的APP上开始嵌入金融服务和新闻资讯,都在围绕庞大的数据库做文章,试图解决平台盈利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平台的运营就无法持续。”一位共享单车企业负责人坦言。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外部分地区,共享单车已有了较为完善的模式。政府主导,金融机构赞助,企业通过广告进行宣传,这种政府管理的模式为共享单车的管理运营提供了诸多便利。
事实上,共享单车仍是便捷的出行方式,已成为市政公共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众多共享单车企业中,谁能胜出还是个未知数。
家住北京西城的马女士说,现在共享单车明显少了,好用的车更少。原来附近地铁站会有大片共享单车,现在只有零星几辆。“有利有弊,车多了方便骑行,但有时候堆在一起确实影响交通秩序,还占用盲道。”
“车多的时候,共享单车之间的竞争是好事。多家平台相互竞争,企业会推出更优质的服务,最终受益人也是用户。”马女士说,共享单车出现至今不是没有错,也需要优化和调整。
业内人士认为,如今共享单车需要回归本质。目前共享单车并没有100%服务客户,在2017年所谓的共享单车大战中,整个行业都陷入了“数据绑架”中,一些企业经营出现死循环,单纯为了获得碾压性的数据表现,一些平台付出了巨大代价。
而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产品与用户感知被双双忽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只要企业能重回产品价值和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共享单车的未来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摩拜单车正尝试零部件循环再生,能够实现废旧车辆100%回收,智能锁、太阳能板、轮组都会回收和通过检测后重新使用。
其他共享单车平台也在尝试废旧单车循环再利用。成本和收益,产品和用户感知,都是各大共享单车平台需要精心谋划、努力培养、细心呵护的工作。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共享单车的上半场是不断折腾,那么下半场更需要各个平台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