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婉洁
到达密云机场新航站楼,经过严格的安检程序,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登上了一架贝尔直升机,略显窄小的机舱可容纳5人。系好安全带,戴上通话设备,飞机螺旋桨启动,伴随着轰鸣声,直升机缓缓升空。
蓝天绿水,密云区的景色尽收眼底。10分钟后,直升机平稳降落。这样一趟低空游览,需要花费800多元。“我们在一些知名景点都有低空观光旅游,现在低空观光游越来越常态化。密云机场周末人会多一些,暑期临近,还有一些夏令营活动,带孩子们参观体验直升机。”北京华彬天星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员工黄华说。
空中游览、人工降水、跳伞飞行服务、航空喷洒农药等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航活动,均属于通用航空。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29日,我国通航企业数量为436家,飞行小时数达86.8万小时,通用航空器数量2581架,通航从业人员6500人,取证通用机场202座。
随着低空旅游、空中救援等的爆发式增长,通用航空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拥有通用机场或兼顾通用航空服务的运输机场,覆盖农产品主产区、主要林区、50%以上的5A级旅游景区。随着我国通航业的发展、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和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各地低空游项目密集进入大众生活,开启了通航产业的破冰之旅。
华彬天星是一家拥有甲类资质的通航运营企业,总部位于北京密云机场。机场自有空域近1200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空域面积最大的通用机场。
华彬天星现有航空器40余架,未来3到5年随着新购的110架贝尔505直升机陆续交付,机队规模将达到150多架,或将成为国内通航企业中机队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
业内一致认为,只有实现常态化、大众化、多元化发展,才能让低空旅游走出困局。“所谓常态化,就是一年365天运行,在没有空中管制且天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游客随到随飞。大众化则是作为一种旅游新业态惠及大众,让飞行不再高大上。低空旅游线路面对的是市民、游客,价格亲民,普通人都能消费得起,不再遥不可及。”华彬天星副总经理吕刚告诉《民生周刊》记者。
但目前,低空旅游盈利状况并不好。“低空旅游的间接运营成本远高于直接运营成本,甚至是直接运营成本的数十倍。”吕刚说,一架直升机的价格从几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间接成本主要包括折旧费用、机组运营成本及保险、维修费用等,都是固定开支。另外,直接成本还有燃油费。
“在直升机运行期间,如果把这些间接成本加进去,费用相当昂贵,一般人只能望而却步。只有飞行次数多起来,成本才会降下来。因此,只有实现常态化、大众化、多元化运行,才能破解中国低空旅游困局。”
常态化运营能提升飞机使用效率,摊薄飞行成本。只有飞起来,低空旅游才能热起来,企业才能“活”起来,产业才能火起来,产业生态才能好起来。只有公众养成低空旅游消费习惯,市场才会越来越大。
仅靠低空旅游,无法支撑一个通航企业的发展。记者跟随黄华走进机库,她指着一架直升机介绍:“这是改装后的贝尔429直升机,主要用于专业医学救援,我们共有6架这样的救援机。专业的救援机都是经过改装的,里面会加装医学救援设备。”
在6月16日北京燕山举办的首届应急科技装备展上,华彬天星展出了医学改装型贝尔429直升机,直升机机载设备有双色医用光源系统、机载真空系统、生物安全防护装备、救援绞车、呼吸机等医用仪器。
在尝试低空旅游等“接地气”的市场化运作后,通用航空再次尝试以多元化为方向、以医学救援为突破口,打开消费市场。
“通用航空的多元化,就是这条航线除了游客飞行观光外,还承担着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空中应急保障的重要职能。”吕刚说。
吕刚记起多年前的那场亲身参与的千里送“心”接力赛。2013年5月2日,脑死亡的21岁广西小伙小叶在桂林解放军181医院无偿捐献心脏、肝、肾和眼角膜,率先被摘取的心脏需要火速送往1887公里外的北京,一名正在靠人工体外心肺辅助装置维持生命的12岁江西男孩,正焦急地等待着这颗“爱心”。
“我们联系密云机场机务人员,把救援直升机推到了停机坪上,让塔台向空军、民航包括机场申请紧急救援计划。”吕刚回忆,当日19时19分,紧急救援计划获批,他们开始协调安贞医院直升机场地。20时20分,飞机从广西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比计划提前35分钟。而此时,直升机已经在飞机场等候。20时39分,这颗心脏搭上直升机从航站楼起飞,9分钟后在临时停机坪降落。20时52分,飞机飞离安贞医院,顺利返航。
“我们的目标是将密云机场打造为京津冀地区的航空医学救援和航空应急消防保障及训练基地。”吕刚说。
不过,目前空中救援费用高昂,吕刚对此表示:“若每人每年支付数百元保险费用,一个城市有10万人购买航空救援意外险,就足以支撑一座城市空中覆盖一到两架救援直升机。空中救援不是哪一家公司、单位能良好运转起来的,必须是救援、通航、医疗急救、公众呼叫中心、空中地面交通管理、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慈善公益等机构联动。”
随着通用机场的大规模建设,航空医疗和航空游览等市场的兴起,通用航空业不断拓展,使得全行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
张师傅是华彬天星机务组的工作人员。他站在一架飞机旁,拿起航前维护工作单,一一对照后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他在密云机场已经工作近7年,每架飞机起飞前都要进行约一小时的航前维护。“检查一些易损件,还有滑油,必须按照工作单上的项目一一检查。”
像张师傅这样的机务人员,在密云机场有47人,他们每天的工作除了对有飞行任务的飞机进行航前維护,还要对其他飞机进行定期检查。
“一架飞机要配备一到两名飞行员、两名机务工程师、航务人员,还需要安全员和安检员等。”吕刚说,“空中旅游项目,至少需要6名工作人员围着一架飞机‘转。”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新建500个通用航空机场,专家预测,按照每个机场配备10名机务人员计算,将会增加5000名机务维修人员。
而建设中的航空医疗救援网络,若实现覆盖全国80%以上国土面积、响应时间在30分钟以内、固定翼和直升机相配合的目标,需要约1000架专业航空器,估计需要5000名飞行员和8000名机务维修人员。
“通用航空业务涉及航空器改装、航空医疗、游览、巡查等众多领域。目前,通用航空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还集中在传统业务领域,不能满足发展多样化的要求,也没能体现通用航空的特色。”一位从事民航职业教育的专家说,“目前中国航空领域的职业教育需要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
根据规划,预计到2020年,我国将规划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以及一批起降点。预计到2030年,将建成2000个以上通用机场,争取实现全国2800多个县每个县都有一个通用机场。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体量相比2015年增加超过一倍,其中机队规模扩大123.7%,通航航空器保有数量到2020年将有5000架,而2023年就将超过10000架。
这几天,黄华的同事们已经前往各地旅游景点,准备在这个暑期迎来一大批低空旅游体验者。随着暑期临近,低空旅游火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