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钦
摘 要: 洛阳历史地位突出,但在厚重的洛阳历史文化影响下,人们往往忽略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洛阳古代墓葬文化,如到洛阳古代藝术馆了解洛阳古代墓葬文化知识的参观者远远少于到龙门、白马寺等景点参观的人数。从汉代空心砖与壁画这个点说起,洛阳的古代墓葬文化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要进一步加大对古代墓葬文化的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正视古代墓葬文化对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更加重视对它的保护和利用,从深挖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入手,使洛阳古代艺术馆这个有“世界之最”之称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散发应有的光彩,而不是埋没于人们的忌讳之中,把静止的东西和历史的记忆变成鲜活的、璀璨的和经久不衰的洛阳名片。
关键词:墓葬文化;洛阳;墓葬壁画;空心砖
古代墓葬文化神秘而又特殊,涵盖面广,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历史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十三朝古都洛阳。从古就有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北邙山是古代墓葬风水的宝地,是世界上最大的墓葬群,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唐六代24座帝王的陵墓及其陪葬墓。1987年建成开放的洛阳古墓博物馆,其面积之大、风格之别致、收集古墓年代之久、类型及数量之多均属世界首位,现在改名为洛阳古代艺术馆也称河南古代壁画馆。这听起来更加具有一些文化艺术气息,更能体现中国古文化的发掘很多都来源于对地下文明的探索与发现,也能降低参观者对古墓畏惧的心理。洛阳古代艺术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古墓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馆,汇聚了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时期有代表性的26座墓葬,充分展现了古代墓葬结构、葬俗、建筑风格、壁画艺术特点等的演变发展,是研究洛阳墓葬文化活的教科书。
一、洛阳古代墓葬文化的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墓葬文化对研究历史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是对地面考古研究的具大补充,打开地下宝库,便打开了尘封的中国往事,每个朝代及民族墓葬文化的演变便是一部直观而清晰的社会发展史。古人事死如事生,他们把这最后的归宿看得尤为重要,不仅把墓葬修得像生前一样的生活场所,而且古代王公贵卿还会把生前最喜爱的一些书画及珍品等一同埋葬进去。因此不同时期的墓葬就会蕴藏着证明这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最为直接的第一手资料,也会成为当今考古学研究最为重要的证据。据资料显示,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这是后期墓葬制度开始的萌芽,伴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发展,墓葬文化越来越突出体现阶级关系,显示出一定规律性,反映出严格的等级差别。从墓室规格、随葬品数量等来看,都表达了人们想拥有不死的灵魂,并且死后继续沿袭生前的权利与财富愿望。 洛阳历史地位突出,但在厚重的历史文化影响下,人们往往忽略了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洛阳古代墓葬文化,到洛阳古代艺术馆了解洛阳古代墓葬知识的参观者远远少于到龙门、白马寺等景点参观的人数。“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一部洛阳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社会古代史,洛阳是十三朝古都,建都的王朝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在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影响下,历代皇帝几乎把国家收入的1/3用来营造陵寝,洛阳北邙作为安葬亡魂的风水宝地,帝陵之多,堪比西安的西汉陵、唐陵,北京的明十三陵等,洛阳的地下宝藏,更是令人瞩目。洛阳的古代墓葬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做到更加重视它的保护和利用,要从深挖它的历史文化内涵入手,把静止的东西和历史的记忆变成鲜活的、璀璨的和经久不衰的洛阳名片。
二、微探地下世界的空心砖与壁画
在洛阳古代艺术馆的实地考察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代表墓葬建筑艺术方面的空心砖与壁画。对汉代墓葬的研究发现,空心砖是汉代墓葬的主要建筑构件,空心砖上的画像与壁画等构成了多彩的汉代墓葬艺术,成为我们今天解读和研究当时社会的珍贵资料。空心砖的应用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从形状上来看,中心有孔,易于完全烧制,易于减轻自身重量,易于搬运,但是空心砖形式到东汉时期已经绝迹,继而被实心小砖取代。据资料考证,空心砖作为墓葬建筑材料,由于承重力量有限而易坍塌是难以克服的一个弊端,而实心小砖不论是在成型工艺还是在烧制方面和单个体积巨大的空心砖相比都有优点,更易于成规模地批量生产,这可能是空心砖墓衰落而小砖墓兴起的重要原因。但多彩的画像艺术并没有消失,而是被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前期,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进行的洛阳西汉画像空心砖拓片展,使人们对空心砖形状用途、画像所反映的时代特色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如长方形空心砖位于墓室周壁,是壁砖;三角形砖位于山墙,是山墙砖等等。