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语文教育的传播方式探析

2019-06-28 03:28
新闻爱好者 2019年6期
关键词:传播方式语文课堂语文

语文教育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化传播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沟通与传播互动之中,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播特性正在不断强化,语文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教”与“学”的互动,而是广泛拓展到了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新媒体、互联网信息资源共享等传播渠道和平台之中。由耿红卫编著的《网络语文教育建构论》(2012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语文教学环境,对语文课程体系的建设、语文教材的建设、识字写字教育、语文阅读教学、语文写作教学、语文口语交际应用教学、传统文化教育传播等重难点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论述与梳理。从语文语言与文化的传播性来说,该书很好地展示了网络时代语文教育和语文实践的创新方向,给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和语文传播教育研究带来了现代性的启发和借鉴。

该书主要分为八章:第一章节从历史与现状研究的角度全面呈现了网络环境下语文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构建策略,解决了互联网时代语文教育传播的基础理论性问题。第二章节从语文教材建设的角度讨论了语文教材的历史流变,并在网络教育与传播环境的变迁中审视与反思了网络语文教材的建构和使用。第三章节论述了网络环境下识字写字教学的课题,强调了网络环境下识字写字教育的重要性,对网络环境下识字写字的教育策略进行了有效的探索。第四章节讨论的是网络环境下阅读教学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分析,面对网络环境下严峻的语文阅读现状,教师及学生应当尽快构建网络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第五章节讨论的是互联网网络环境下写作教学的变化,从传统写作到网络写作,全面论述了写作教学的时代创新精神、教学策略和创作方向。第六章节讨论了互联网网络环境下语文口语交际的现状调查,以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为调研对象,归纳和总结了语文口语教学的建构策略。第七章节总结了网络环境下语文学习策略的应用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尽可能科学合理地制定学习策略,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最优化。第八章节详细讨论了网络环境下的师生关系,从互联网的互动性和开放性出发建构了更加多元、开放、密切的交互式师生关系,充分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和多变互动。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传播教育的创新性发展,这为语文教育的传播教学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实践舞台。具体来说,互联网时代语文教育的传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课堂教育传播方式。

课堂教育传播方式是语文教育的传统传播方式,它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已经相对完整,在传统经验的积累下,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语文教学流程,在语文能力基础的培养中起到了核心作用。从传播教育效果来看,语文课堂教育的传播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互动和傳播,能够提高语文教育的专业化程度和系统化程度。首先,课堂教育要根据语文核心素养的时代新要求来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与时俱进的发展创新,从而保证语文教育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适应学生的语文教育需求,扩大语文教育的传播影响力。互联网时代语文教育核心素养的培育往往环环相扣,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语文教育的传播需从各个环节的细节出发实现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其次,课堂教育传播方式要加强“教”与“学”的互动。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教育传播必须打破传统的灌输式单向教育模式,并在教师与学生的密切互动中,不断调整语文教育传播的内容设计、流程设计和评价设计,实现语文课堂教育传播与互动的创新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课堂教育传播方式的传播效果,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增进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并有意识地训练自身的教学能力,为语文教育传播中的教学多边互动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课堂教育传播方式是语文教育传播的传统阵地,也是主要阵地,无论互联网和传播媒体如何发展,语文课堂教学都应该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也就是说,学校、教师及学生应当合力实现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优化创新,保证语文课堂教学能够朝着专业化、系统化和创新化的趋势持续发展下去,为广大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文化素养基础。

第二,混合式互动学习传播方式。

在互联网的传播中,传者与受者的互动日益深入和频繁,受者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语文教育的教学与传播同样如此。也就是说,在语文教育的教学传播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强化。要想得到更好的语文教育传播效果,教师及学生都应当从自身的语文教育需求和语文文化基础出发来进行主动性学习。但由于学生自主学习最终还是需要正确的教学引导和有效的互动沟通,语文教师应提倡混合式的互动学习传播方式。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规划设计来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主动学习,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通过兴趣的培养和导向来充分强化语文内容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学生应当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加强师生之间的指导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沟通,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实现语文教育传播效果的综合提升。