砖上的画像内容丰富,艺术水平高超,有反映汉代礼仪制度的揖让、田猎活动,有反映汉代祥瑞升仙思想的佳禽神兽,还有以马为主题反映汉代尚马之风的骏马、天马等等。这从侧面充分说明古代墓葬文化体现了历史发展,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洛阳西汉画像空心砖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做为古都洛阳人,更重要的是对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据了解,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的号召,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和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勇于承担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历史重任,深入发掘出隐藏在画像空心砖背后的历史与故事。2018年7月在北京恭王府博物馆进行洛阳西汉画像空心砖拓片展,积极展示洛阳文化精髓,开展行业学术交流,为大众提供了解和欣赏精美的洛阳汉画的艺术平台,共享历史文化滋养。
除了空心砖之外,古代的壁画艺术也堪称一绝。洛阳古代艺术馆,也称河南古代壁画馆,这是它的第三个名字,其中的大型墓葬壁画更属国宝。对壁画的修复与保护是极为困难的事,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经专业人士介绍,墓葬壁画通常都是绘在泥土或白灰质的地仗层上(地仗层是壁画艺术的重要物质载体,是绘制壁画的泥壁层或灰泥层,它是支撑体表面和颜料层包括粉层的分界面),极易脱落和散碎。经过壁画文物工作者长期、反复探索实践,通过传统手工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终于攻克一个个难关,使这项工作在文物科技保护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在全国范围内真正能上手做壁画保护和修复的这里最多,这也是洛阳文物工作者的自豪和光荣。我国发现的古代壁画墓有千余座,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资源,地位特殊,而河南古代壁画馆是河南省第一座以墓葬壁画为陈列内容的专题性展馆,特色地位也非常突出。这里也简单说一说墓室壁画和敦煌壁画的关系。据资料显示,前者是中华文化传统中事死如事生、厚葬形成的大量的墓葬壁画,后者是从西域和印度流传过来的石窟寺壁画,二者体现出死而后生和生后而死的理想境界和超越生命的理想状态,是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艺术之间的默契,也是古代智慧结晶。体现墓葬壁画的河南古代壁画馆2011年建成,展出面积1200平方米,基本陈列由古代壁画的发展历程、河南古墓壁画和古代壁画科技保护三大部分组成。共展出西汉、新莽、东汉、北魏、唐、五代、宋、金的49组87幅壁画和彩绘雕砖。在《河南古代壁画馆壁画品鉴》一书上篇中详细介绍了各种壁画图文意解和“二十四孝”等传统故事,下篇详细介绍了壁画制作工作工艺、修复等基本工作原理,可读性非常强,为全面了解古墓壁画艺术打开了一扇天窗。
三、转换理念,提升洛阳墓葬文化的影响力
墓葬文化涵盖面广,综合性强,研究角度较为丰富,不仅在考古学、艺术史等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同时也记录着十三朝古都洛阳的辉煌。洛阳在历史上屡次进入世界大城市之列,在隋朝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达到百万的城市,生活和埋葬在洛阳的学科泰斗、仁人志士更是多不胜数,河洛文化更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石和核心,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和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有着夏都斟鄩、商城西亳、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唐神都城遗址,这些文明的发现都离不对墓葬文化的研究探索。洛阳的古代墓葬文化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但是在开发潜在价值和保护利用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如利用墓葬文化的独特性,从不同角度深挖墓葬旅游资源,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参观讲解,增加景区服务项目,积极与游客互动交流,同时普及文物保护法,加强监管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和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给这一不可再生历史遗产带来危害。进一步加大宣传洛阳墓葬文化力度,增加墓葬文化知识普及形式,从深度和广度上增强民众对墓葬文化了解的积极性,与河洛文化相结合,与哲学宗教思想等相结合,直视古代墓葬文化对研究中国历史发展的贡献,引发人们对生与死的思考,而不是提到“墓葬”便持回避态度,使洛阳古代艺术馆这样有“世界之最”之称的历史文化教育基地散发应有的光彩,进一步提升影响力,而不是埋没于人们的忌讳之中。开发利用和传承保护洛阳古代墓葬文化这一历史资源,使洛阳古代墓葬文化散发独特风采,成为国家、省、市历史文化亮点和名片。
参考文献:
[1]董延寿.论洛阳古代墓葬的特点[J].史学月刊,2005(9):22-29.
[2]刘中伟.郑州地区空心砖墓的初步研究[J].华夏考古,2011(2):62-72.
[3]岳永强,王通玲,徐博凯.古代壁画地仗缺失部位的修复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6(7):148-149.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