第三,校园文化建设传播方式。

校园文化建设是语文教育传播环境塑造中的重要一环。良好的校园文化传播环境能够营造优质的语文传播语境,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较强的文化认同感,并通过各式各样的校园语文文化活动来推动语文教育的实践发展,从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传播与社会语文教育之间搭建一个相对稳定的沟通地带,实现语文教育传播方式的一体化发展。一方面,语文教育传播的内容主体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而校园文化建设则恰好是对这些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具体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构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文化传播渠道和平台,将语文教育的主体内容通过校园文化的实践途径和方式来进行传播与传承,有效提高了语文教育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建设的传播方式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当中,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之外,在系统性的语文教学之外还能够随时随地接受语文教育的文化濡染和精神传承,润物细无声地实现语文教育传播中人文素养的培育目标。

第四,网络语文课堂教学传播方式。

在互联网科技创新的时代,网络教育资源和平台成为丰富语文教育内容和形式的重要方式。首先,网络信息的传播便捷性增设了大量多元化的语文教育资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内容限制,让语文教育的课程内容更加包罗万象,语文教育也随之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更加与时俱进,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语文教学需求,以丰富多彩的语文传播开阔了学生的语文文化视野。其次,网络语文课堂的传播打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让教师和学生都能够随时随地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增加了语文教育传播的灵活性。再次,网络语文课堂的传播方式应用还应该推进语文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以快捷便利的方式帮助教师最大化地集中语文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从而调整语文教育教学与传播互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语文教育能够加快实现传播教育的现代化创新发展。

从整体上看,网络语文课堂教育的传播方式与线下课堂教育的传播方式有着显著的类似性。

第五,新媒体创新互动传播方式。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是语文教育传播中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在当前广播电视、网站、新媒体等渠道中,大量相关的节目和信息都在成为语文教育的传播窗口。相对于其他的网络语文课堂的传播方式,新媒体语文教育的创新互动传播方式更加自由、广泛,它覆盖的人群更广,信息更驳杂。因此,对学生来说,以新媒体为主的语文教育的传播方式需要良好的信息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分类能力和综合能力。

从内容上看,新媒体的语文教育传播方式所能承载的信息范围广,凝练性不足但广泛性强,也就是说,通过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学生能够接触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语文文化内容信息,但是要想进一步理解、吸收和应用则还需要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和整合。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的内容驳杂,泥沙俱下,学生的判断力不足,教师应当对此进行及时性的指导和帮助,在师生的互动下促进新媒体语文教育内容的传播与吸收。

从形式上看,新媒体的传播方式较为灵活,教师和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后进行广泛的接触,还可以将新媒体传播方式引入到语文课堂教育之中,丰富语文课堂教育的内容,增设语文课堂教育的呈现形式,让语文课堂教育更加开放、多元,从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在语文教育的传播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主动。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语文教育传播融合了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的途径和方式,在课堂内外的语文教育传播中增加了音像影视资料的运用,实现了听觉感官、视觉感官、具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方式正在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从课堂延伸至网络,从单一传播方式拓展至多元融合传播方式,语文教育的传播影响范围越来越广,传播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无论是课堂传播、互动传播、文化传播,还是网络课堂传播、新媒体传播,语文教育的传播本质都在于传承与发展中国语言文化的核心价值部分,实现民族文化的去粗取精和传承创新,全面提升国人的民族文化人文素养,让语文教育能够在声势浩大的传播技术创新潮流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而推动中华文化持续地、健康地、极富生命力地传承下去。

(杜晓萍/硕士,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传播方式语文课堂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左维泽:肝炎的分类、传播方式及预防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节日宣传,让传统传播方式换“新颜”
“自媒体”与“把关人”——微博作为一种传播方式的法律问题
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